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遙/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0 年8 月,不少古言仙俠劇迷的心給了一部名為《琉璃》的影視劇,它改編自作家十四郎2008 年完結(jié)的一部作品《琉璃美人煞》,浙江文藝出版社在2019 年將這部作品出版。整部作品雖然故事情節(jié)較為冗長,對各個支線描述過多,節(jié)奏也被這樣的敘述帶慢了不少,多少影響了閱讀的快感,不過作品的框架頗具規(guī)模、清晰穩(wěn)固且貫穿始終,選擇的素材大多來源于《山海經(jīng)》《搜神記》《易經(jīng)》等古籍,引用敘述較為嚴謹?shù)卯?dāng),可見作者扎實的知識功底及真誠的寫作態(tài)度。而且這部作品一反仙俠小說“為蒼生舍小我”的常態(tài),將“人之情”作為貫穿全書的精魂,頗得當(dāng)代年輕讀者的心,是一部值得一讀的作品。
機緣巧合,去年一年我都在和一本《山海經(jīng)》的稿子纏斗,我找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淳熙七年池陽郡齋刻本影印本電子版《山海經(jīng)》、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山海經(jīng)》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經(jīng)譯注》作為參校本,終于,在將稿子修改了十幾遍之后,總算能放心將之付梓。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段經(jīng)歷,我對《山海經(jīng)》這部書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其中的山川、草木、神獸更是熟悉了不少,以至于在看《琉璃美人煞》這部書的時候,腦海中便不斷浮現(xiàn)出《山海經(jīng)》中的記述。于是,我將其中一部分內(nèi)容梳理出來,以考證來為我與《琉璃美人煞》《山海經(jīng)》的因緣作紀念。
在小說中,無支祁的原形是一只猴子,“八根定海神索用先天八卦的格局來鎮(zhèn)他,聽說除此之外,還用金鎖穿了他的琵琶骨?!?/p>
在百度百科中,對于無支祁的解釋是:“他是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大神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fēng)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集群神,天神庚辰(一說應(yīng)龍)擒獲了無支祁。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zhèn)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p>
唐代李肇的《唐國史補》有記載:“楚州有漁人,忽于淮中釣得古鐵鎖,挽之不絕,以告官。刺史李陽大集人力引之。鎖窮,有青獼猴躍出水,復(fù)沒而逝。后有驗《山海經(jīng)》云:‘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李肇生活在唐代,他所看到的《山海經(jīng)》和我們今天看到的文本不完全一樣,而這段文字在今本《山海經(jīng)》中已不存在。
其實無支祁就是孫悟空的原型,那定海神索便是由定海神針和禹的大鐵索共同化用而來。
應(yīng)龍在小說中是騰蛇的朋友,掌管雨水,被騰蛇請去幫忙降雨。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yīng)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fù)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應(yīng)龍之狀,乃得大雨”。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應(yīng)龍本就是掌控雨水的神獸,如果人間干旱,人們畫應(yīng)龍的像祈雨,便能讓雨水降下。
亭奴是鮫人,這種生物在很多詩詞、神話傳說中出現(xiàn)過,李商隱的《錦瑟》中就有“滄海月明珠有淚”的句子,傳說鮫人可滴淚成珠,身體可作藥用。青耕和當(dāng)康是亭奴的寵物,他們被描寫得形態(tài)可愛,且在關(guān)鍵時刻能夠施展本領(lǐng)幫助主人。青耕與當(dāng)康是古代的祥鳥瑞獸。青耕是一種像喜鵲一樣的鳥,有著青色的身體、白色的嘴巴,眼睛和尾巴都是白色的,會發(fā)出“青耕、青耕”的叫聲,人們飼養(yǎng)它,可以抵御瘟疫。當(dāng)康長得像豬,有牙齒外露,會發(fā)出“當(dāng)康、當(dāng)康”的叫聲,它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天下大豐收。
在簪花大會上,璇璣被抽中去“簪花”——除妖,那個妖便是蠱雕。《山海經(jīng)·南次二經(jīng)》記載:“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蠱雕外形如雕,有角,叫聲像嬰兒啼哭的聲音,會吃人。小說中保留了啼哭聲像嬰兒和吃人的特點,將它的棲息地由鹿吳山改為鹿臺山。
再來看這只司鳳和璇璣四年后重逢時遇到的瞿如鳥。瞿如這種鳥外形像鵁(類似鳧),頭是白色的,有三只腳,臉和人一樣,會發(fā)出“瞿如、瞿如”的叫聲。在小說中,這種叫瞿如的鳥被描述成長著三個頭,喜歡破壞祝余草,傷人性命,比《山海經(jīng)》中描述的兇狠得多。
