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龜茲都城探析*

      2021-11-16 14:21:34閆雪梅
      考古與文物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龜茲長安城都城

      閆雪梅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龜茲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其疆域以庫車綠洲為中心,北據(jù)天山,南臨大漠,極盛時期其地東連焉耆,西抵據(jù)史德(今新疆巴楚)。漢代龜茲王居延城[1],唐代稱“伊邏盧城”[2],是古代西域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交通、文化中心[3]。

      關(guān)于龜茲都城,《漢書》等史籍中略有記載,《水經(jīng)注》中載有其地望。清代,對龜茲國及其都城的考證以李光廷[4]、徐松[5]等為代表,“龜茲國,治延城,唐為安西都護府治”近為共識,但關(guān)于都城位置仍有不同觀點[6]。20世紀50年代,著名考古學(xué)家黃文弼考證,位于庫車新老城區(qū)之間的“龜茲故城”[7](又稱“皮朗古城”)為漢、唐龜茲都城,但認為北魏時都城他遷[8]。之后,陳世良[9]、蘇北海[10]、余太山[11]、林梅村[12]、江戍疆[13]等對該城的規(guī)模、史跡等各有論說,有力推進了相關(guān)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結(jié)合近年新的材料,試對漢唐時期龜茲都城的規(guī)模、布局等進行分析,進而對“遷都”問題再作探討,不當(dāng)之處,祈望專家指教。

      一、龜茲都城的規(guī)模

      《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諸國情況,其中“龜茲國,王治延城”,但延城位置、規(guī)模等無記載。而文中關(guān)于龜茲王絳賓的一段記述,有助于了解當(dāng)時延城的規(guī)模:“元康元年,遂來朝賀。王及夫人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賜以車騎旗鼓、歌吹數(shù)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shù)千萬。留且一年,厚贈送之。后數(shù)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wèi),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14]

      漢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龜茲王絳賓及夫人弟史來長安朝賀,絳賓“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wèi),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徼道,是宮室外圍的徼巡之道。張衡《西京賦》中有漢長安城徼道的記載,“徼道外周,千廬內(nèi)附,衛(wèi)尉八屯,警夜巡晝。”[15]絳賓在延城治宮室并作徼道,這說明:第一,宣帝元康年間延城的規(guī)模并不小;第二,延城內(nèi)的宮室、道路等有可能仿照了漢長安城的風(fēng)格。延城規(guī)模究竟如何?下面,根據(jù)史料和考古材料,對漢唐時期西域龜茲、于闐、疏勒等國的都城規(guī)模梳理如下(表一)。

      表一 塔里木盆地部分都城規(guī)模及考古資料對比表

      西域諸國都城的規(guī)模,見于《晉書》《隋書》等史籍。時于闐國都“城方八九里”,疏勒國都“城方五里”,焉耆、鄯善國都分別為“城方二里”“城方一里”。而龜茲為絲路北道大國,國都延城,《晉書》載“其城三重”,《梁書》云“城有三重,外城與長安城等”,《隋書》載“都城方六里”,《魏書》《北史》等皆云“城方五六里”,所載頗不一致,究竟哪一種正確?

      首先,延城的形制,是否為三重城?《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廣利伐大宛貳師城,“圍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盵21]貳師城有外城和中城,是否有內(nèi)城不可知,但這段記載說明,公元前2世紀時中亞已經(jīng)有多重城。而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地屬古龜茲的今新和、沙雅縣各有一座烏什喀特古城[22](均為三重城,始建年代早于唐),實證龜茲漢晉時期不止有一座三重城。從軍事防御的角度分析,延城作為國都,其防御布局當(dāng)居龜茲之首,三重城結(jié)構(gòu)是有可能的。

      其次,延城的規(guī)模?!俺欠轿辶铩薄俺欠搅铩辈顒e不大,而“外城與長安城等”需加以分析。漢長安城時為著名的大都市,城周長25700米[23]。西漢時長安“戶十九萬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萬二千四百六十八”[24],龜茲“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25],長安人口為龜茲的八倍以上,論國力及人口,延城不可能達到漢長安城規(guī)模。而龜茲地處西域,延城規(guī)模應(yīng)與于闐、疏勒等國都城不會懸殊太大,如史載無誤,那么“城方五六里”較為適當(dāng)。那為何有“外城與長安城等”之說?本人認為,自絳賓仿長安城治宮室,至魏晉已歷數(shù)百年,延城“王宮壯麗,煥若神居”,其外城可能頗有漢長安城之氣象,故“等”字并非指規(guī)模相等。

