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佳
(河南大學,河南開封 475000)
幼兒的情緒健康對幼兒一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幼兒的積極情緒有利于幼兒社會交往水平的提高與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但對幼兒的消極情緒的應對不當,會阻礙幼兒健全性格的形成?!?-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健康領域的提出的教育目標是“表達情緒的方式比較適度,不亂發(fā)脾氣”,“經(jīng)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梢钥闯觯榫w健康具有很重要的價值。教師應該采取適當?shù)牟呗匀獙τ變旱南麡O情緒,以提高幼兒的情緒感知能力和調控能力,促進幼兒情緒健康發(fā)展。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應對策略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幼兒消極情緒是在客觀事物不符合幼兒觀點、需要和愿望時產生的內心體驗,該體驗帶給幼兒不愉快感受,是使幼兒興致低落的情緒體驗,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研究發(fā)現(xiàn),在幼兒身上常見的消極情緒主要有生氣、傷心、焦慮、害怕等幾種不同類型。
生氣是一種典型的外向性消極情緒,與敵對事物的出現(xiàn)或者別人的故意破壞和干涉相聯(lián)系,具有敵意性。幼兒生氣情緒最常見的誘因有爭搶物品和言語刺激。幼兒園的資源有限,各種玩具、材料,戶外活動中的大型娛樂設施是幼兒爭搶的目標,幼兒若得不到喜歡的玩具或者因外部原因失去玩具時,幼兒就會產生生氣情緒。同伴與教師的言語刺激也是常見的引起幼兒生氣情緒的原因,包括同伴開玩笑的說一些嘲諷類的語言、向教師告狀或者是不同意同伴的意見或者建議等。教師的語言如教師批評等,也容易引發(fā)幼兒的消極情緒。
傷心是當心愛的人或事物消失,理想與愿望破滅時產生的內心體驗。傷心是指向自身的消極情緒,與無意的、不可控因素相聯(lián)系,如得不到及時緩解,會對身心產生較大的傷害。幼兒傷心情緒的誘因主要有需求的不滿足和被批評兩種類型。幼兒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會產生傷心情緒,比如幼兒想要參與其他幼兒的游戲被拒絕或者希望受到教師或同伴關注的精神需求未能得到滿足。此外,幼兒受到教師批評或者責罵,也會產生傷心情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果幼兒出現(xiàn)吵鬧、搗亂、違反紀律的情況,教師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會采取批評的方式來教育幼兒,讓幼兒認識到錯誤,但是幼兒可能會誤解教師的善意批評。甚至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教師誤解幼兒的情況,比如教師在沒有了解事情的全過程前就武斷對幼兒進行批評,幼兒感到受了委屈,幼兒也會因此產生傷心情緒。
焦慮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是指個體在面對不確定性情景時主觀上感到的緊張、憂慮、不愉快的一種情緒體驗。幼兒常表現(xiàn)出的焦慮主要是分離焦慮和緊張焦慮兩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后由于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心理體驗以及外在行為上的不習慣。在幼兒園門口,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幼兒哭鬧著不要上幼兒園,幼兒的這些舉動表明了自己不愿意離開父母,不想進入陌生環(huán)境的意愿。對于剛入園不久的幼兒來說,和家人分開會使他們感覺失去了情感上的依靠,因此幼兒會缺乏安全感,進而產生焦慮的情緒。緊張焦慮常體現(xiàn)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在一些活動中,教師會要求幼兒在一定時間來完成布置的任務,此時教師嚴格把控時間,能力相對較弱一些的幼兒會感到有心理壓力。除此之外,在幼兒遇到一些較復雜和困難的任務時,可能會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及無法跟上教師和同伴的節(jié)奏,此時幼兒就會陷入緊張焦慮中。
害怕是一種因為幼兒極度的緊張感而造成逃避和退縮的內心體驗和行為。幼兒產生害怕情緒的原因一是可能由于幼兒做了一些“不好”“不正確”的事情,他們害怕自己的錯誤被發(fā)現(xiàn),害怕被教師或家長批判和懲罰。二是某些事物帶來的不愉快體驗,當幼兒站在較高的位置、處于較黑暗的空間或見到一些昆蟲時,幼兒會感到害怕。三是受教師消極情緒的影響,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對于教師的表情、語氣、動作會非常敏感,他們可以識別出教師的情緒,當某些教師未能控制好自己對幼兒發(fā)脾氣,嚴厲批判幼兒甚至于摔東西時,幼兒都會感到害怕。
教師應對幼兒消極情緒的策略是指教師在判斷幼兒的消極情緒類型與誘因的基礎上,為了緩解或者抑制幼兒的消極情緒而產生的一系列計劃和方法。根據(jù)教師應對策略中包含不同的情緒態(tài)度,可以將教師應對幼兒消極情緒的策略分為積極策略、中立策略和消極策略。
