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教育協(xié)會 任耀生
蔣鑒平校長離開我們已經(jīng)18年了。
蔣校長留在我腦海中是永遠值得敬仰的光輝形象。
他是一位堪稱楷模的共產(chǎn)黨員,一位勤奮睿智的學者,一位為化工教育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的校長。他幾十年如一日無私奉獻,把全部心血傾注在事業(yè)上,帶領教職工在“文革”浩劫后的廢墟上一磚一瓦、一苗一樹地砥礪開拓,建起了桃李滿園名甲四方的常州化工學校。記得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突出事跡見諸報端的那一年,我來到學校。聽到了很多關于蔣校長的故事。由于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職工人數(shù)隨之增加。學校千方百計地改善教職工住房,一批又一批老師住上了新房。因為我知道蔣校長家住房情況,就問他搬家沒有,蔣校長回答:“我還沒有,解決我的住房,要等全校教職工都住上新房后再說。”當時他家住房是一種什么狀況呢?也是之前來學校聽說蔣校長從來公私分明,學校大規(guī)模建造新樓時,恰巧趕上雨季,家里漏得一塌糊涂,有人提出學校幫助維修一下,蔣校長婉言謝絕,自己買了水泥用自行車載回家自己動手修補。學校條件逐漸改善,上級為校長配備了專車,蔣校長絕不因私事使用。他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中午還要回家照料兒子的午飯。為了體驗蔣校長的這番辛勞,也想看看他家住房的真實情況,我借了一輛自行車,請一位熟悉路途的老師做向導,穿街過巷單程約40 分鐘才到達。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年代久遠雨浸風蝕的工棚模樣,房間內(nèi)設施陳舊簡陋,只有一臺小型黑白電視機提示這里是現(xiàn)代人的住宅。這就是蔣校長的家,據(jù)說這里早年是個醬油作坊。蔣校長在這低矮的屋檐下,思考著學校今天的大事小情和明天的宏偉藍圖,編寫出全國化工中專優(yōu)秀規(guī)劃教材。蔣校長從這里出發(fā),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把常州經(jīng)驗分享到全國各地,又虛心博采眾家之長移植常州。
讀蔣校長《二十年校長生涯的甜酸苦辣》,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改革開放之初的那段難忘的歷史。今天,當我們徜徉在綠樹成蔭、花團簇錦、樓宇相望的現(xiàn)代化校園里,可還記得我們是從“在農(nóng)田中央有五六間平房,三間做教室,二間做辦公室、庫房”的老校區(qū)怎樣一步步走來?!耙允窞殍b,可以知興替”,蔣校長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先驅群體的代表,他代表了一個譜寫歷史英雄篇章的偉大群體。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很有必要回顧,很有必要思考。蔣校長們當初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和今天的我們有著怎樣的異同。我們是否忘記了不該忘卻的什么?失去了不該丟掉的什么?假如我們沿著蔣校長的足跡續(xù)寫后二十年的“甜酸苦辣”,將都是些什么?進而,我們讓再后二十年的繼承者,怎樣看待我們曾經(jīng)的“砥礪前行”?從我們手中接過了什么?學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