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女真小說"/>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年至老”的困境與作為方法論的“別處”
      ——評女真小說

      2021-11-11 20:53:28吳佳燕
      長江文藝評論 2021年6期

      ◆吳佳燕

      都說文如其人,一個人的性情、愛好、氣質、眼光必定投射到他的文字中。女真的小說溫和細潤、深沉厚實,具有某種中年寫作的氣息。她書寫現(xiàn)實日常和普通人,很生活化又暗含著書卷氣,煙火氣十足又有某種人生的通透感。這多少跟她的科班出身、平順經歷和溫厚性情有關。女真上世紀80年代初求學于北大中文系,后來又做刊物編輯和文藝研究,對文學的熱愛初心不改,個人的寫作也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和時光的磨礪中愈發(fā)穩(wěn)扎穩(wěn)打、靜水深流。人生的閱歷和中年的心境加劇了這種風格,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能心平氣和地跟生活和解,也給予普通人更多的關注和體恤。超地域寫作,除了作為人物生活背景的北陵公園等沈陽地理痕跡,并不在小說中刻意強化東北元素。堅定的現(xiàn)實主義,充滿對日常生活和現(xiàn)實人生的關注關懷。無招勝有招,以平實樸素的敘事手法去發(fā)掘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人生況味,有一種歷經世事、洗盡鉛華的滄桑和歸真。這是女真的寫作態(tài)度和美學追求,也是她的中年寫作特征:溫和,扎實,沉穩(wěn),大氣,舒朗,通透。城市生活的體面內隱帶來的敘事上的體面,對“中年至老”這一特殊人生階段的壓力和危機的關注,對默默為家庭和子女付出操勞的老婦人的形塑,對不能自主的人生暮年的關切,以及對“生活在別處”的敘事反撥和方法論建構,都讓女真的寫作別具格局與張力。

      執(zhí)著地面與敘事的體面

      “執(zhí)著地面”的說法來源于魯迅,他在《華蓋集·雜感》里說:“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罷!想出世的,快出世罷!想上天的,快上天罷!靈魂要離開肉體的,趕快離開罷!現(xiàn)在的地上,應該是執(zhí)著現(xiàn)在,執(zhí)著地上的人們居住的?!痹凇段以趺醋銎鹦≌f來》一文中,魯迅指出“小說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反映到女真的小說中,就是對現(xiàn)實人生的持續(xù)關注與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有學者認為女真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超低空飛翔”,這樣的飛翔狀態(tài)其實就是對地面的盤旋和留戀。

      講故事容易寫生活難,女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切入口很小,小說題材大致涉及幾個方面:城市生活、家庭婚戀,女性、孩子、老年,都是城市蕓蕓眾生的日常和相對弱勢的性別群體,普通人的經歷感受,小人物的故事情感,如同夜晚點點閃爍的萬家燈火,是現(xiàn)實人生的某種鏡像。女真自己坦言:“我的小說多數(shù)寫小人物、小事件,寫看似波瀾不驚的平常生活,這可能跟我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趣味有關,也跟我的小說觀念有關。我認為題材沒有大小之分,作家應該寫自己熟悉的人物,而我最熟悉的是自己的同齡人,是我的親戚朋友,還有我的左鄰右舍。普通人的情感波瀾,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是我愿意觀照的對象。對寫作題材的選擇,可能也跟我的小說觀念有關。我相信道在屎溺,小說應該從小處著眼,在有意思的故事中表達作家的想法。小說是以小博大,但最后能大到哪里,大到什么程度,那要看作家的功力。”