小說中的畢方鳥形如仙鶴,滿身青羽,身下只有一只腳,眼神凜人,會噴出怪火,足以將一切化為灰燼?!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記載:“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zhì)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畢方鳥外形像鶴,長著一只腳,青色的身體上有紅色紋路,嘴是白色的,它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會有怪異的火災(zāi)發(fā)生。
在小說中,巴蛇是璇璣在找回玲瓏魂魄時碰上的妖怪,被璇璣消滅了?!渡胶=?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卑蜕吣艹源笙螅旰蟛磐鲁鱿蠊?,君子吃了它,心腹部不會生病。這種蛇身上有青、黃、赤、黑四種顏色。
在小說中,不周山在極西的位置,那里曾是上古神明大戰(zhàn)的戰(zhàn)場,有通往陰間的大門,兩位神將——神荼和郁壘日以繼夜地守在門口,那里是禁地,不能御劍飛行,只能徒步穿越。不周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辈恢苌皆谖鞅焙V獯蠡牡慕锹淅?,是一座沒有合上的山,有兩只黃獸看守著,水的西面有濕山,水的東面有幕山,還有禹攻共工國山?!痘茨献印分杏涊d:“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維絕,地柱折?!辈恢苌奖臼侵翁炫c地的柱子,被共工一撞,便斷裂開來。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xùn)》均考證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傳說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入口,但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人所能到達。不周山具體在哪里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是帕米爾高原。不周山象征著不完整、災(zāi)難,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災(zāi)難的集合體。神荼和郁壘是小說中不周山的守門人。在中國民間傳說中,他們兩人善治惡鬼,是著名的門神,現(xiàn)在在家門上貼著的左右一邊一個英明神武的天神就是這二位了。
小說中是這樣描述昆侖山的:“赤水河是通向昆侖山開明門的唯一一條河流。傳說中昆侖山高有八千丈,上有天帝在下界的府邸,諸神替他看守著這座神圣的宮殿。宮殿一共九扇門,正東方面臨朝陽的便是開明門了,門前有九頭的開明獸守衛(wèi),更有陡峭山崖,尋常人根本無法攀爬上去?!薄渡胶=?jīng)》中曾多次提到這一處神圣之地?!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薄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記載:“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薄渡胶=?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記載:“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瞿蠝Y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小說中出現(xiàn)了高氏山這個地方,是紫狐的居住之所?!渡胶=?jīng)·東山經(jīng)》記載:“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澤,其中多金玉?!?/p>
在小說中,浮玉島的東方夫人是子桐山人氏,她也是子桐山邪教中的人,欽山是子桐山邪教余孽再次出現(xiàn)的地方。子桐山和欽山,據(jù)推測都在山東境內(nèi)。在《山海經(jīng)》中,這兩座山距離很近,欽山向東南二百里就是子桐山。
司鳳和璇璣外出歷練時,來到望仙鎮(zhèn),發(fā)現(xiàn)瞿如鳥在后山拔光了供人們充饑的祝余草。祝余草是《山海經(jīng)》里的一種古老植物?!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記載:“南山經(jīng)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祝余這種草形狀像韭菜,花是青色的,吃了可以使人不饑餓。這些特征都被用在了小說中。《琉璃美人煞》這部小說大量使用了有典可考的內(nèi)容,將典故中的事物特性根據(jù)劇情和人設(shè)需要合理改造使用,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動物形象,讓人讀來覺得底蘊深厚、氣質(zhì)天成。而這些生動的形象會引發(fā)人們對《山海經(jīng)》等典籍的關(guān)注,讓這類在當(dāng)今社會本已被鮮少問津的書重新煥發(fā)光彩,讓更多的年輕讀者愿意了解它們,甚至翻開一讀。從這個角度而言,《琉璃美人煞》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推廣和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價值,這也應(yīng)當(dāng)成為當(dāng)代仙俠小說的應(yīng)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