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戰(zhàn)
(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遼寧沈陽 110031)
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的黨組織,成立不久就組織民眾同控制遼寧經濟、政治等領域的日本侵略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31年東北淪陷,我黨始終同遼寧人民站在一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役,開展以武裝抗日為主的多種形式的反日斗爭,用武力來回擊日本的侵略。
1927年10月,中共滿洲臨時省委成立,機關設在奉天。由于日本在中國東北特別是遼寧的侵略勢力雄厚強大且深入到多個領域,無論是開展工運、農運、兵運、學運和文化運動,都要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中共滿洲臨時省委制定了反日工作要占據革命工作的主導地位的方針。1928年3月28日召開的省臨委第2次執(zhí)委擴大會議,提出東北的民族矛盾正在日益加劇,大力開展反日斗爭勢在必行。同年9月舉行的省臨委第3次黨員代表大會,指出日本的侵略掠奪加速了滿洲的殖民地化,今后黨的工作主要是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
遼寧各級黨支部積極開展群眾性的反日斗爭,派遣黨員深入到學校、工廠、商店等公開場所,進行反日宣傳,提出抵制日貨,不看日本報紙的欺騙報道,不給日本人當差做事,不進日本人開辦的學校接受奴化教育,對日實行經濟絕交等口號。對在日本工廠做工的中國工人,開展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等經濟斗爭。1928年5月3日,日本悍然出兵制造“濟南慘案”。中共滿洲省臨委及時領導進行反日斗爭。在奉天,組織學生黨員聯(lián)絡各校中的愛國學生,上街講演揭露日軍殺害中國軍民的暴行,并派學生代表與商界人士聯(lián)系,進行抵制日貨的行動,同時發(fā)起募捐,援助“濟案”死難家屬。同年5月,日本逼迫張作霖簽訂《滿蒙新五路協(xié)約》,攫取東北權利。中共滿洲省臨委成立了反日運動委員會,發(fā)布《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滿洲告同胞書》,組成反日宣傳隊揭露日本的侵略圖謀,發(fā)動民眾的反日活動。“九·一八”事變前遼寧的工礦企業(yè)大部分被日本資本掌握控制,黨領導的工人運動主要是針對日本資本家的經濟斗爭。成立于1928年8月的中共撫順特別支部,多次組織領導了這方面的斗爭。1928年11月,王鶴壽任中共撫順特支書記。他多次率領工人為提高工資,縮短過長的工時,改善惡劣的勞動環(huán)境展開一系列小規(guī)模的斗爭,并取得勝利。1929年8月15日,時任中共撫順特支書記的楊靖宇,因日本資本家在撫順煤礦大量裁減工人,隨意延長做工時間而率領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召回被裁工人,增加工資,改善礦工勞動條件,加班加點要額外付給工錢,到8月19日,日本礦主被迫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條件。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開展經濟、政治上的反日斗爭的同時,亦隨時密切注意日本的侵略動向。中共滿洲省委1931年4月20日給黨中央的報告,提到日本關東軍近期的軍事調動,軍事演習次數明顯增加等情況,據此判斷出日本帝國主義要直接武力占領全東北,對日本短期內即將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有著思想準備,只是沒有明確關東軍動手的具體時間?!熬拧ひ话恕笔伦兦包h在遼寧地區(qū)組織民眾進行的反日活動,推動了遼寧反日斗爭的發(fā)展,也為“九·一八”事變后黨領導遼寧人民進行以武裝斗爭為主的反日斗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對中國東北發(fā)動全面進攻。中共滿洲省委于9月19日上午,在沈陽召開省委緊急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黨所面臨的任務,決定將黨的全部力量投入到反抗日本武裝侵略的斗爭。經過省委討論,由省委宣傳部部長劉昆起草了《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明確指出日本侵略是“為實現(xiàn)其‘大陸政策’‘滿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動”,向民眾指明“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逐出中國”,充分反映出黨領導民眾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和決心。中共滿洲省委的《宣言》,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發(fā)出的第一篇抗日宣言。省委組織黨、團員和進步學生,把《宣言》秘密散發(fā)到民眾手中,使廣大民眾很快就了解到我黨堅決抗日不當亡國奴的主張,產生了很大反響。