      與女真小說關切日常生活相對應的,是以小寫大、平中見奇的敘事手法。即從生活的小處、情感的深處折射和洞悉某個社會時代或人生階段的真實和本質,于平淡樸素、娓娓道來的日常敘事之下蘊藏著飽滿幽深、溫潤動人的情感力量。如劉川鄂在《偶然故事與陡轉情節(jié)》一文中談到:“以突兀的情節(jié),如車禍、如疾病、如天災、如革命,改變故事發(fā)展方向、升華人物情感、轉化人物命運,強行給作品一個收梢,固然可能有生動、新奇、驚悚、出彩的閱讀效應,但流水般的淡中見奇才是文壇高手的高妙所在。”小說創(chuàng)作如十八般武藝,各有各的招法,而女真的敘事裝置是現(xiàn)實生活本身,去技術去戲劇化,云淡風輕也舉重若輕,有點像是枝裕和的電影,讓人在一種熟悉的生活經驗和細節(jié)捕捉中悚然自省,也為那些原始樸素的基本情感和人生困境而深深打動。如《白頭》的切口是疾病,寫倏然而至的絕癥帶給人的生活與心理的巨大沖擊,以及激起的勇氣與情義,讓人對匆忙勞碌的生活本身和個體人生進行反思;《老爸的家庭會議》的切口是會議,探討老年人的愛情和養(yǎng)老問題,每一次家庭會議都是“老爸”情感故事的敘事推動;《岳父大人》的切口是稱呼問題,即因夫妻雙方年齡的錯位給人倫關系和世俗觀念帶來的張力和沖擊,給親情和生活帶來的某種困擾。困擾的解決在于關鍵時刻的敘事中斷:讓身體的遇險為現(xiàn)實困境解圍,敘事的跳脫與轉換帶來文本的活力與幽默。姐妹篇《唱給一個親愛的人》《瑪特廖什卡》的敘事切口是作為異域文化符號的俄羅斯歌曲與套娃。一趟難得的俄羅斯旅行,讓兩代中老年女性從各自的現(xiàn)實生活抽離,隱藏的內心情感得到某種釋放,并且互為鏡像。雖然日復一日的世俗生活對她們的情感內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淹沒,但她們從來沒有被生活所打倒,反而錘煉出女性的隱忍堅韌。

      與城市普通生活相匹配的,是女真小說某種敘事的體面,即生活表面的平穩(wěn)有序,情感波瀾的內隱于心,不撕裂不暴戾,沖突盡量不外化或擴散。以至于我們不能用底層寫作去對女真的小說進行界定,因為她書寫的是比底層生活更為普遍的平民生活。女真小說的人物大都在城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自己的精神情感生活,有一些知識文化,有的直接就是知識分子。他們作為城市里的工薪階層一般不會為基本生活發(fā)愁,盡管他們在命運突然砸下的石頭面前也有捉襟見肘、手足無措的時候。換言之,即便是他們的生活情感中攤上了大事(疾病、婚姻、生育、養(yǎng)老等),哪怕再艱難險阻矛盾重重內心涌動,也很少外化撕裂,沒有底層習見的暴戾之氣,而是一種看似對平靜和體面的維系。這種敘事的溫和體面背后,是對人的尊嚴的看重以及主體自身看待世事的某種澄明,反而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敘事效果。如《白頭》里的中學教師夫婦前后都得了絕癥,但是無論在社交生活還是親人之間,他們都自我克制、不動聲色,以一種善意的謊言、隱忍的悲痛和具體的行動進行最后的關懷和善后,彰顯出生命的尊嚴和人性的光輝。周洗塵生病住院后囑咐妻子肖潔“除了跟雙方學校領導請假,任何熟人都別告訴。都挺忙的,麻煩人來干啥……連兒子和女兒都別告訴”,這是社交關系中對他人的體恤和病人尊嚴的強調;肖潔得知丈夫是肝癌晚期后選擇對其隱瞞一個人扛著,并不惜被家人誤會改變行程讓丈夫重返大學校園,在往事的重溫中安然釋然。而周洗塵臨死之前的那句“我知道”,更是絕癥面前夫妻恩義與默契的體現(xiàn)?!对栏复笕恕防镆驗榕畠号龆际谴髮W里的老師,女婿因為年長閱歷豐富有人生智慧,礙于知識分子的身份和修養(yǎng),家里出了天大的事兒都要穩(wěn)?。悍蚱拗g吵架的方式就是冷戰(zhàn);父女之間再大吵大鬧只要女婿回來馬上變得相安無事;女婿在劍拔弩張的父女之間暗中調節(jié)又不時捉襟見肘。《瑪特廖什卡》里的張珊珊在旅途中不斷出狀況,但一直比較沉著,回國后發(fā)現(xiàn)幫王姨帶的列巴和酸黃瓜被兒子無意中吃了,雖然內心著急有負所托,但是一直不形于色,而是暗中想辦法進行補救。《老爸的家庭會議》中老爸召集子女開會只是一個告知形式,婚戀問題也好、養(yǎng)老問題也罷,都相當有主見,靠自己解決問題??偠灾嫘≌f的敘事體面是敘事的溫和節(jié)制以及人物本身對體面的看重,因為知識文化的涵養(yǎng)、飽經世事后的通透,以及強烈的身份意識(文化人、老師、長輩),讓他們在生活的突襲面前看破不說破,情感情緒自我隱忍,以及對生命的體恤和疼惜。

