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
枕著流水,以石漱口,指隱居生活。
這個詞乍看有些令人費解,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是這樣記載的:
孫子荊年輕的時候想做個隱士,他本來要對王武子說“枕石漱流”,卻因為口誤說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說:“流水可以枕靠,石頭可以漱口嗎?”孫子荊說:“枕流,是為了洗凈耳朵;漱石,是為了磨礪牙齒啊?!?/p>
傍晚的云霞和春天的樹,常用以表示思念。暮云春樹表達(dá)的便是對遠(yuǎn)方友人的思念。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xì)論文?!边@是杜甫《春日憶李白》里的句子,大意是:現(xiàn)在我在長安,渭河旁邊的樹已經(jīng)綠了,你正在江東,看著落日的云霞,我們唯有互相思念。什么時候才能一起喝酒、共同品論文章呢?
明月落下,清輝灑滿屋梁,仿佛照見了你的容顏,同樣是用來表達(dá)對朋友的懷念。
這又是一首杜甫懷念李白的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和李白因詩相交,感情深厚。
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舊》中寫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人生來去無定的惆悵和對往事的眷戀,都在這四句里了。
落月將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明代的李昌祺在《剪燈余話》中寫道:“逡巡間,墜兔收光,遠(yuǎn)雞戒曉?!币粋€“收”字,真是極妙。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比喻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边@番清雅光景,是清代的汪汝謙在《畫舫約》中記錄的。
清幽的香氣,稀疏的枝影,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tài),也指代梅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绷皱偷倪@句詩,意境真的絕了。
早上敲鐘,晚上打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覺的話。
無論是李咸用的“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還是陸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都給人一種歲月悠悠之感。
酒味醇美,春意盎然,形容美好圓滿的時刻。
“酒釅春濃瓊草齊,真公飲散醉如泥?!碧拼娙瞬芴频倪@句詩,把文人的風(fēng)雅之韻寫得甚是到位。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出自宋代陳恬的《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p>
心如冰清,和秋天的明月一樣潔凈,比喻品格高尚。
蘇軾《贈潘谷》中“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一句,就是說哪怕布衫漆黑,也不影響品格的高潔。
紅爐上著一點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經(jīng)點撥,立即悟解。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用“詩得一字之師,如紅爐點雪,樂不可言”一句,將這妙趣寫了出來。
餓了就以云為食,困了就臥石而眠,指代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明代詩人袁宏道《隆中偶述》中有一句:“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p>
這個一看就讓人覺得清風(fēng)拂面的詞,指的是女子態(tài)度嫻雅、舉止大方。
明末清初彈詞作品《天雨花》中有一段很美好的描述:“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藝,必竟脫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種文雅可觀……言談舉止,都帶些林下清風(fēng)?!?/p>
看著遙遠(yuǎn)的山巒巍峨,塵念也隨之平息,多指遁世隱居,亦喻知難而止息。
心浮氣躁的時候,看看遠(yuǎn)山吧,也許能讓人平和不少。
黃鸝滿天飛,草木齊生長,形容的是明媚的春景,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南朝梁文學(xué)家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一句,將春天寫得生動而蔥蘢。
車上的傘蓋靠在一起,指偶然結(jié)識的新朋友卻像友誼深厚的舊交一樣。
“白頭如新”(有的人哪怕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常和“傾蓋如故”放在一起說,一對比,后者顯得愈發(fā)美好和幸運。
手持蠟燭,在夜間游玩,比喻及時享受快樂,也指珍惜時光。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薄豆旁娛攀住分械倪@一句,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灑脫和浪漫。
如珠玉之鏗鏘,錦繡之燦爛,比喻文辭華麗。
《魏書》中有“口吐瓊音,手揮霄翰,彈毫珠零,落紙錦粲”之句,形容用詞非常華麗。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云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幻多姿。
晉代潘岳的《楊荊州誄》有“草隸兼善,尺牘必珍。足不綴行,手不釋文。翰動若飛,紙落如云”之句,讀完只能說,又學(xué)到了一點夸人技巧!
這些念起來就覺得美好的詞,大多美在用詞精巧,風(fēng)月無邊。若拋開這一層去說人生最好的詞,也許還可以加上這三個:
失而復(fù)得、虛驚一場、久別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