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愛玲
周末,我懶洋洋地躺在椅子上看書。突然,一篇寫實驗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實驗的名字叫“不怕火的塑料袋”。我想,塑料袋為什么不怕火呢?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決定做一下這個實驗。首先我準備了冷水、塑料袋、打火機、蠟燭。然后把準備好的水倒進塑料袋內(nèi),用繩子扎緊。再用打火機將蠟燭底部的蠟融化,固定在一張平整的桌面上,把蠟燭上方的引線點燃,使蠟燭燃燒起來。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我緊張地提起沉重的塑料袋,放到火上烘烤。時不時還往袋子下方看一眼有沒有漏水。我想如果袋子燒破后,水會不會濺到身上呢?伴隨著袋子底下發(fā)出“滋滋”的聲音。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想,慘了慘了,袋子要被燒破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袋子內(nèi)部的邊緣上沾著許多小氣泡。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波紋,我好奇地碰了一下,里面的水真的變熱了?!巴郏晒α?!”我興奮地叫了起來。但這是什么原理呢?于是我跑去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說這是熱傳遞的原理。袋子吸收了熱量后又傳給了袋子中的水。所以裝了水的塑料袋不會被燒破。這個實驗真有趣呀!原來一個小實驗中的學問那么多。
(指導教師:吳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