      如上推論,魏晉時期延城“城三重,方五六里”,那么兩漢時期延城規(guī)模如何?我們根據(jù)龜茲、扜彌、樓蘭以及“河西四郡”的人口及對應(yīng)的城址規(guī)模來推測(表二)。

      表二 兩漢時期西域與“河西四郡”城址規(guī)模對比表

      漢代龜茲人口為扜彌、樓蘭國的四至五倍,延城規(guī)模當(dāng)大于扜彌國都(圓沙古城),周長應(yīng)在1000米以上。而與龜茲國人口相當(dāng)?shù)奈渫?、張掖、酒泉郡城,周長約3000~4000米,根據(jù)魏晉時延城“城方五六里”推測,漢代延城周長可能也在2000米左右。

      20世紀初,斯坦因第三次中亞探險時調(diào)查了龜茲故城,繪制了平面圖(圖一),城周長約3英里(約4.8公里)[30]。1958年黃文弼調(diào)查時,測量該城東、南、北墻分別長1608、1809、2075米,西墻無存,將西墻按東墻長度計,城周7公里左右[31]。1989年文物普查測量城周約6600米[32]。2009年,清華大學(xué)城市規(guī)劃設(shè)計院實地勘測,復(fù)原出唐代龜茲都城平面布局,其中烏恰河?xùn)|岸為外城、內(nèi)城(宮苑)、宮城(王宮)三重城(圖二)[33]。2018年,中國科學(xué)院遙感與數(shù)字地球研究所運用地球物理考古探測,測城周長6728米,城的輪廓與圖二相似(圖三)[34]。而該長度約為漢長安城周長的四分之一,恰反證,若魏晉時延城外城與漢長安城相等,為何至唐代大為縮減?這顯然與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符。

      圖一 皮朗古城平面圖(斯坦因繪)

      圖三 龜茲故城平面復(fù)原圖

      我們根據(jù)圖二分析,龜茲故城周長按6700米計,河?xùn)|岸三重城外城長約3000米,與“城三重、方五六里”恰能吻合,推測魏晉時延城的布局可能如此。而龜茲王絳賓時延城規(guī)模并不小,當(dāng)已筑王宮和宮苑,圖中王宮外圍的宮苑周長也在2000米以上。晉唐之際,對比《魏書》《大唐西域記》記載(表一),“員渠城,城方二里”“延城,城方五六里”,“(阿耆尼國)國大都城周六七里”“(屈支國)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至初唐,龜茲與焉耆國都均明顯擴大,很可能兩城都進行了擴建,今焉耆博格達沁古城周長約3000米,經(jīng)考為唐焉耆都督府治[35],龜茲都城也向河西擴建,達“周十七八里”。

      圖二 唐龜茲都城平面布局示意圖

      二、龜茲都城的布局

      《晉書·四夷傳》載:“龜茲……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廟千所……王宮壯麗,煥若神居?!盵36]《梁書·諸夷傳》云:“龜茲者……所都曰延城……太元七年,秦主苻堅遣將呂光伐西域……光入其城。城有三重,外城與長安城等。室屋壯麗,飾以瑯玕金玉?!盵37]《文獻通考·四裔傳》云:“龜茲漢時通焉,王治延城……其所居城方五六里,城三重,中有佛塔千所?!盵38]《資治通鑒·晉記》載:“城如長安市邑,宮室甚盛。”[39]這些記載皆言延城為三重城,宮室壯麗,且均與漢長安城相比,說明延城與漢長安城頗有相似之處。

      漢長安城宮殿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南部,東北部為閭里區(qū),西北部為手工業(yè)作坊和東、西九市,西郊為苑囿區(qū)[40](圖四)。對龜茲故城的探測顯示,其東墻和南墻較直,墻外有河道和壕溝,北墻和西墻不規(guī)整;古城東北角、西南角明顯較寬;城內(nèi)東南部建筑遺跡較多;皮朗墩所在地似有高臺和臺階;城外西北部原有湖泊。解析認為:東墻和南墻可能為規(guī)劃修筑,北墻和西墻主要依地勢而筑;城內(nèi)東南部可能為龜茲王宮官署之地;城東北角、西南角似有軍事防御建筑;皮朗墩可能是有一定規(guī)模的廟宇建筑[41]。根據(jù)漢長安城布局分析,龜茲宮室位于城內(nèi)東南部,那么居民區(qū)、店鋪、市場等應(yīng)主要分布在城的北部。