9月21日,中共滿洲省委又一次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明確指出日本的軍事行動是要使“半殖民地的中國完全殖民地化?!睍h提出了黨的11條政治口號,6條經濟口號,號召組織民眾罷工、罷課、罷市,發(fā)動抗日的游擊戰(zhàn)爭,將日本殖民者趕出東北。9月23日,中共滿洲省委為開展抗日武裝運動,做出了《對士兵工作的緊急決議》,指出黨應加緊領導與號召士兵群眾不讓日本帝國主義軍隊繳械,組織大家起來與日本侵略軍做堅決斗爭,擴大罷工、罷課、罷市,派出得力干部到農村去幫助與發(fā)動農民起來斗爭,開展游擊戰(zhàn)爭,加強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
1932年初,時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的羅登賢提出:“東北黨組織的中心任務就是要領導人民用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932年2月中共滿洲省委制定的文件《抗日救國武裝人民群眾進行游擊戰(zhàn)爭》,號召黨領導發(fā)動民眾進行抗日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抗日武裝軍隊,聯(lián)合扶持一切抗日軍隊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中共滿洲省委的這一系列宣言和決議,找到了一條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確道路,增強了民眾對抗日斗爭勝利的信念,激發(fā)了民眾反抗的斗志,積極投入到一場反對日本侵略的壯烈斗爭,掀起了武裝抗日的偉大浪潮。
中共滿洲省委在“九·一八”事變后領導了多種形式的反日斗爭。遼寧各級黨支部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組織黨、團員和積極分子在沈陽、大連等地的公開場所張貼標語,散發(fā)傳單,動員民眾起來抗日;舉行罷工、罷課、罷市。1931年9月21日,沈陽兵工廠的工人在共產黨員梁永盛帶領下,打開工廠糧棧,將存糧搶運一空。隨后3萬多名工人陸續(xù)離開工廠,不為日本帝國主義生產屠殺自己同胞的武器,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上述斗爭之外,最主要的還是開展軍事斗爭,以武力驅逐日本出中國東北。
面對日本的侵略,東北各階層人民,其中農民占大多數,自發(fā)地組織起來拿起武器,各地相繼涌現(xiàn)出多種名號的義勇軍隊伍,與日本關東軍作戰(zhàn)。黨對義勇軍的抗日斗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支持。1932年3月31日,滿洲省委于《中共滿洲省委接受中央關于上海事件致各級黨部信的決議》中,指出各級黨組織應重視義勇軍的組建工作,用游擊戰(zhàn)爭來打擊日偽軍,“黨應積極領導去參加這一戰(zhàn)爭”。中共滿洲省委亦注意到義勇軍隊伍的不足。義勇軍在胡子頭、舊軍官、豪紳地主的把持下,難免會遭到挫折走向失??;而我黨、團員若能夠進入到義勇軍隊伍,在義勇軍里建立起黨的領導,對義勇軍部隊進行改造,使義勇軍隊伍逐步克服自身的弱點,對日戰(zhàn)爭就會長期堅持下去。
我黨盡一切力量支持援助義勇軍的抗日斗爭。從1931年10月份起,先后派遣一批黨、團員,加入各路義勇軍中進行抗日活動,并從黨的外圍團體反帝大同盟、互濟會、反日會等選派骨干力量到義勇軍部隊開展工作,動員社會各界愛國人士捐款捐物,為義勇軍籌集經費、給養(yǎng)和其他軍用物資,促進了義勇軍斗爭的興起發(fā)展。1932年初,中共奉天特委陸續(xù)派出黨團員和進步青年,赴抗日救國鐵血軍王全一部,“老北風”張海天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2路軍,耿繼周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4路軍等義勇軍部隊開展活動。共產黨員劉瀾波受黨組織派遣,赴錦州遼寧省警務處長黃顯聲處,擔任省政府秘書,協(xié)助黃顯聲進行抗戰(zhàn)工作,制定義勇軍編練方案,整頓委編各路義勇軍部隊為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共20余路。1932年5月,曾任過中共滿洲省委常委的鄒大鵬到活躍于遼東南鳳城、岫巖、莊河、安東一帶的鄧鐵梅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部,被鄧任命為政治部主任。鄒大鵬為鄧部擬定了政治工作條例,嚴明軍紀,保障了部隊戰(zhàn)斗力的提高,建立農民會、反日會等群眾組織,使鄧部與當地民眾之間建立起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為該部能夠長期戰(zhàn)斗于遼東南地區(qū)打下了一定的基礎。