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南 許躍民 詹士元
摘要:心理健康觀的重構與開發(fā)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為此,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教師要積極開展好心理健康觀的重構工作,以期能夠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功能,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出長期性的育人作用。基于此,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高度重視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觀的重構意義分析,并較為理性地掌握心理健康觀不受重視、教育方法陳舊落后等短板問題,進而開展科學謀劃,通過落實教學、開展互動、測驗總結等來重構心理健康觀,為學生的和諧生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學生;疫情常態(tài)化;心理健康觀;重構
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健康壓力,加之其自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問題正在向著復雜化、多元化的方向演變。如何幫助學生調整心理健康狀態(tài),培養(yǎng)其正確的心理健康觀,本文對此進行簡要探析。
一、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觀的重構意義分析
心理健康觀是基于馬斯洛、羅杰斯等心理學家的研究理論演化而來的一種客觀概念,其代表著個體對待心理健康的觀點、態(tài)度,是個體關心自身心理健康素質的一種表現(xiàn)。在小學教育指導活動中,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健康觀,其教育意義不容忽視。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在外界環(huán)境和內在心理活動的共同影響之下,個體的未來發(fā)展直接受到當前社交活動與心理意識的影響。學生正處于認知自我、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能夠得到大量的、正面的肯定性評價,他們的心理的安全感就會隨之增強,隨之相適應的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必然會得到新的提升。
但縱觀小學教育活動,對學生的批評、指責并不少見,甚至還是某一部分教師習慣性行為。社交中的元素進入到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形態(tài)產(chǎn)生影響,從而造成“外界環(huán)境干預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局面,阻礙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在幫助學生重構心理健康觀之后,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產(chǎn)生消極、悲觀等負面情緒時,學生會首先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思考外界的評價,進而在評價中吸收可用的內容,實現(xiàn)“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可以說,心理健康觀等同于一層天然保護屏障,幫助學生屏蔽了一些的過度評價,使得學生能夠對心理健康投入更多的重視。擁有出色的心理健康觀的學生,其心理意識更為成熟。
二、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觀重構中的短板問題
(一)心理健康觀不受重視
在小學教育指導活動中,應該積極響應教育部的有關要求,小學已經(jīng)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依靠理論授課、心理測試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教學活動與教育活動的整體進度受到嚴重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自然遇到了新的阻礙:學生無法及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對于表現(xiàn)出來的、即將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不能及時進行解決,導致出現(xiàn)壓力過大、焦慮等消極情緒。
部分教師雖然在嘗試通過線上授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但教育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觀的構建工作,導致學生無法形成積極正面的心理健康觀。在這種情況下,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重視、對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關注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學生無法理解“心理健康”的真正含義,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教育目標很難得到最好的落實。
(二)教育方法陳舊落后
從當前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看,對學生心理健康觀的培養(yǎng)依賴于理論知識,教師圍繞理論的相關內容開展教學比較常見,但并不重視心理健康觀所發(fā)揮出來的教育作用。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推進,落后的教育方法破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不再關注心理健康觀的建構與培養(yǎng)工作,后續(xù)的教學質量與教學素質不斷降低,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出色的學習意識。疫情常態(tài)化的大背景改變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學生心理健康觀的重構。
三、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觀的重構策略
(一)落實教學,重構心理健康觀
心理健康觀是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引導演化而來的觀念意識,在嘗試重構學生的心理健康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到心理健康觀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性關系: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越全面、透徹,所形成的心理健康觀就會越積極,也越發(fā)健康。故此,在重構學生的心理健康觀的過程中,必須要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圍繞教學入手,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健康觀。
以消極情緒的紓解為例,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缺乏了解,在出現(xiàn)憤怒、悲傷、自卑等消極情緒時,其會將一些錯誤的觀點應用到自身評價當中,認為這些消極情緒是“不正常的”,從而對情緒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形成積極正面的心理健康觀。
在重構心理健康觀的過程中,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落實教學,對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原因、消極情緒的重要作用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消極情緒,對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產(chǎn)生一個深刻的認識。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原有的教學進度受到了影響,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疫情對于教學工作的干預多。
故此,可嘗試借助理論課件、心理健康知識發(fā)起教育活動,將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轉交給學生,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借助理論知識來構建學生的心理健康觀,能夠讓學生適應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的教學機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開展互動,重構心理健康觀
重構心理健康觀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識,以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對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于學生來說,其正處于認知世界、評價自己的重要階段,教育指導活動的整體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在重構學生的心理健康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針對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健康問題落實有關教學工作,加強對學生心理活動意識、心理素質的指導教育。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線上教學、互動教學已經(jīng)成為推動教學的重要手段,在重構心理健康觀的過程中發(fā)起互動,有助于幫助教師盡早完成教學任務。
針對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活動問題,教師可嘗試利用科學高效的互動機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圍繞疫情常態(tài)化的大背景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在發(fā)揮教學活動的育人功能的同時,幫助學生重構心理健康觀。
以經(jīng)典話題“壓力”的有關教學為例,學生沒有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于壓力的認知不夠全面,在教學中,其根據(jù)個人的喜好來評價壓力:或是將壓力定義為“完全有害的心理意識”,或是不重視壓力的緩解方法。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后續(xù)的教學越來越難以把控。
在互動活動中,可針對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壓力問題,開展互動,在積極進行討論活動的同時,幫助學生重構心理健康觀。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壓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你有哪些壓力?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借由交流互動代替?zhèn)鹘y(tǒng)的單向教學,讓學生也能夠得到表達、展示的機會。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壓力問題給出紓解意見,對壓力的緩解方法進行講解,并通過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壓力的正面價值。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觀的重構不能完全依賴于理論,教師要學會對癥下藥,促使學生形成正視心理健康的良好意識,盡早完成心理健康觀的重構任務。
(三)測驗總結,重構心理健康觀
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在對教學方法與教學目的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心理健康觀的重構要求規(guī)劃教學工作,以心理健康觀的綜合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在開發(fā)學生的技能、心理健康意識的同時,重視當前重構工作所取得的結果,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更強的指導教育活動。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線上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在重構心理健康觀的過程中,可利用線上技術與學生進行互動,如采取網(wǎng)絡直播的方式,讓那個師生面對面地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然后給出科學可用的教學計劃。
教師可利用多元測試活動檢驗學生的心理健康觀,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結果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計劃。首先,是圍繞理論知識開展的心理健康測驗活動,這一板塊教學中,相關教學活動圍繞著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學生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的表現(xiàn)特點、應用價值,在教學活動中分享心理健康知識。依靠對測驗結果的歸納總結,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另一方面,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開展心理健康測試活動,對測試結果進行歸納、匯總,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幫助學生緩解不良情緒,學習消極心理意識的應對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測驗的結果定期進行歸納匯總,在清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特點的同時,針對當前教學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根據(jù)教學成果重構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心理健康觀的重構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之下,有關任務更加復雜,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利用檢測活動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給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來說,心理健康觀的重構與開發(fā)有著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在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的同時,心理健康觀也能夠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功能,從而使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fā)揮出長期性的育人作用。教師要重視心理健康觀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觀的重構工作,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秀平、孫璽璋、鄒昕迪.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形勢下高校學生心理品質培育提升路徑研究[J].心理月刊,2020,v.15(20):82-83+185.
[2]梁紅.疫情背景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廣西教育, 2020(29).
[3]劉娟英.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師道·教研,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