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建造房屋、建設(shè)城市,人們競相發(fā)揮聰明才智,于是建筑變得越來越堅固,越來越高,越來越經(jīng)久耐用。
最早的建筑
在古埃及,人們用切割后的石頭建造金字塔。在建造過程中,建筑師還使用鉛垂線來驗證柱子是否垂直,用杠桿來舉起重物,用角尺來構(gòu)建直角。后來,希臘人還發(fā)明了起重機。最古老的人工合成建筑材料是磚。 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們將黏土、稻草和其他材料的混合物倒入模具,制成了磚。
鋼筋混凝土,一項古老的發(fā)明
混凝土是羅馬人的一項發(fā)明。羅馬人將火山灰與石灰(水泥)和水混合在一起。隨著糊狀物慢慢地干燥變硬,就能夠建造拱頂了,而且它還能抵御嚴寒。1848年,法國人莫尼埃想到在混凝土混合物中插入鋼筋:鋼筋混凝土誕生了。人類用鋼筋混凝土可以建造更長的橋梁,更高的大樓,它可以使建筑物更堅固,更安全。
建筑物升入天空
1871年,一場大火席卷了美國的芝加哥市。 一位建筑師,威廉·詹尼(William Baron Jenney)計劃在重建這座城市時,修建一些更高的建筑。于是,他在芝加哥豎立起了一個由鋼梁和混凝土板覆蓋的“籠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摩天大樓。從那時起,建筑物高度的紀錄不斷被打破。1930年,紐約的帝國大廈的高度達到390米。1997年,馬來西亞的雙子塔高達451米。
電梯
這么多的摩天大樓,沒有電梯怎么行!美國人奧的斯在1857年發(fā)明了電梯。第一臺電梯在紐約安裝,每秒上升50厘米。目前,運行速度最快的電梯在日本,每秒可上升12.5米。
生態(tài)住宅,
每層樓都有創(chuàng)新
打造一座不消耗任何能源,甚至可以產(chǎn)生大于它所消耗的能源的房子是可行的:利用屋頂上的太陽能集熱器和微型風力渦輪機來發(fā)電。 冬天,還可以利用這些裝備來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