徐? 江
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
生于1967年,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F(xiàn)居天津。
低空飛行的作品,多數(shù)都能維系住一部分觀眾的收看興趣,但制作上都還多多少少有再升級的空間
跟著電視臺的頻率,在追毛衛(wèi)寧的新戲《霞光》。佟麗婭塑造的一驚一乍的高大霞,看著讓人覺得好笑,有點兒當年姚晨在《潛伏》中的搞笑效果。因為劇情設定的背景是在蘇軍擊潰日寇前后的大連,于是很快又聯(lián)想到近期在央視回播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然后越看越覺出兩劇的“親戚”關系。
《霞光》的導演毛衛(wèi)寧,早在2002年即成功執(zhí)導《誓言無聲》,從此開啟了中國內地諜戰(zhàn)劇的類型。毛衛(wèi)寧被譽為“諜戰(zhàn)劇之父”,其執(zhí)導的諜戰(zhàn)名劇還有 《梅花檔案》《誓言永恒》《英雄無名》《身份的證明》等。毛衛(wèi)寧的建樹不限于諜戰(zhàn)劇,這從《平凡的世界》《老中醫(yī)》《愛情的邊疆》《百煉成鋼》等其他代表作的題材分布上就能看出來。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導演是簡川訸,簡川訸是正午陽光創(chuàng)作團隊的老班底。在《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之前,簡川訸的代表作是陳寶國主演的《智者無敵》,之后的代表作則是《好家伙》《都挺好》,以及聯(lián)合執(zhí)導的兩部《歡樂頌》。
一般來說,兩位資歷不同、風格不同的名導演,作品氣質不容易相近。真正聯(lián)結起《霞光》和《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兩劇的,是它們擁有同一位編劇——郝巖。劇集的氣質之謎也就迎刃而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霞光》的大連特色,似乎要比《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營造得更明顯一些。這里顯然既有劇情設計上的分別,也有導演處理上的差異。身為四川籍導演,毛衛(wèi)寧在體現(xiàn)不同劇集的地域特色和主人公地方氣質上,一直做得不錯。無論是剛剛收獲盛贊的《功勛》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單元,還是《平凡的世界》。有點兒好奇,為什么《霞光》主演里沒有起用毛衛(wèi)寧的“愛將”王雷?王雷塑造人物口音特點的能力,在當今可謂獨樹一幟。如果王雷加盟,《霞光》的品質和口碑,或許還能夠繼續(xù)往上升一升。
方言入劇,弄好了則錦上添花,弄不好會打亂節(jié)奏。簡川訸執(zhí)導《都挺好》,是用茶館和評彈來營造地域特色,回避了蘇州腔。這很聰明,既讓觀眾感受到了一點地方特色,又避免了方言帶來的南北隔閡。
天津話,外地人并不好學,音對了,齒音字念不準,反而破壞效果。近年運用天津話比較成功的電視劇,是2017年播出,錢雁秋執(zhí)導、張子健主演的英雄劇《津門飛鷹》?!督蜷T飛鷹》屬于錢氏編、導的“燕雙鷹系列”中較近的一部,但影響力和回播率似乎不及前幾部。但該劇在“燕雙鷹系列”中,除了對天津話的處理比較正宗、不走樣兒(唯一的遺憾是配天津話演員的嗓音略微刺耳了些),也是主要人物比較多,驚險動作設計最為精彩的一部。該劇還頭一次向觀眾交代了燕雙鷹的籍貫——天津?!督蜷T飛鷹》延續(xù)了錢雁秋運作劇集的傳統(tǒng)——演員班底固定,拒用當紅大牌演員,保持人工方面的低成本,強調劇情懸疑和動作設計。
《津門飛鷹》這樣的劇,其實也非常適合起用明星陣容,翻拍成系列大片。它跟前面提到的《霞光》《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都有著升級演員陣容,適當壓縮全劇長度,做進一步精細化處理的空間。這類劇的不足,是長度還稍嫌拖沓,另外能明顯看出制作經費受限,編劇、導演的追求(或者說審美摸高)尚未能完全轉化到作品中去。因此,說它們屬于現(xiàn)有劇集制作水平下的“低空飛行”,并不為過。
低空飛行的作品多數(shù)都能維系住一部分觀眾的收看興趣,但制作上都還多多少少有再升級的空間。它們一方面構成了整個行業(yè)與市場的基本盤,另一方面為影視業(yè)未來的發(fā)展積攢下了再升級工作所倚仗的資源。當然,基本盤的水準也是波動狀態(tài)的,它們隨著時間和技術的進步“水漲船高”,一旦跟不上后兩者的步伐,也會從基本盤淪為落后者。這方面,需要主創(chuàng)者的高度敏感來予以護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