      “中年至老”的人生困局

      上世紀80年代初,《收獲》雜志發(fā)表了諶容的中篇小說《人到中年》,最早關注中年危機并引發(fā)文壇內外廣泛關注,不僅在于它對知識分子生存狀況的真切反映,還在于中年壓力引發(fā)的普遍共情。從“人到中年萬事忙”到“人到中年萬事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化,中年危機及“中年至老”的困境不斷凸顯,對此的思考和書寫也一直在延展。所謂“中年至老”是指從中年到老年這一特定的人生階段,一邊連接中年壓力,一邊瀕臨人生老境,是最可能遭遇各種艱難意外又容易被忽視的中間階段、多事之秋。它具有過渡性和空窗期的特點:一方面經過前半生的奮斗積累,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等方面都已經相對穩(wěn)定,人生的格局和高度已經基本上達成,但還不到認命的時候,還有一些可能和不甘,想繼續(xù)折騰;另一方面,中年危機的延續(xù)與老年問題的提前又讓這一階段充滿更多的變數(shù)和困局?!爸心曛晾稀庇腥顼w機降落,感受失重的時刻也特別能感到人生的重量。隨著整個社會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各種問題:過勞猝死、精神抑郁、身患絕癥、退休綜合征、個體的想法和需求經常被忽視,從而形成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和時代癥候,讓人的身心都難以得到安放。

      女真的小說錨定“中年至老”的空窗期,對這一時期的人們遭遇的各種困境進行集中深入、感同身受的關切和描?。河薪洕膲毫蜕畹牟賱?。《白頭》里作為工薪階層、有兩個孩子上學的周洗塵夫婦生活從來沒有寬裕過。周洗塵放棄自己心愛的歷史去教語文,只因為語文是主課,校外也有補課班請;而假期的補課費是“冒著被抓的風險,以堅強的體力和嘶啞的嗓音換來的”。還有妻子“掉錢眼兒里了”的務實和催逼,一切只為生活計,不但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遠方,還因為過度操勞患上絕癥、英年早逝。《瑪特廖什卡》里的張珊珊雖然已經退了休,但是因為孫女的出世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忙碌更緊巴了,老兩口還得想辦法另外去找份工作補濟———這是年輕一代經濟壓力的上移,也是不得已的啃老。張珊珊覺得自己就像帶回來的俄羅斯套娃,“一層緊箍著另一層”,里層的自己卻越來越小了。人生的負累層疊如此,什么時候才能從心所愿地為自己活一回呢?

      有疾病與死亡的陰影。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態(tài),可是當它在一個非正常的階段、在沒有絲毫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襲而至,帶給人的沖擊與疼痛就格外深切?!鞍最^偕老”本是時序更替夫妻情深的美好祝愿,可是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當一個人還未老的時候就白了頭、還未老的時候就身患絕癥,那會有怎樣的震動與痛苦?女真用白描的手法敘述周洗塵夫婦前后患病的經歷感受以及不能白頭到老的遺憾,充滿諸多人生感慨,令人動容。

