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利 高玉娟
(天津市地下鐵道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地鐵作為當前各大城市重要的出行交通方式,給城市發(fā)展和市民出行提供了重要幫助。為了確保地鐵建成后能夠正產安全第使用,其質量安全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大眾關注的重點,所以怎樣保障地鐵車站的施工安全是施工方的重難點問題。我國不少城市地鐵施工時間長就在于風險控制工作難做,例如福州地鐵和蘭州地鐵,由于地下土質特殊,加上臨海臨河,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所以怎樣做好風險控制工作,減少安全風險來確保施工第順利進行,是每個施工企業(yè)的必修課。從當前的實踐結果來看,明挖法屬于地鐵車站施工中常見辦法,能夠較為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當然弊端在于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一定安全風險。所以為了更好地控制施工質量,確保工程能夠按期順利完成,要求施工方對明挖法中的風險規(guī)避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確保該技術手段地正常運用。
何謂明挖法?明挖法指的是從地表面向下開挖,在預定位置修筑結構物方法的總稱[1]。明挖法在地鐵施工中的使用則是先將地表挖開,挖好基坑后從下往上建造車站的主體結構,最后進行回填土,到恢復路面即算施工完成。其整體框架結構以矩形結構為主,一些地方也用拱形相結合,以保證整體工程的穩(wěn)定。其施工步驟從圍護結構施工,到基坑降水再到土石方開挖再到主體結構施工至最后管線恢復和覆土算結束,整體方法較為簡潔名了,高效便捷,極其依賴支撐體系的建設,尤其是當現場施工條件和成本允許情況下,常見放坡開挖或土釘墻支護等技術手段來保障安全。
明挖法雖然以其眾多優(yōu)勢而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大城市的地鐵施工中,但是稍有不慎其施工風險還是容易帶來安全事故。因此,為了確保地鐵施工的順利進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幾率,就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對應的安全風險管理分析工作,同時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
在做安全風險分析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地鐵施工的安全風險,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對此,我們要先確立一個共識,即識別原則。識別安全風險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項,都包括在以下原則中。系統(tǒng)性原則,每一項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都是存在的,只是安全風險可以通過有效地技術手段來進行消除和規(guī)避,對于部分問題也能夠在發(fā)生后及時解決避免釀成事故。所以要從系統(tǒng)性的角度出發(fā)對其整體進行出發(fā),而不是將工程看做一個個孤立分離的個體。其次是科學性原則,地鐵施工不是簡單工作,它是一項牽涉到多部門合作繁瑣復雜的大工程,不能簡單地憑借個人的經驗或感覺去判斷安全風險,必須以科學謹慎的態(tài)度,通過對現場的調查結合科學數據分析來得到客觀的結果。同時要應當始終秉持減少風險的積極態(tài)度來完成任務。
明挖法地鐵施工由于適用于多種情況下的環(huán)境,所以其存在的安全風險也表現地較為多樣化,筆者將結合一些具體的建設案例進行分析闡述。
首先是深基坑開挖,為了確保地鐵工程的建設順利,深基坑是每個施工工程都無法避免的,那么就容易牽涉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由于一些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極低的坍塌,尤其是在破壞地基結構的過程中沒有及時做好防護工作,那么就容易帶來地基坍塌,引發(fā)嚴重的安全事故。其次則是在深挖過程中來自外部物體的打擊,危及施工人員的安全。再者則是支撐失穩(wěn),往往由于相關技術人員不夠專注認真,沒有認真分析支撐的受力結構和現場環(huán)境,導致支撐失穩(wěn)整個建設結構出現問題。最后則是由于地下水的泛濫或雨水灌溉引發(fā)的水災。這些安全風險都有可能對施工人員和整個建設工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深基坑開挖作為常見的易引發(fā)安全事故的施工環(huán)節(jié),往往都受到施工方的重視將其列為重大風險認真對待。
