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珍,楊青翠,吳小英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疾病,主要癥狀包括幻覺(經常聽到聲音)、妄想(有其他人不認同的信念)和無組織思維。據估計,每年全球共有110萬例新發(fā)病例,總病例數為1 980萬例。男性發(fā)病率更高,平均發(fā)病年齡更早。精神分裂癥病因迄今未明,病人臨床表現不一,部分病人可出現沖動、對抗甚至攻擊性行為,不利于臨床護理工作的進行,然而目前精神分裂癥缺乏病情嚴重程度或興奮沖動發(fā)作的預測血清學標志物。近年來有學者認為,與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存在明顯變化,且與其陽性癥狀存在一定關聯,可用于預測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精神癥狀和相應行為[1-4]。然而,性激素水平作為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及興奮、沖動預測價值的研究少有報道。故本研究探討血清性激素水平檢測在精神分裂癥病人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護理方案和風險預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79例精神分裂癥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ICD-10確診為精神分裂癥;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70分;③入院后尚未采取藥物治療;④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癥狀且較為嚴重者;②合并有實質性臟器疾病者;③女性處于月經期或妊娠期者;④既往有吸毒或藥物濫用史者。根據血清性激素中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低將病人分為觀察組(n=92)和對照組(n=87)。觀察組男42例,女50例;年齡18~43(26.53±4.97)歲,受教育年限為(12.57±2.34)年。對照組男38例,女49例;年齡19~45(27.15±5.17)歲,受教育年限為(11.97±2.09)年。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應用PANSS量表和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NOSIE)評定兩組病人的精神癥狀。
1.2.1 PANSS量表評估[5]PANSS量表共30個條目,包括陽性癥狀(7個條目)、陰性癥狀(7個條目)和一般精神病理癥狀量表(16個條目)3個分量表。PANSS量表各個條目評分為7級,按對應癥狀嚴重性分為“無”至“極重度”,分別計1~7分。總分為30個條目評分總和,各量表具體條目見表1。
表1 PANSS量表
1.2.2 NOSIE量表評估 NOSIE量表共30個條目,適用于對病情的縱向觀察,常用指標為總積極因素分、總消極因素分和病情總估計分。因子分計算方法如下:①社會能力[20-(13、14、21、24、25項組分和)]×2;②社會興趣(4、9、15、17、19項組分和)×2;③個人整潔[8+(8、30項組分和)-(1、16項組分和)]×2;④激惹(2、6、10、11、12、29項組分和)×2;⑤精神病表現(7、20、26、28項組分和)×2;⑥遲緩(5、22、27項組分和)×2;⑦抑郁(3、18、23項組分和)×2??傁麡O因素:④⑤⑥⑦項因子分之和;總積極因素:①②③項因子分之和;病情總估計:(128+總積極因素-總消極因素)。各量表具體項目見表2。
表2 NOSIE量表 單位:分
1.2.3 血清性激素測定 兩組病人均于研究開始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外周血5.0mL,置入離心機中以3 000 r/min離心分離10 min,分離出血清后立即送檢或放入-70 ℃冰箱保存待測。采用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生產的ACCESS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測定受檢人員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性激素包括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睪酮(testosterone,TESTO)、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1.3 風險評估 在采取??谱o理的同時,對所有病人均進行行為風險評估。每次評估應由2名以上護士同時評估,評估結果取平均分。評估量表由7個項目組成,分別為沖動、外跑、自傷自殺、跌倒、墜床、噎食、營養(yǎng)狀況,分值1~10分,分值越高表明風險越高,總分為7~70分。
1.4 觀察指標 ①兩組病人的PANSS量表評分和NOSIE量表評分;②兩組病人的風險評估分。
2.1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男性和女性病人血清PRL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2.2 兩組PANSS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病人PANSS陽性癥狀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PANSS量表評分比較 單位:分
2.3 兩組NOSIE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病人總消極因素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病人NOSIE量表評分比較 單位:分
2.4 兩組風險評估結果比較 觀察組病人風險評估總分為(59.72±10.2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2.31±8.74)分(t=12.26,P=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患病病人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不協(xié)調為特征。通常意識清晰,智能尚好,但可出現認知功能損害,多起病于青壯年,病人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6-8]。近年來有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病人血清性激素水平明顯升高并與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存在一定的關系。精神分裂癥與性激素是否存在某種關聯,臨床上不同的學者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試驗的方法不同,研究的側重點各異,得出的結論也大相徑庭。目前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近年來研究發(fā)現精神分裂癥存在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紊亂,即與性激素水平存在關聯,但目前對于其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相關應用的報道較為少見[9-10]。
精神分裂癥病人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的沖動行為可能,在入院后即應實施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過程中護士長負責全面工作,檢查護理工作落實完成情況,責任組長帶領責任護士評估病人的臨床癥狀,結合病房及病人實際,制訂合理、有效的護理計劃,由責任護士進行具體實施,組長負責督導。病人入院時由責任護士使用風險評估量表評定,并由責任組長及病區(qū)護士長進行復評,據此制訂個性化的護理策略。在病人病情平穩(wěn)前,每周進行量表評定,根據量表評分的變化,護理計劃也應隨時進行調整。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護理風險因素很多,比如病人沖動傷人、外跑及自傷自殺,軀體合并癥或跌傷、骨折等,護理難度大,容易發(fā)生和經常發(fā)生各種不良事件,因此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對病人風險進行評估,以預防和減少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連續(xù)、安全的護理服務,讓病人得到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是精神科護理管理工作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就血清性激素水平檢測在精神分裂癥病人風險評估與護理干預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的PANSS陽性癥狀評分和NOSIE總消極因素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病人風險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PRL水平較高的精神分裂癥病人行為風險更高,且精神癥狀更為明顯,護理過程中對于此類性激素異常升高的精神分裂癥病人,應注意加強風險預防措施,最大限度減小損傷。
綜上所述,血清性激素水平檢測有助于預測精神分裂癥病人精神癥狀嚴重性,在風險評估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助于后續(xù)護理干預方案的制訂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