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樹下
戴榮里
心隨境轉(zhuǎn)。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人會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同樣的,和不同人的互動,也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心情。有時,即使不用通過語言,人和人之間依然可以交流……
到書法博士高升先生的工作室飲茶良久,人乏了,沿著小區(qū)的曲徑環(huán)廊走上兩圈,滿眼都是花。城市里的花,就如城市里的食物一樣,已沒有多少芳香可聞,卻比山野里的花兒耐看。
一樹桃花下,是一個連排木椅子,天不冷不熱,有遛狗的女子,閑散地走過。我沒有動物可遛,我也不想遛我自己,在椅子上輕輕坐下來。看頭頂上的桃花,看桃花外面的天空;看腳下的殘花們,貼著土地回憶著曾經(jīng)的鮮艷。有兩個園丁走過,讓他們幫我照了一張坐著的照片,大人眼中的大人,都希望把被照者照得好看一些,全然不知老人是斷然照不出年輕的樣子來的了。園丁憨厚地笑著,我要回沾染上憨厚的手機,我的照片也是憨厚了。
發(fā)了朋友圈,名之曰“桃花劫”,引得朋友和同學(xué)紛紛吐槽。這樣的命名,肯定能給人帶來各式各樣的想象。我有時喜歡在朋友圈里發(fā)一些類似調(diào)侃的話,給無聊的生活帶來一點象征意義。跟帖吐槽的人,很有意思,有揶揄我的,也有自嘲的,更有結(jié)合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對生活進行一番感慨、評論的。生活,在平淡中向前推進,偶爾的無意義,也能調(diào)侃出有趣味的味道來。譬如照相發(fā)朋友圈,天天閃一點生活的滋味,人生的過程就是值得留戀的了。記錄生活的真實歷史,才能回歸生活的自然。過于低調(diào),有時比刻意炫耀更為可怕。真實給人以力量,虛偽則給人以恐懼。
說著說著,天就有些暗了。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磚鋪就的路上踩著旱冰鞋速滑的孩子,伴著那速滑孩子的是一位文弱的小男孩兒,七八歲的樣子,我看他滿臉喜慶之色,正合著這桃花所給人的氣氛。我讓文弱孩子給我拍照,剛告訴他說怎么拍,孩子爽朗地回答道:我會!他取過我的手機,豎拍兩張,橫著又拍了一張。他看我,是笑著的;我看他,也是笑著的。拍完了,孩子拿照片給我看,我才發(fā)現(xiàn),我臉上也洋溢著孩子一樣的神色。童心之所以可贊,就在于兒童只會用天真看這個世界,沒有城府,沒有閱歷,沒有淫邪,沒有骯臟……孩子就用一雙眼睛看純凈的桃花、大地、天空和一位他們眼中的老人。不像大人們總帶著自己的歷史記憶看別人,對人挑三揀四,說某某是有爭議的人。因為他把自己心中的矛盾折射到別人身上,別人就成了十惡不赦的怪物。
對比園丁所照的照片,前后不過相差幾分鐘,但我的面容絕對不同。我問文弱孩子的名字,孩子羞澀地報上他的名字,不等我確認(rèn),他就一溜煙兒地跑了。我看著手機上儲滿童心的桃花,心突然亮了許多……
這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春日的下午。因為這個兒童的拍照,讓我百無聊賴的心境有了轉(zhuǎn)圜的可能性。回走的步履很輕快,竟然忘了那一樹桃花還在那兒艷著,忘了剛才為何就不由自主地鬼使神差地坐在桃花樹下的因由,只想著孩子那一張可愛天真的臉那樣明凈,那雙眼那么明亮。
我雖老了,孩子的童心還是攪擾著我,傳遞我滿心的喜悅。感謝春天!感謝桃樹下的一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