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超
“鑿通襄渝接天府,論劍武當開山門。十年一碑留正氣,埋骨亦是英雄身?!?/p>
——題記
寂夜,云卷起群星。紅燭光微搖,我倚著沙發(fā),聽外公激動地講述他當年的鐵路情結,時光仿佛一下穿越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個充滿激情、令人振奮的年代。
1968年4月,在那個國際形勢非常險惡的年代,中央決定加快三線建設的步伐。外公是12師60團的鐵道兵,被分配到三線建設的生命線——襄渝鐵路,進行測量線路的工作。
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庇谑?1萬人奔赴鐵路建設中。西南大巴山,周圍群山環(huán)繞,條件異常艱苦,只有驕陽作伴。建橋、鑿洞已成了平常事,在四五十度高溫的隧道里灌注混凝土也不足為奇,一日三餐基本上也只能啃饅頭。
秋季的到來,讓鐵路施工更加艱難——時不時狂風侵襲,許多鐵道兵被突如其來的飛石擊中,跌落山谷。有一次,一座74米高的橋梁急需測量數據,外公和另一位戰(zhàn)友從人群中自告奮勇地走了出來:“讓我倆試試吧!”說完,他們頭也不回地就徒手抓住橋梁上伸出來的鋼筋,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背著沉重的測量儀器,每一步都像是在鬼門關前試探著。完全憑著一股不怕艱難、不畏犧牲的精神,頂著狂風登上了74米高的橋梁,完成了測量工作,為襄渝鐵路的順利施工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1975年11月,襄渝鐵路全線貫通、正式運營,全長共837公里。鐵道兵們戰(zhàn)勝了川蜀天險,戰(zhàn)勝了巴山凄涼,實現了三線建設的順利完成。他們中有的長眠于襄渝線上、有的轉業(yè)復員回了家鄉(xiāng),但他們的心始終與襄渝鐵路在一起——永遠在一起!因為那是他們永遠的驕傲!
“到底是什么給了您這么大的勇氣啊?”我不解地問。
“因為我是共產黨員,就像入黨誓言中說的那樣,咱們黨員就該有勇氣沖在最前面;同時我又是一名驕傲的鐵道兵,從成為鐵道兵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們鐵道兵的重要性:在戰(zhàn)爭年代,我們鐵道兵打通了祖國的運輸大動脈,為我黨、我軍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和平年代,我們鐵道兵擔負起了祖國的軌道交通建設的重要任務,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鐵道兵精神、薪火相傳!”外公莊重而自豪地說道。
在和外公的聊天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驕傲與自豪。現在我還是一名高中生,我應珍惜機會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運用現代化理論知識、科學技術將鐵道兵精神發(fā)揚光大!
(指導教師:但菊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