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先生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大家,一提到“漫畫”,豐子愷先生就是一個不能繞過的代表性藝術家。近年來,對豐子愷先生的藝術作品和藝術思想的研究也逐漸豐富和深入。
正如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所說:“豐子愷先生是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他在藝術風格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佛心禪性,對萬事萬物的悲憫之情,對童心的終身追求,在中國藝術史和藝術教育史上都影響深遠,并且有許多值得當代大學生和教育者學習的思想內核。在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鑒賞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時代意義。
在藝術特征上,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呈現(xiàn)出的獨特的藝術特征:首先是雅俗共賞。藝術評論家、文學家對豐子愷先生的作品贊譽有加。就像葉圣陶所說,“觀豐子愷先生先生的漫畫所得的是一種十分難得的樂趣,這種樂趣超越了形似或神似的鑒賞,卻達到相與會心的感受,心中泛起漣漪”。豐子愷先生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家,即使對他的藝術思想了解甚少的普通群眾,也會在各種出版物上對他形神皆備、風格雋永的漫畫有或多或少的認識,同時會心一笑。就像豐子愷先生評價對他影響至深的藝術家竹久夢二的作品一樣,“他寥寥數(shù)筆的一幅小畫,不僅以造型的美感動我的眼,又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這樣的藝術追求貫穿了豐子愷先生的藝術生命始終,他的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出一種曲高但是又不和寡,詩性又美感的藝術風格。
其次,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用中國的筆墨表現(xiàn)技法,融合了西方的構圖方式和色彩理論,呈現(xiàn)出一種相得益彰的和諧面貌。豐子愷先生在《藝術修養(yǎng)基礎——繪畫》中介紹了八條構圖原則,這都是類似西方現(xiàn)代構成關系的表達。和中國傳統(tǒng)的重在對藝術風格、藝術思想的傳達,輕視對操作技巧的描述不同,豐子愷先生先生在構圖原則中,采用了很多具體的量化的描述,比如他認為,畫面重心的安排不宜放在畫面正中,應該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這是具有大量藝術實踐的畫家做出的經(jīng)驗總結。在構圖原則上提到的多樣統(tǒng)一、相互照應、畫面均衡、虛實對照、曲直對比等,都是現(xiàn)代設計在構成中反復研究的課題。豐子愷先生在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待構圖方式,但是表達使用的卻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載體——水墨。我們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詩畫結合的文人意趣,在用筆造型上,大量使用中鋒,筆畫停蓄有含蓄之美,在頓挫和節(jié)奏中可以看到豐子愷先生大量臨習魏碑的筆意,筆法雄渾厚實,體現(xiàn)出一種質樸天真的美感。在藝術實踐當中,在作畫的進步方面有所停滯的時候,豐子愷先生就練習書法,在練字的過程當中找到作畫的新收獲。
然后,在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中,用充滿著親切感和人情味的表達方式,傳達著真善美的魅力,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審美偏好每個時代、每個單獨的個體自有不同,但是對生命、人性、人心的意義的追問,是共同的。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充滿著“萬物皆有情”、“萬物皆平等”的悲憫意識,以超越世故的態(tài)度和智慧來打動讀者。這樣充盈在自然、生活和心靈之中的美,感染著每一個欣賞作品的人。正如豐子愷先生自己所說,“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藝術。故藝術非???,乃人人所本能;藝術無專家,人人皆生知也?!?/p>
朱自清先生曾說,“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猶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我們就一起來讀豐子愷先生的漫畫,看看蘊含在詩里的“核兒”是什么。
“落紅不是無情物,畫作春泥更護花”,本是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名句,指的是脫離了枝頭的花朵并非沒有感情,就算化作泥土也愿意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豐子愷先生在畫中描繪了天真活潑的小朋友們在漫天飛花中愉快地玩耍,將小孩子比作是未來的花朵,呵護著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宋代謝無逸的詞“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描寫了閑適的消夏生活,同時也有人走茶涼、曲終人散的淡淡憂愁。豐子愷先生的畫中描繪了空空的竹椅,幾只茶杯和一盒香煙,欄桿外,一鉤新月無言,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就在剛才,賓主相談甚歡,而人走茶涼后,有那么一絲的落寞和憂傷。宋人的所思所想與現(xiàn)代人自然大不相同,但是對聚散無常、人生無常的感嘆,曲終人散后的落寞,又何其相似。
我們能看到,豐子愷先生的古詩詞漫畫,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對古詩詞進行了現(xiàn)代化的詮釋,古人的意境猶在,更有現(xiàn)代的生活情趣,不是道貌岸然的說教,卻有令人親近的“煙火氣”。很多現(xiàn)在的學生認為,古人的意趣離我們很遠,但是通過豐子愷先生的詮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時代在發(fā)展,但是人類普遍的情感是共同存在的,對生命、人性、人心的意義的探求是共同的。就像豐子愷先生在《畫中有詩》中說的那樣:“余讀古人詩,常覺其中佳句,似為現(xiàn)代人生寫照,或竟為我代言。蓋詩言情,人情千古不變故為詩千古常新。此即所謂不朽之作也。余每遇不朽之句,諷詠之不足,輒譯之為畫。不問唐宋人句,概用現(xiàn)代表現(xiàn)”。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繼承古代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不是說教式地背誦、生搬硬套地套用,而是在理解欣賞基礎上的共鳴。
