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晶
山西青銅博物館隸屬于山西博物院,2019年7月27日開館。場館位于風景優(yōu)美的長風文化商務區(qū)文化島上,是太原市的一處耀眼的文化新高地和城市地標。兩年來,山西青銅博物館以豐富的青銅文物源為支撐,以“傳統(tǒng)媒體+網絡新媒體”、積極正面、靈活多樣的全媒體形態(tài)宣傳,在較短時間內引發(fā)全社會對山西青銅文化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在此期間,山西博物院在新浪微博上的宣傳效果更為突出,故撰文對這一工作進行分析總結。
作為中國首家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山西青銅博物館基本陳列“吉金光華”展出文物1400多件,主要來自歷年考古發(fā)掘出土和近年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追繳的珍貴文物,薈萃晉系青銅文物精華。2021年5月18日,“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展覽”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申報的“吉金光華”脫穎而出,摘得“十大陳列精品獎”桂冠。
山西青銅博物館展示面積1.1萬平方米?;娟惲小凹鸸馊A”分“華夏印跡”“禮樂春秋”“技藝模范”“數字青銅”和“探幽尋勝”等五部分,展示中國青銅時代的發(fā)展歷程和輝煌成就。“華夏印跡”講述晉文化在華夏文明傳承、發(fā)展中的特殊地位;“禮樂春秋”闡釋中國青銅器作為禮器使用的鮮明特色和禮樂文明的精神內涵;“技藝模范”展現古人范鑄青銅的智慧之光。
另外,“數字青銅”和“探幽尋勝”展區(qū),以數字展示和教育互動的方式,深度體驗青銅文化背后的奧秘。以山西文物講述中國青銅文明,通過文物與國家、制度和技藝的多維度視角,反映青銅文明在中華文明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五個部分既獨立成篇,又互為補充,多維度出發(fā),構成吉金光華展覽結構框架。
新浪微博作為新型傳播渠道,具有方便及時、傳播迅速、互動性強等優(yōu)勢,是現代博物館吸引觀眾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平臺。微博在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宣傳推廣中優(yōu)勢明顯。
(一)時效性。在重大事件宣傳上,必然追求時效性。微博可使事件在短期內達到較高的傳播力、活躍度和覆蓋度。例如,山西青銅博物館開館當天,通過微博實時進行開館情況的報道,并發(fā)起微博直播,第一時間與網民分享、互動,將現場的盛況傳播給全國的觀眾。當日的各項宣傳均做到配合默契,及時發(fā)布,僅直播一項就獲得280萬的觀看量。筆者以往在展覽開幕的宣傳工作中,多以拍攝照片、新聞稿發(fā)布進行實況報道,相比之下,直播第一時間及時記錄報道,不僅保證了高度的時效性,而且影響覆蓋范圍極大。
(二)話題性。微博發(fā)布以一人發(fā)布,多人參與轉評贊的形式進行擴散。@山西博物院自分館創(chuàng)立之初,即發(fā)起#山西青銅博物館#的話題討論,通過線上線下的配合,將話題打造為粉絲聚集地,形成集群宣傳效果,為新生的山西青銅博物館迅速積攢人氣和熱度。截至目前,該話題閱讀量已超過1億。
除了主持原創(chuàng)話題外,一些合適的城市話題也可參與互動,比如其他城市代表性的微博號發(fā)布的#周末去哪玩#,#尋找城市趣物#等,完全可以選擇合適的內容,帶話題發(fā)布參與或聯動,進而增加山西青銅博物館的曝光量。
(三)意見領袖引導作用。擁有眾多粉絲關注的官方賬號和媒體、自媒體人等意見領袖往往能帶動一大批人參與討論互動,從而產生較大的影響力。數據顯示,在2021年5月18日,微博金V博主@Ricky_于謹睿通過轉發(fā)@山西博物院關于獲得十大精品陳列獎的微博,帶動了超2137次的后續(xù)轉發(fā),對該博文的傳播貢獻極大。
兩年來,山西青銅博物館在與媒體的聯動效果也很理想,即便是不同地域、不同行業(yè),通過一個共同話題的聯動也能達到共贏的傳播效果。以@北京文博和@天津博物館為例,@北京文博發(fā)布一次帶#山西青銅博物館#的話題,互動10次,閱讀量1.2萬;@天津博物館僅發(fā)布一次帶#山西青銅博物館#的話題,就達到互動13次,閱讀量1.3萬的觀眾反饋。
綜上,新浪微博在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前期宣傳上更積極有效,在博物館開放初期,微博應作為主打宣傳陣地來發(fā)揮作用。
(一)圍繞熱點事件集中發(fā)力。2019年7月8日,由@山西博物院發(fā)布的小編探館打卡山西青銅博物館,一組“吉金光華”的陳列圖片進入大眾視野,由此#山西青銅博物館#話題啟動,也標志著山西青銅博館的線上宣傳盛裝啟幕。在此期間,博物館大力邀請中央地方各級媒體分批次進行了探館,媒體對展覽不同角度的挖掘,以專版、頭條重磅宣傳,為開館造勢,迅速提升博物館知名度。在開館宣傳中,本地媒體的宣傳覆蓋了報紙、電視、廣播、新社交媒體,影響力不容忽視。
2020年9月,改陳后的“吉金光華”再次亮相,山西青銅博物館推出了大型知識綜藝節(jié)目《文明守望》之“故事里的青銅”系列,融合影視劇、3D還原、文藝表演多種形式,有深度,有趣味,講述文物故事、考古修復和文化傳承。2021年5月18日,“吉金光華”斬獲“十大陳列精品獎”后,宣傳集中在微博,與社會媒體聯手以話題推廣為主,將獲獎新聞送上同城熱搜。
(二)視頻、直播、圖片等多種形式宣傳。在各個宣傳節(jié)點上,視覺沖擊感強的直播、視頻和圖片等形式宣傳效果十分突出,將青銅博物館的展覽陳列全面立體的呈現出來,帶給網民更生動的視覺體驗,并與網民進行互動,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受到輿論的認可。
