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飲茶健康也越來越重視。明代文震亨在其《長物志》中提到:“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笨梢钥闯鲎仙皦嘏莶璧暮锰?,可以充分地把茶葉原本的滋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在文人雅士的推廣之下,紫砂壺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量的飛越到質(zhì)的改變,一些裝飾手法被運用于紫砂壺上面,除了我們熟知的陶刻裝飾以外,泥繪也作為一種常見的手法,為灰頭土臉的紫砂帶來了一些巨大的改變。紫砂泥繪的技法,流行于清代晚期,主要是通過紫砂礦料本來的底色,而很少添加化學(xué)元素,用毛筆蘸上稀薄的泥漿,在紫砂半干的胎體上面作畫,有單色的,也有多色的,題材多是山水畫卷、花鳥魚蟲之類,燒成以后具有層次感強、立體的藝術(shù)效果。
這件紫砂《六方壺》主要是采用了泥繪的手法進行裝飾,而且顏色的運用也非常漂亮,令人觀之嘖嘖稱贊。對于紫砂泥繪,其實是一種宮廷的風(fēng)格,但是也被尋常的百姓深深喜愛,于是在許多的紫砂器型之中展示出來,方器也是很好的載體。此壺壺身呈現(xiàn)六面設(shè)計,挺拔多姿,線條俊朗,壺嘴彎流昂揚,出水非常的爽利,與之遙相呼應(yīng)的壺把則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適。壺蓋六邊,壓合壺口,氣密性良好,上面點綴的壺鈕則是圓珠形態(tài),方圓結(jié)合,剛?cè)嵯酀?。壺身的泥繪裝飾主要內(nèi)容是梅花、鶴和其他植物,色彩各不相同,但是和諧自然,完美地呈現(xiàn)出我們古人一種“梅妻鶴子”的向往和精神內(nèi)涵。窗外一枝梅花,旁邊白鶴陪伴,幾本古書,一壺香茗,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只能夠在極致之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才能實現(xiàn),也只能夠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技法展示出來。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泥繪作品,可以說作者把繪畫的技巧運用得融會貫通,以刀為筆,以砂為墨,以坯為紙,充分地展示了紫砂泥繪的特點,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惟妙惟肖和豐富的層次感,還有靚麗的色澤,在長期的泡養(yǎng)之下,還會發(fā)生一些神奇的變化,更是令人賞心悅目,體會到其中濃郁的文化韻味。
宋代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人事二》中記載:“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fù)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yīng)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講述的是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他的千古名句,在后來的演變之中,也多比喻隱逸的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情態(tài),同時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常見題材之一,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影響,許多的文人雅士都希望擁有這樣的生活。在紫砂藝術(shù)之中,這樣的題材通過紫砂泥繪的形式表現(xiàn),可謂是最為恰到好處。從紫砂的泥繪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元素,諸如梅花、竹子等等植物的影子,同時還有許多民間耳熟能詳?shù)念}材被充分地展示出來,紫砂泥繪的色彩可以是單色,也可以是多種顏色的組合,非常的接地氣,同時又能夠讓我們廣大的壺友一目了然地欣賞到藝術(shù)之美,是一種很好的藝術(shù)體驗,同時也在長期的把玩之中,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結(jié)語:紫砂泥繪作為一種紫砂常見的裝飾手法,在很大程度上面彌補了紫砂自身的一些不足,特別是在文化氛圍的營造方面,加入了許多的人文氣息和文人思想,讓紫砂從簡單的實用器飛越成為了一種精神的寄托和享受,也讓我們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泥繪世界,走入古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從而更好地放松身心,在喝茶品茗的同時,達到內(nèi)心的安靜與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