      有“人未老,身先死”的悲愴,也有年老帶來的各種麻煩,尤其是單身老人的養(yǎng)老。在這樣一個人口老齡化社會,無論城鄉(xiāng),養(yǎng)老都是一個社會性大問題。女真對此有著持續(xù)的關注和題材的自覺。《老爸的家庭會議》里的“老爸”“曾姨”,《唱給一個親愛的人》《瑪特廖什卡》里的王姨以及王姨的老師都是單身或獨居老人,他們要么只能跟著子女同住,要么選擇重新組合或到養(yǎng)老院抱團取暖。離休干部出身的“老爸”相當殺伐決斷,在老伴去世一年之后便向子女宣布要重新找一個,并在跟曾姨同居后放下大男子主義的身段心甘情愿下廚房。然而這樣的“硬漢”在曾姨生病離開之后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最后只能選擇去敬老院養(yǎng)老并照顧中風的曾姨。曾姨同樣是一個硬氣而自尊的老人,之前“想搬出去自己住,或者去敬老院,兒子不同意,嫌丟人”,后來跟“老爸”一起生活后美滿不了多長時間又生病住院、不能自理。為了不讓“老爸”為難而主動選擇離開?!冬斕亓问部ā防锿跻痰摹袄蠋煛币驗槟昀仙≈荒苡杀D氛疹櫍喴蜗聵?。而王姨跟“老師”感情甚篤,但是因為子女反對不能在一起,被女兒拉著到處旅行把時間塞滿,只能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夜晚街頭一遍又一遍唱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給那個在此留下青春印記的親愛的人。后來“老師”去世后王姨和張珊珊一邊吃著帶給他的俄羅斯食物一邊講述懷念。而張珊珊呢,又何曾沒有與青春異國有關的情感記憶?只能在偶爾為之的這樣一種旅途中才會有閑暇和心思去喚起、回憶和喟嘆。

      女真尤為關注的,是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置身人生的下半場,他們往往深陷現(xiàn)實生活與世俗人倫的泥潭,難以抽身和不惑,深切感受著時間飛逝、年華老去,生活和情感上越來越不能自主,個人的真實想法和精神情感也難以表達和不被理解。老年人會有真正的愛情和生理的需求嗎?退休的中老年人難道就沒有自我的生活和追求,而只能被世俗和子女所安排?這似乎是一個偽問題,但是在具體的生活中他們確乎遭遇到各種忽視和限制:世俗觀念、親情人倫、自我規(guī)制?!对栏复笕恕防镄‖B在母親病逝后把父親接到大城市生活,想方設法找事情給他做:做飯、帶孩子、送上學,把父親的時間排滿,為的就是不讓他回老家找相好,根本沒想到父親也有情感的需求。防不勝防的是父親最終有了新的家庭和孩子,而且在女婿中風的艱難時刻是父親不計前嫌給家庭解困。《瑪特廖什卡》里的王姨跟老師的感情也是不被子女接納,雖然不能在一起但是一直有聯(lián)系,是精神的支撐也有最終的遺憾?!独习值募彝h》里曾姨的病中撤退和“老爸”的挺身而出讓人相信和感動于老人的愛情,這樣的“夕陽紅”因為兩位老人的相互扶持體恤和對世俗觀念的沖決更讓人省思。自我實現(xiàn)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中學老師周洗塵因為生活所迫不能教自己心愛的歷史,甚至因為生病連到西安去旅行的心愿都沒有達成,更何況那么多春蠶蠟燭般默默為家庭子女付出一輩子的老婦人?