在#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微博話題討論中,網民以圖片形式發(fā)布話題微博的比重較大,部分網友通過“曬”展館的圖片來參與話題討論,并表達對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喜愛,不斷提升博物館的口碑,強化山西青銅博物館展館震撼的輿論共識。
(三)充分利用媒體力量。山西博物院經過多年的積極經營,與社會媒體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此次新館的宣傳充分借力自有的“朋友圈”,與文博類、新聞類賬號頻繁聯動。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間,由@山西博物院牽引,@山西日報、@山西發(fā)布、@山西晚報、@FM88山西交通廣播、@山西省人民政府、@天津博物館、@太原數字發(fā)布、@太原發(fā)布等35家媒體、政府、其他博物館等微博號助力之下,#山西青銅博物館#話題,增加了話題互動,帶來矩陣效應。
截至2021年5月31日,聯動閱讀量3303.67萬,討論達2.7824萬次,發(fā)布次數達265次,覆蓋35家媒體,其中@山西博物院的閱讀總量達3226.45萬,互動量達2.63萬,互動話題共計188條;作為山西省委機關報的@山西日報僅發(fā)布了四次#山西青銅博物館相關話題,閱讀量就達到1.53萬,互動260次。
縱觀山西青銅博物館從成立至今的宣傳實踐,有成功也有不足,進行一番深思總結,以期對今后的宣傳工作起到警示和借鑒作用。
(一)保持官博更新頻率,多話題持續(xù)運營。在過去的一年多中,@山西博物院作為#山西青銅博物館#話題主持人,在發(fā)文量、互動量和閱讀量上都遙遙領先,對新館的宣傳起到巨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北京主會場宣布獲獎名單的第一時間,@山西博物院微博將完備的展覽介紹、宣傳片陸續(xù)發(fā)布,并發(fā)起了新話題的討論。三天內,@山西博物院與省內外媒體聯手進行同步“官宣”,并按計劃進行一些展覽細節(jié)和亮點的報道。在大批量、高質量內容的推送下,#山西青銅博物館獲得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話題閱讀量達到686萬,登頂微博熱搜“同城榜”。新開辟的話題#吉金光華#獲得400多萬閱讀量,討論量約1200。
接下來,借助臨時展覽、主題活動等的逐步開展,山西青銅博物館將推出更多的話題,以求覆蓋更過粉絲的關注興趣,將更具深度和內涵的展覽或教育信息推送給廣大觀眾。
(二)全民參與互動,全媒體覆蓋宣傳。除了保持較高的內容更新頻率,官方微博與粉絲的互動也需要不斷加強。宣傳也應在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和微信、微博新媒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覆蓋抖音、快手、知乎等各類社交平臺,全媒體矩陣式傳播,充分發(fā)揮各自平臺的優(yōu)勢。
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關于#山西青銅博物館#話題男性參與度高于女性,普通微博用戶討論度高于大v用戶,網民以圖片形式發(fā)布話題微博的比重較大。今后,多策劃圖片、視頻分享為主的線上互動活動,在主題選擇上也應更契合粉絲畫像的特點,保持跟粉絲較高的粘合度和互動量。
不僅如此,今后還可以嘗試邀請“名人”進館。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加知名度,帶來線下流量,而且能夠增加大v微博用戶的參與,帶來線上流量。另外,關于“名人”的參與形式,不應局限于展館介紹,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這樣更能拉近文物和觀眾的距離,增加親切感。
(三)內容精耕細作,走視頻化戰(zhàn)略。經過一年多前期的宣傳,我們在吸引關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接下來更應該打造高品質內容,視頻或直播是主要的內容形式。
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應將視頻細分到長視頻、中視頻和短視頻這三種類型。用1分鐘以內短視頻實現大眾對某個文物的興趣,2至5分鐘的中視頻講述一個展廳、一個展覽的情況,5分鐘以上的長視頻則可以實現整體博物館的形象展示,或者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直播一直是山西青銅博物館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后在直播平臺和嘉賓的選擇、內容策劃、互動形式上應做更精細的研究和多樣的嘗試。
2021春節(jié),河南省博物院的《唐宮夜宴》節(jié)目爆紅,帶動博物館的參觀人數驟增4成,打卡博物館中的原型也成為朋友圈的焦點。近年來,山西博物院也曾參加《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影響力卓著的節(jié)目而“走紅”。山西青銅博物館在今后也可嘗試探索這種跨界合作與多元發(fā)展,以明星文物帶動展覽和博物館“出圈”,給公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震撼感受。
“加強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笨倳浀闹v話為博物館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認清不足、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完善、提升,讓山西青銅博物館贏得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可和喜愛。
(作者單位: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