1932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干部到遼東,成立了中共東邊道特別委員會,在唐聚五部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中開展工作。黨在義勇軍部隊里的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黨的威信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我黨創(chuàng)建自己獨立領導的武裝,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黨先后派出一批黨團員和進步青年,直接組建義勇軍同日偽軍戰(zhàn)斗。1932年2月,受中共北平市委、共青團北平市委的委派,馮基平、李兆麟一行人到達遼陽小堡李兆麟的家鄉(xiāng),組織開展抗日斗爭。李兆麟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名義,先后和沈寶林的“燕子”隊,崔恩甲的“長江”隊,李巨川“天地榮”,趙俊峰“平日救國軍”等各種名號的抗日武裝取得聯(lián)系,促成了各部的團結統(tǒng)一抗日。李兆麟并爭取了遼陽二區(qū)區(qū)長蘇景陽答應參加抗日活動。1932年3月,在遼陽縣三家子召開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24路軍成立大會,由蘇景陽擔任司令,李兆麟任副司令。下設5個支隊,以原“燕子”部為第1支隊,“長江”部為第2支隊,“天地榮”為第3支隊,“于志超”為第4支隊,“平日救國軍”為第5支隊,總兵力約3500人。因蘇景陽一直不敢出面抗日以致棄職潛逃,第24路義勇軍的實際指揮權掌握在李兆麟手里。第24路軍以小堡為根據地,在遼陽和沈陽、本溪之間的地帶積極對日偽軍作戰(zhàn)。首戰(zhàn)打擊投降日本的土匪隊伍“洪盛隊”,經3天3夜激戰(zhàn)將其全殲。3月底,襲擊鏵子礦日偽警備隊,俘獲偽昭和制鐵所采礦課課長久留島秀三郎。4月2日,經幾日激戰(zhàn),消滅漢奸地主武裝“南大會”。在頻繁的戰(zhàn)斗中,第24路義勇軍發(fā)展到6000多人,成為遼南抗日義勇軍的主力部隊之一。1932年8月28日晚,李兆麟率領第24路軍,聯(lián)合趙殿良領導的第21路義勇軍等部,共同攻打日偽重兵把守的中心城市沈陽。義勇軍部隊突入大南門,攻進東塔機場,燒毀關東軍飛機7架,攻入沈陽兵工廠,破壞了一部分機器設施。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天亮前義勇軍隊伍撤出戰(zhàn)斗。此役進攻沈陽雖然未獲成功,卻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震撼了日本侵略者。日本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在向眾議院的報告中發(fā)出“滿洲形勢十分可慮”的喟嘆。1932年9月,新上任不久的關東軍司令官武滕信義大將調集重兵,加大了對遼南抗日武裝的鎮(zhèn)壓力度,第24路義勇軍形勢急劇惡化,特別是在摩天嶺一戰(zhàn)中損失嚴重,至11月第24路義勇軍遭到失敗。“九·一八”事變后,在北平中國大學讀書的中共黨員白乙化堅決返鄉(xiāng)抗日,1931年11月回到家鄉(xiāng)遼陽縣石場峪。白乙化以教書為名,宣傳黨的抗日救亡主張,廣泛聯(lián)絡各界愛國人士,1932年5月組建東北青年抗日義勇救國軍,任司令。白乙化率領部隊于太子河畔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隊伍不斷壯大。當年秋天從遼陽一帶轉戰(zhàn)到遼西,襲擊偽新民縣監(jiān)獄,攻占溝幫子車站,攻打偽凌源縣警察局,在虹螺峴地域與日偽軍激戰(zhàn)。1933年春,白乙化部由于糧彈不繼被迫退入關內,在冷口被國民黨軍第32軍強行全體繳械遣散。
轟轟烈烈的義勇軍斗爭,終因敵我力量過于懸殊,加之義勇軍隊伍自身成份復雜,各自為戰(zhàn),缺乏統(tǒng)一的指揮,有的部隊軍紀不良,脫離群眾,而我黨當時的力量還很薄弱,對眾多義勇軍隊伍施加的影響畢竟有限,到1933年初大部失敗。義勇軍斗爭瓦解消散后,我黨直接創(chuàng)建領導下的新型人民武裝抗日游擊隊,由于有著堅定的革命信仰,嚴明的組織紀律,和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日偽軍的歷次“討伐”中,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日益壯大,發(fā)展成東北人民抗日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東北反日聯(lián)合軍,至1936和1937年整編成東北抗日聯(lián)軍共11個軍,成為遼寧及至全東北抗戰(zhàn)的主要力量,堅持打擊日本侵略者。從此黨獨立地領導遼寧人民進行了極其艱難困苦、英勇卓絕的抗日斗爭,直到1945年取得全民抗戰(zhàn)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