      圖四 漢長安城平面布局示意圖

      黃文弼調(diào)查該城時,殘存九座較大的土墩,其中城內(nèi)有薩克薩克土拉、南海墩、烏庫土拉、白尖土拉、哈拉墩、皮朗土拉,城外有雀魯拔克(A)土拉、雀魯拔克(B)土拉、雀魯哈拉、沙雅巴克土拉。其中哈拉墩、皮朗墩、雀魯拔克(B)土拉發(fā)現(xiàn)有風(fēng)格相同的筒瓦、瓦當(dāng)、壓紋磚等唐代建筑材料[42]。清華大學(xué)測繪時,根據(jù)黃文弼記載標示了上述遺址(圖二),其中龜茲王宮以哈拉墩為中心,宮苑以皮朗墩為中心,西墻北段內(nèi)外佛寺為薩克薩克土拉、雀魯拔克(A)土拉、(B)土拉所在,南墻外居民區(qū)以雀魯哈拉為中心。其中哈拉墩遺址出土有早、晚期遺物,早期遺物有石鐮、研磨器、骨錐等,晚期有柱礎(chǔ)石、殘磚墻、磚、瓦、陶器、銅錢等唐代遺物[43]。林梅村認為,哈拉墩遺址為龜茲都督府所在地,薩克薩克土墩可能是《大唐西域記》載王城西門外的大佛像廢墟,雀魯拔克土墩為王城北門外安西都護府重要指揮中心之一[44]。

      安西都護府移治龜茲后,與龜茲都督府同駐伊邏盧城,《舊唐書》載:“安西都護府,本龜茲國。顯慶中,自西州移府治于此……安西都護府,鎮(zhèn)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匹。”[45]龜茲城內(nèi)新增安西都護府機構(gòu),而大量鎮(zhèn)兵、軍馬不可能都駐于城內(nèi)。黃文弼在龜茲故城東北約3公里處發(fā)現(xiàn)明田阿達古城,為內(nèi)外城,外城殘存東墻和北墻,城墻內(nèi)側(cè)共分布8個方形土坯圍墻建筑,規(guī)格均為20×20米,內(nèi)為平地,不見遺物。內(nèi)城為長方形,有兩個大土臺,在南部和西南部共有17個方形土坯臺,出土有佛像和壁畫殘塊、佛經(jīng)殘文書、佛坐像印本、漢文殘文書、筒瓦、子母磚等。其中在外城發(fā)現(xiàn)“左衛(wèi)率府廣濟府衛(wèi)士王萬二千口雜字”殘紙,先生認為應(yīng)是“‘廣濟府衛(wèi)士’征邊戍疆者的糧冊,該城可能為龜茲都城的駐兵之城”[46]。該城與雀魯拔克土墩遙為呼應(yīng),內(nèi)有多個土坯圍墻建筑(似為兵營),推測為龜茲都城的駐兵之城。

      龜茲都城中,河西岸地區(qū)多次出土窖藏錢幣,其中薩克薩克社區(qū)棚戶區(qū)改造時出土錢幣1.4萬枚(圖五A)[47],老城區(qū)福利院項目施工時出土錢幣2.3萬枚(圖五B),兩地相距不遠,很可能為當(dāng)時的聚居和經(jīng)濟活動區(qū)域[48]。2016年,考古人員在龜茲城南墻東部清理出高3.3米的城墻,墻外有寬7.5、深3.1米的護城河。在西城墻內(nèi)側(cè)清理出一段長13.62、寬1.03米的青磚磚道,其交接處鋪成團花形狀,磚道北段土路下埋有陶下水管,路兩側(cè)有水渠[49],說明西城墻內(nèi)側(cè)的道路設(shè)施等亦較為考究。