      如果說“岳父大人”“老爸”這樣的中老年男性多多少少實現(xiàn)了感情上的自主,王姨、張珊珊這樣的老婦人卻很難真正為自己活一回。是甘愿也是無奈。一生為生活奔忙、子女所累,耽溺于各種瑣碎,感情和生活上都身不由己。王姨說:“我們女人,其實很多時候真的是為了丈夫、為了兒女,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機會做。現(xiàn)在想想,后悔也來不及了,這輩子就要過去了”。這是女真對幾代傳統(tǒng)女性的觀照和思考。俄語“瑪特廖什卡”除了指俄羅斯套娃,還有女性、母親的意思,強調的就是生活中的女性之累和母親的付出。因為家庭結構和世俗認知,女性的家庭屬性相對更多,為家庭和孩子承受、打算和顧慮的也多。當周洗塵在家累和生病時一邊抱怨妻子的務實、一邊念著自己的愛好和心愿時,肖潔考慮的卻是家庭的支撐和子女的將來。她們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主婦、中國大媽,在成群結隊旅行或跳廣場舞的時候也許很拉風很快樂,但是女真關心的是她們的另一面:生活的辛酸,情感的隱忍,自我的犧牲,以及默默扛起生活重擔的勇氣與韌勁。是她們無形之中成全了家庭和子女,維系著社會基本單元的穩(wěn)定,放手讓年輕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中年至老”這一人生階段的書寫上,女真喜歡在人物關系和年齡層次上設置一些鏡像,互為參照也反觀自身。周洗塵和肖潔,是置身中年危機和生命絕境中的夫妻相互扶攜和性別觀照;張珊珊和王姨,是母女般的兩代中老年人的情感命運和女性處境的相通共情;《老爸的家庭會議》中“老爸”和女兒,是年輕單身的女兒從老爸的晚年生活情感中反思自己的偏見也想象自己的人生晚景,有某種投射之后的理解意味;而岳父大人和女婿,是兩個年齡相仿的男人因為人倫關系的錯位帶來的某種左右為難和惺惺相惜,并且用寬容和體恤成功化解了家庭的尷尬和困局。這樣的一組組人物鏡像,也指向著更為深長闊大的人生經驗和時代內容,引發(fā)普遍的生命體驗。正如女真自己所說:“人生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來到這個世界,卻知道總有一天自己將要離去,這里面有各種疼痛,這種疼痛不僅是個體的,其實是人類的疼痛。自然老去、意外離開或者自行了斷,人離世無外這幾種方式。無論漫長或者短暫的人生,都有可以言說的復雜況味。托爾斯泰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可以在小說里講一講人生晚年的況味各有各的不同。每一個人的晚年都是他一生的總結,寫人生晚年更方便表達對人生的感悟。”

      作為方法論的“別處”

      “生活在別處”是法國象征主義詩人蘭波的詩句,也是米蘭·昆德拉的長篇小說名。它之所以到處流傳成為比“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更爛俗的名句,不僅在于它表達的通俗簡練,還在于其傳遞的現(xiàn)實束縛和出走沖動所引發(fā)的強烈而普遍的共情。這里面蘊含著深沉的人生經驗和生活哲學,密不透風的現(xiàn)實生活與偶然閃現(xiàn)的遠方夢想成為人生的兩面,現(xiàn)實越沉重乏味,別處和遠方在參照與想象中越被美化而充滿誘惑?!皠e處”既指想去的地方、別人的生活,也指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只要不是自己此刻、當下的生活都可以是“生活的別處”。它是一種生活的實指,也是一種不安于現(xiàn)實現(xiàn)在的心理情緒。

      女真的小說有一種對“生活不在別處”的敘事反撥,認為生活不在“別處”而就在“此處”?!皠e處”只是“此處”的媒介、參照和裝置,成為她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方法論。貼著地面飛翔是因為對地面的深沉眷戀,對現(xiàn)實的短暫抽離不是因為厭棄離開,而是為了更好地熱愛生活。女真關注和思考人在異鄉(xiāng)、旅途這樣的“別處”與慣常的思維模式和書寫向度是相反的,意不在書寫遠方的美好和對理想的追求,而是在別處回首、回望,勾連、重溫過去的人生情感,回到初心,回到生活本身,讓過去為現(xiàn)在解困,從而找到繼續(xù)前行的勇氣和動力。她在“面對面”訪談中自白:“旅行對我的意義,不是去寫異鄉(xiāng)風景,而是在異鄉(xiāng)回望。對我來說,行萬里路的意義不是去寫遠方——我熟悉的生活不在別處,每一次拉著箱包出門,我都知道我不是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我是背著故鄉(xiāng)去旅行。暫時的離開讓我有機會回望故土,讓我有機會冷靜思考我和我身邊人平常生活的意義?!?/p>