豐子愷先生是從教近20年的藝術教育家,教授音樂、美術、藝術鑒賞和藝術概論,曾經(jīng)從教于大、中、小學校,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漫畫、文學作品,翻譯了近百部藝術理論著作。無論在藝術實踐、藝術理論還是藝術教育上,都對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教師有啟示意義。在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的當今時代,普遍存在的人心浮動、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校大學生。這也對藝術教育和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向豐子愷先生學習,要讓美走出藝術的“深宮”,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使生活藝術化和藝術生活化,要“為人生而審美”。
在當代大學生的教育上,美育的地位尷尬。首先表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多元化,而美術教育單一、片面。充斥在各類社交媒體上的碎片化知識沖擊著學生的眼球,很多大學生,不具備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審美情趣和審美水平都受到功利化的影響,比如各種網(wǎng)絡帶貨、網(wǎng)絡流行語、網(wǎng)絡流行圖風靡,學生不加思考和辨識地全面接受。在學生自我精神的建構上,美術教育者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引導學生“用藝術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找到人世間的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通過藝術教育,涵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生活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讓平淡的生活充滿著審美情趣。就像豐子愷先生在《童心的培養(yǎng)》一書中提到,“藝術教育就是教人這種做人的態(tài)度的,就是叫人用像作畫、看花的態(tài)度來對世界;換言之,就是教人絕緣的方法,就是教人學做小孩子。學做小孩子,就是培養(yǎng)小孩子的這點“童心”,使長大以后永不泯滅”。在學生的人格形成階段,培養(yǎng)他們思想上的啟蒙、審美上的啟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現(xiàn)有的美育范圍需要不斷擴大。豐子愷先生說,“在雜志上發(fā)表大眾美術的畫,其實只給少數(shù)的知識階級的人看,大眾是看不到的,大眾看到的畫,只有街頭的廣告畫和新年里的“花紙”??上н@種花紙畫,形式內容都貧乏,這應該改良。提倡大眾美術,應該走出雜志,到花紙上來提倡”。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高雅藝術和自己相距甚遠,往往敬而遠之。但是情況并非如此,比如豐子愷先生的藝術實踐就告訴我們,曲高的藝術,同樣也可以和眾。美術教育不應該局限于小范圍,學術范圍內的自娛自樂,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通過網(wǎng)絡、交互等手段,多層次傳播。學生可以接觸到像豐子愷漫畫這樣通俗易懂并且意蘊深遠的優(yōu)秀作品,而非在海量的媚俗作品中反復打圈。
另外,在大學生藝術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上有脫節(jié)。作為公共選修的大學生審美通識課,往往是純粹的理論教育,學生在不清楚繪畫的基本技法基礎上,對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進行評價和賞析顯然是粗淺和表面的。
在如何看待我們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外來文化、如何做到中國西方文化交融上,豐子愷先生也給后人做了很好的示范。豐子愷先生的作品是用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表現(xiàn)形式與西方的技法相結合。在《藝術修養(yǎng)基礎——繪畫》中介紹了八條構圖原則,對畫面重心、形式上的對立統(tǒng)一、構圖方式、對比關系等構圖原則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述,這種形式規(guī)律總結是完全西方的。我們翻看中國畫論,對形式法則的界定是非常意象的,多是藝術風格的描述,而不是藝術實踐的實例。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者而言,豐子愷先生對于構圖形式的總結是非常務實的?;剡^頭來看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也無不是對自己構圖理論的實踐。眾所周知的是,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同時也體現(xiàn)了相當意義上的筆墨之美,他長期臨習《張黑女墓志》、《張猛龍碑》等魏碑作品,在他的漫畫作品里,我們也能捕捉到魏碑書法的方圓并出、用筆凝滯、結體扁方、雄渾樸實的藝術風貌。在人物描繪上,豐子愷先生高度概括,大多數(shù)人物沒有眼睛,有的還沒有耳朵、鼻子和嘴巴。用他的話來說,“我以為漫畫好比文學中的絕句,字數(shù)少而精,含義深而長”。
作為教育者,豐子愷先生也給我們很多的警示。比如他的漫畫作品《某種教育》、《剪冬青聯(lián)想》等作品中,所揭示出來對學生進行無差別的教育,教育成功標準的一元論,給學生帶來了莫大的傷害,這樣的問題也在今天廣泛存在著,也值得我們作為教育者的不斷反思。
參考書目:
【1】張斌 《豐子愷詩畫》 2007 文化藝術出版社
【2】王文新 《豐子愷美術教育思想的研究》2009 遼寧美術出版社
【3】陳星、朱曉江 《幾人相憶在江樓——豐子愷的抒情漫畫》2014 山東畫報出版社
【4】豐子愷 《豐子愷文集》 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5】豐子愷 《豐子愷漫畫全集》 京華出版社 2001
【6】豐子愷 《繪畫與文學》 海豚出版社 2015
【7】豐子愷 《人間情味》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8】豐一吟 《我的父親豐子愷》團結出版社 2007
【9】陳偉、劉飛飛《都市表情的真實寫照——都市文化的角度看豐子愷漫畫》 文藝理論研究 2009.6
【10】譚杰 《自然率性,明心見人——豐子愷漫畫與散文的互讀》 文藝研究 2012.5
作者簡介:唐莉娟(1981?),女,漢族,四川省廣安市人,講師,文學碩士,單位:菲律賓碧瑤大學教育學博士在讀(University?of?Baguio?Graduate?School),指導老師:Dr.?Xenia?E.?Garnace研究方向:設計學,設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