      圖五 唐龜茲都城與明田阿達城位置示意圖

      在漢、唐長安城中,市場均有專門的規(guī)劃,漢長安城東、西市在城內(nèi)西北部?!顿Y治通鑒》載,“杜暹為安西都護,突騎施交河公主遣牙官以馬千匹詣安西互市”[50],安西互市在何處?是否在龜茲城內(nèi)?而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公元前6世紀前后,在塔里木盆地以西的中亞城市中,城內(nèi)以寬闊的中央大道或街道分隔,有王宮及官署、廟宇、居民區(qū)、工匠店鋪等,城外布設(shè)有塔樓、壕溝[51]。從城市功能分析,龜茲城內(nèi)亦大體如此。但從龜茲都城的整體布局看,該城與漢長安城頗有相似之處,唐代亦流行中原風(fēng)格的建筑材料,顯示出中原對西域龜茲的強烈影響。

      三、關(guān)于龜茲“遷都之說”的探討

      酈道元《水經(jīng)注》云:“右二水俱東南流,注北河。東川水出龜茲東北,厲赤沙、積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龜茲城,音屈茨也,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盵52]黃文弼考證龜茲故城為漢、唐龜茲都城,但理解“故延城矣”意指延城已不在龜茲故城,認為地處沙雅縣的羊達克沁大城“城亦為三重……大外城周約三千三百五十一米,內(nèi)城周約五百一十米……《隋書》說都城方六里,現(xiàn)此城周約三公里余,范圍亦大體相當(dāng)。因此《晉書》《魏書》《周書》《隋書》所記龜茲國都可能即此城,與《大唐西域記》所記龜茲大城顯非一地。彼為唐時新都,此為北魏時舊都也?!盵53]

      首先,我們根據(jù)含義相近的史料來理解“故延城”?!侗笔贰の饔騻鳌吩疲骸褒斊潎谖纠缥鞅?,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都延城,漢時舊國也。”[54]《舊唐書·西戎傳》云:“龜茲國,即漢西域舊地也,在京師西七千五百里?!盵55]以上“舊國”“舊地”,“舊”有“原來的、舊時的”之意,上兩句意為“龜茲國,在尉犁西北……國都延城,即原來漢代的龜茲國”,“龜茲國,即漢代西域龜茲國所在之地”;同時,“舊”字還隱含有“確指、承襲”之意,確指魏晉、唐龜茲國即原來漢龜茲國,意指與漢龜茲國前后沿襲?!肮省?,意為“老、舊、原來的、舊時的”[56],“故延城矣”即“舊延城矣”,因此,《水經(jīng)注》所載其意為“右二水俱東南流,注北河……入龜茲城,音屈茨也,(這就是)舊時的延城啊,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確指“今延城與舊時的延城同為一地”,意指“北魏延城與漢延城承襲”,而并非延城“他遷”之意。

      其次,我們根據(jù)《漢書·西域傳》的記載來判斷:“龜茲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姑墨國,王治南城,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里”[57]。漢代龜茲國與姑墨國的距離,按兩者至長安的距離計,8150里-7480里=670里,與《水經(jīng)注》載“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完全一致,說明北魏時龜茲延城與姑墨的距離沒有變。岑仲勉認為,“考漢、魏二史俱稱龜茲居延城。”[58]余太山亦認為,“按(龜茲)之去洛陽距離,漢晉間龜茲都城位置應(yīng)無變動?!鯇m壯麗,煥若神居’,以致呂光有‘留焉之志’,亦見該處經(jīng)營多年?!盵59]漢晉年間,延城西與姑墨、東與洛陽的距離均未變,亦證明龜茲都城并未遷移。

      龜茲故城探測資料由中國科學(xué)院遙感與數(shù)字地球研究所郭子祺、秦靜欣提供,清華大學(xué)“唐龜茲都城平面布局圖”由庫車縣文物局陳偉、尹秋玲提供,特此致謝。

      [1]班固.漢書:西域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3911.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西域上[M].北京:中華書局,1975:6230.

      [3]王炳華.西域考古文存[M].蘭州: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9:164.

      [4]李光廷.漢西域圖考(第2卷)[M].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58.“龜茲國,治延城,唐為安西都護治,在今庫車城南百四十里,沙雅爾城北四十里,南去渭干河三十里。”

      [5]徐松.漢書西域傳補注[M].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道光九年)張琦刻本影印原書版.“王治延城,后漢書班超傳注引作居延城,唐書王居伊邏盧城,唐西域記屈支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p>

      [6]岑仲勉.漢書西域傳地里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1:394.“考漢、魏二史俱稱龜茲居延城.”

      [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集成:新疆古城遺址[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1:123-126.

      [8]黃文弼.略述龜茲都城問題[C]//西北史地論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66.

      [9]陳世良.龜茲都城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xué),1989(2):122.