      時間的河流一往無前,每個人都被“此處”的生活推著往前走,只有旅行這樣的“別處”才可以短暫地抽離和停留,讓人看清自己的來處,感受自我的內心?!冻o一個親愛的人》借異國他鄉(xiāng)的浪漫風情喚起主人公久違的懷舊情緒和內心抒情,讓她們有機會做回自己,追憶青春年華、梳理過往情感。退休女工張珊珊長年浸泡在日復一日忙碌瑣碎的家庭生活中,因為旅行社一個價格實惠的尾單才有機會到俄羅斯旅行。這是她日常生活的逸出,忙碌人生的空窗期,雖然旅途中不斷出小狀況,但是置身特異的空間之下,那些潛藏在過去的時間與內心里的生活情感竟然自己悄悄冒了出來,讓她涌起追憶與抒情的沖動。只因為與她初戀的男生有俄羅斯的血統(tǒng)和生活習慣,這是張珊珊在異國街頭的“致青春”,是只屬于她一個人的珍藏與遺憾,而與現(xiàn)實生活無關,也不會對正常的生活產生任何影響。一趟境外之旅就像一個人一時的打盹或出神,可以藉此在時間的河流里溯流逆行,去檢視和觸摸一下那被永遠留在河底的青春與愛情。王姨的愛情也與俄羅斯有關,但是并不是與現(xiàn)實無關,而是成為潛伏在生活中的草灰蛇線,一直牽掛于心又永難如愿。因為女兒的反對,她不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可是每一個“別處”都能激起她的相關聯(lián)想和念茲在茲,每一個女兒不在跟前的“別處”都可以讓她內心的情感浮出水面:他在莫斯科留學時愛唱的歌曲、愛看的芭蕾舞、愛吃的列巴和酸黃瓜等,都可以成為王姨抒發(fā)情感、愛屋及烏的載體。“別處”給了張珊珊現(xiàn)實喘息、做回自我的機會,“別處”也讓人更加感慨和喟嘆于獨身老人的雋永深沉而難以自主的情感處境。還有《白頭》里的周洗塵,他的“別處”不是往前走去有“詩與遠方”意味的西安,而是往回走“撿腳印”般的沈陽大學校園。也有同學的歡聚溫暖與青春初戀的美好回憶,可是在“此處”絕癥的映襯下,這樣的“別處”不是為了懷舊甚至不是為了慰藉,而只是對過去與現(xiàn)在的雙重告別呵!由此帶給人內心的悲愴與震動可想而知。

      正因為有了“別處”對生命故土的隔空打量,才讓人更加珍惜“此處”踏實安穩(wěn)的日常生活?;蛘哒f,正因為過往和“別處”那些偶爾閃現(xiàn)的溫暖與美好,才為現(xiàn)在看似平靜又危機四伏的生活托底。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淚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薄斑@片土地”是每一個人的故鄉(xiāng),是“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是每一個默默生活并努力與生活和解的普通人。女真的小說創(chuàng)作秉持現(xiàn)實主義與人文關懷,對易被忽視的日常生活與中老年人群進行了多維度、多方面的觀照思考,并由此勾連起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與世態(tài)人情,彰顯出沉穩(wěn)理性、洞微燭幽的中年寫作風格。以樸素手法書寫城市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在周而復始、波瀾不驚的生活之下挖掘生命的溫情與疼痛,并切中人生的一些關鍵節(jié)點和社會痛點,引發(fā)深思。她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一名作家?guī)资耆缫蝗請猿謱懽鞯暮穹e薄發(fā)與靜水深流,讓我們明白習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中也蘊含著寫作的巨大寶藏與能量,而洗盡鉛華、“平中見奇”的敘事手法也更見功力。無論是對“中年至老”的壓力和困境的探討,還是從別處、他鄉(xiāng)、女性、老人等多重視角來對“此在”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觀照,都是關切人之為人的存在與尊嚴。而每一個人從女真的小說中,或多或少地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某個階段,因為她從來不是在想象與書寫別處與他者,而是置身人群感同身受,寫得就是這讓我們又愛又恨的生活生命本身。

      湟中县| 滁州市| 布尔津县| 岳阳县| 长垣县| 新巴尔虎左旗| 离岛区| 维西| 博兴县| 苍山县| 樟树市| 博兴县| 香港 | 新平| 福鼎市| 麟游县| 图们市| 阿坝县| 澄江县| 山西省| 南华县| 珠海市| 齐河县| 会理县| 安塞县| 黔西县| 察哈| 兰考县| 莱州市| 涞水县| 尼勒克县| 瓮安县| 兴安盟| 民权县| 武清区| 保山市| 平邑县| 扬州市| 樟树市| 道孚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