積極策略是指教師應對幼兒消極情緒時的行為和情緒態(tài)度中帶有明顯的親切、和藹、友善的感情傾向。使用積極策略時,教師一方面會對幼兒的情緒進行安撫,使用溫和友愛的態(tài)度與幼兒進行互動,讓幼兒感到教師對自身的關注,與其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從而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與緊張,進而緩解消極情緒。另一方面教師需給與幼兒積極的幫助,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困難。教師不僅需要耐心的傾聽幼兒的心聲,幫助幼兒宣泄情緒,給幼兒提供宣泄的時間和空間,合理的對其消極情緒進行疏導,而且需要探尋幼兒產生消極情緒的真實原因,教師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幼兒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去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
中性策略指的是教師在應對幼兒的消極情緒時,其行為中的情感色彩比較平淡,態(tài)度和情緒也很平和,沒有較明顯的情緒變化。教師常用的中性策略有以下幾種:第一,轉移幼兒注意力。教師通過其他幼兒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第二,向幼兒提供建議與指導??梢愿鶕?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不同幼兒的性格特征來對幼兒進行開導,并向幼兒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幫助幼兒掌握相似情況下的解決辦法,逐漸引導幼兒改變或提升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順利解決問題。第三,暫時忽略幼兒。忽略策略是指在幼兒產生消極情緒后,先不對幼兒進行詢問與安撫,而是任由幼兒發(fā)泄情緒的策略。使用這種策略,幼兒可以自行消化消極情緒,并學會理解他人,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是教師不可以經(jīng)常忽略幼兒的消極情緒,以免幼兒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產生心理和情緒問題。第四,取消對幼兒的懲罰。取消懲罰的策略適用于教師引起幼兒消極情緒的情況,比如教師對幼兒進行批評或者剝奪幼兒的游戲權利等。第五,鼓勵幼兒自行解決。在幼兒之間產生沖突誘發(fā)消極情緒的情況下,教師不需要向幼兒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要引導沖突雙方思考自身的問題,最后由幼兒自己解決沖突,培養(yǎng)幼兒自主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六,冷處理。幼兒在情緒非常激動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聽進老師的勸解和建議的,所以在這個時候要讓幼兒先冷靜下來,在幼兒心情比較平靜時再對幼兒進行安撫與建議。
消極策略指的是教師在應對幼兒消極情緒時,其所做出的行為多為命令和批判,具有強烈的命令性。同時,教師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帶有明顯的厭煩、不滿和不耐心的傾向。教師經(jīng)常會使用的消極策略有兩類:強制命令和批評。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會為了維護規(guī)則使用這兩種策略,雖然可能會使活動順利進行,可是不論是使用這兩種策略中的哪一種,都只能制止住幼兒的消極情緒表達,卻無法有效對幼兒的消極情緒進行緩解,是不利于幼兒的情緒發(fā)展的,也是不符合幼兒心理需要的。
幼兒的消極情緒是幼兒健康情緒發(fā)展的基礎。我們既要看到幼兒消極情緒的負面作用,也要看到其正面作用。幼兒的消極情緒充實了幼兒的情緒體驗,是促進幼兒情緒健康發(fā)展的契機,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幼兒出現(xiàn)消極情緒時,教師不需要糾正幼兒的消極情緒,而是需要幫助幼兒以良好方式表達消極情緒,更應該主動理解、接納幼兒的情緒,并幫助宣泄其消極情緒,而不是消極的控制與避免。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還處于較弱的階段,但其消極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與調節(jié),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對待幼兒的消極情緒,使用正確的策略對幼兒的消極情緒進行疏導與調節(jié)。
教師積極應對幼兒的消極情緒對幼兒情緒健康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教師的態(tài)度會通過教師的行為體現(xiàn)出來,對于教師選擇合適的策略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持消極態(tài)度的教師常常會引發(fā)幼兒新的消極情緒,加深幼兒的情緒體驗。持積極態(tài)度的教師則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有利于及時緩解幼兒消極情緒并使幼兒學會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所以教師在面對幼兒的消極情緒時,要表現(xiàn)出接納、友善的情感,給與幼兒情感或者行為上的幫助。
在幼兒產生消極情緒后,教師首先應對幼兒的情緒體驗強度、誘因、性格特征、氣質類型等方面進行判斷,要認識到同一種策略對不同的幼兒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對不同的幼兒要使用不同的策略。同時,教師要主動關心幼兒,給與心理和行動上的安慰。其次,教師要尋找幼兒消極情緒產生的誘因,幫助幼兒解決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后,教師要引導幼兒規(guī)范的表達自身的情緒,為幼兒提供示范,幫助幼兒掌握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情緒表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