      [10]蘇北海.龜茲王都及漢唐都護府在龜茲位置考[C]//西域歷史地理.烏魯木齊:新疆大學(xué)出版社,2000:81.

      [11]余太山.漢晉正史所見西域諸國的地望[C]//歐亞學(xué)刊(第2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59.

      [12]林梅村.龜茲王城古跡考[J].西域研究,2015(1):49.

      [13]江戍疆,李秀梅.龜茲王都及漢唐都護府在龜茲位置考[J].喀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88(5).

      [14]同[1]:3917.

      [15]焦南峰,楊武戰(zhàn),曹龍.神道、徼道、司馬門道——西漢帝陵道路初探[J].文物,2008(12).

      [16]黃文弼.新疆考古發(fā)掘報告(1957-1958)[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17]韓翔.焉耆國都、焉耆都督府治所與焉耆鎮(zhèn)城——博格達沁古城調(diào)查[J].文物,1982(4).

      [18]陳曉露.扜彌國都考[J].考古與文物,2016(3).

      [19]胡興軍,何麗萍.新疆尉犁縣咸水泉古城的發(fā)現(xiàn)與初步認識[J].西域研究,2017(2).

      [20]同[7]:17.

      [21]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M].長沙:岳麓書社,1994:894.

      [22]同[7]:180,213.

      [23]劉振東.漢長安城城門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J].華夏考古,2018(6).

      [24]班固.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5]同[1].

      [26]同[18].

      [27]同[18].

      [28]同[19].

      [29]李并城.漢居延縣城新考[J].考古,1998(5):84.

      [30]同[12].

      [31]同[8].

      [32]阿克蘇地區(qū)普查隊.阿克蘇地區(qū)文物普查報告[J].新疆文物,1995(4):22.

      [33]清華大學(xué)城市規(guī)劃設(shè)計院制圖,由庫車縣文物局陳偉、尹秋玲提供。

      [34]秦靜欣.龜茲故城綜合地球物理考古探測與解譯[C]//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2018.

      [35]同[17].

      [36]房玄齡,等.晉書:四夷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2543.

      [37]姚思廉,等.梁書:諸夷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3:813.

      [38]馬端臨.文獻通考:四裔十三[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萬有文庫本,民國25年:2640.

      [39]司馬光.資治通鑒:晉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6:3332.

      [40]同[23].

      [41]同[34].

      [42]同[16].

      [43]同[16].

      [44]同[12].

      [45]劉昫,等.舊唐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1648.

      [46]同[16].

      [47]王瑟.庫車出土一萬四千枚古幣[N].光明日報,2012-8-13.

      [48]顏松.庫車縣出土唐代窖藏錢幣[J].中國錢幣,2016(6).

      [49]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庫車縣龜茲故城遺址(2016年度)考古發(fā)掘簡報[J].新疆文物,2017(2).

      [50]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6:6775.

      [51]哈爾馬塔著,徐文堪譯.中亞文明史(第2卷)[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225-366.

      [52] 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jīng)注校證:河水(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7:39.

      [53]同[8].

      [54]李延壽.北史:西域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3217.

      [55]劉昫,等.舊唐書:西戎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5303.

      [56]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57]同[1].

      [58]同[6].

      [59]同[11].

      猜你喜歡
      龜茲長安城都城
      絲綢之路上的龜茲
      龜茲樂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唐長安城的那些胡商
      龜茲古樂
      金秋(2019年24期)2019-06-15 06:50:18
      論漢初都城擇變過程中的空間認知
      近年來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獲
      東南文化(2016年4期)2016-08-22 09:35:38
      隋唐長安城遺址考古工作會議召開
      桃核上的長安城
      長安城里,一群奇葩
      北宋都城新鄭門遺址與開封“城摞城”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10
      永定县| 瑞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卓尼县| 长治市| 淮滨县| 江永县| 北辰区| 喀喇沁旗| 虹口区| 永新县| 长垣县| 定安县| 万山特区| 黄大仙区| 峨山| 湟中县| 元氏县| 阿拉善盟| 沁水县| 宣武区| 嘉义市| 青铜峡市| 扶风县| 眉山市| 胶南市| 法库县| 新津县| 常宁市| 淮安市| 红桥区| 仪陇县| 佛教| 永川市| 分宜县| 花莲县| 绩溪县| 沛县| 岫岩| 祁门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