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征
VOL.467?2021.10下
當前,我們所面臨的新局面、新形勢、新時代和新要求,都決定了社會治理體制必須要進行“創(chuàng)新”??梢灶A見,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社會進入轉型期,社會治理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新風險勢必不斷出現、交織疊加,保安全、護穩(wěn)定、促和諧的任務將更加艱巨,社會治理的成效如何將直接決定著我國能否實現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基層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遷,既有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已不適應新形勢、新局面的要求,所以只能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結合國家的具體情況進行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需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要從精細化治理著手。衡量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實現精細化治理的程度,對社會治理的內涵要對癥下藥,使各項治理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社會資源分配更加均衡與公平,聚焦精細化服務和凝聚民心。
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要從法治化創(chuàng)新進行完善。法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全面推進法治化是關系黨執(zhí)政興國的根本性問題。只有全面創(chuàng)新實行法治化治理,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各項事務有法可依、正規(guī)秩序化運行。推進法治化創(chuàng)新治理,堅持用法制管權、管事、管人,切實將治理的程序及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服務群眾、接受監(jiān)督納入法制的軌道。
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要突出以人為本的導向創(chuàng)新。判斷社會治理是否達到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是否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政策和治理的出發(fā)點都要有利于人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一切讓人民順心、人民安心的治理結果才是創(chuàng)新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