其次是人工控開挖。人工控開挖作為明挖法地鐵車站施工中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每次地鐵施工中無法或缺的施工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后續(xù)施工能否順利進行下去?,F階段來看人工控開挖常存在的風險包括了孔壁的垮塌,這通常是由于防護措施的缺失,導致在機械振動的影響下,孔壁坍塌造成施工前功盡棄。再就是該地區(qū)地下水較為充沛,一旦進行人工孔開挖就出現涌水,這種情況通常難以避免,只能進行事后補救。在這是混凝土竄孔,這通常是由于相關技術人員沒有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標準操作所導致的,這也會引發(fā)嚴重事故。一般來說,雖然人工孔開挖過程中的風險不如深基坑開挖那么多,但依然會帶來嚴重的安全事故,所以也被列為重大風險,需要謹慎對待。
由于地鐵施工需要深挖基坑,所以即便做好了支護建設,但是難免還會對周圍的地質結構和周邊的地面建筑造成影響。尤其是基坑深挖的程度越深,越容易對原有的地下受力結構造成改變,使得整體的地基承重和荷載都出現對應的變化,如果變化過大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原有的周邊建筑出現下陷、傾斜、甚至是開裂等嚴重問題,不但危及了周邊建筑的安全使用,更是影響了地鐵施工的順利進行。所以在地鐵施工前,應當現場考察周邊建筑情況,做好應對措施。
在上文中筆者對地鐵車站施工明挖法和其潛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了闡述,不難看到明挖法由于常應用于不同環(huán)境下的施工工程,所以面臨的安全風險較為復雜,重大風險不少,要求施工企業(yè)提前做好風險分析工作,及時采取對應措施以確保施工安全。
從施工安全風險分析來看,要想規(guī)避風險,首先要對風險源進行評估,進而確定屬于哪種風險,才能采取對應的措施來進行有效處理,也就是目標清洗、內容明確,采取的解決辦法才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評估風險源時,要遵循連個原則,即施工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所有的風險源都脫離不了這兩大范疇。施工風險指的是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不當或機械使用意外等情況發(fā)生引發(fā)地施工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包括深基坑開挖這一類。另一種則是環(huán)境風險,也就是施工現場環(huán)境本身所帶來的問題,包括地面建筑物、地下管道等這些在施工前就已經存在的外界物體等等,由這些東西引發(fā)的問題就是環(huán)境風險。所以從安全風險控制角度來看,先確定風險源從屬于哪一類范疇能夠更加精準及時地確定解決目標,加快安全控制[2]。
在確定了風險源以后,就要對風險的等級進行合理評價,那么評價的依據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建構模型來提供參考。根據顯示情況來看,明挖法地鐵車站施工中不同風險源所帶來的安全事故無論是后果還是解決措施都有區(qū)別,所以我們要對其作出理性對待,確定合理的優(yōu)先處理順序,這樣才能夠確保及時地處理安全事故,避免事故影響的擴大蔓延。由于需要進行風險評價,就要通過風險發(fā)生概率大小和風險影響大小這兩點來進行風險模型評價的構建,這樣事前做好準備工作,即便真的出現了風險事故也能夠采取針對性措施來將事故影響降至最低[3]。
風險控制中構件應急預案來處理風險安全問題時必不可少的。雖然一些風險問題是無法規(guī)避的,需要在發(fā)生以后及時處理,但是為了確保當問題發(fā)生以后能夠及時、順利地完成風險控制工作,讓相關人員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負責的對應工作。同時雖然知道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加強風險控制,但是當風險突然到來之際還是免不了讓人手忙腳亂,無法真的應對的萬無一失,尤其是當工程施工正常進行,突發(fā)性的風險容易讓人慌亂。針對這一類的風險就需要規(guī)劃制定科學的應急方案,當發(fā)現出現了對應的風險問題,迅速地啟動應急方案對安全事故進行處理和事故[4-5]。
明挖法作為地鐵車站施工中的主要常見施工技術,由于本身施工影響和環(huán)境本身的作用,容易引發(fā)多種安全事故。為了確保地鐵整體工程建設質量達標合格,就需要通過明晰風險源,合理評價風險影響和順序,制定對應的緊急預案,來將風險進行有效規(guī)避和時候處理,從而形成完善有效的安全控制體系,確保工程能夠按期驗收,順利交收,將該體系在地鐵車站的實踐建設中妥善使用,從而有效地提升在各地鐵施工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效果,為城市經濟發(fā)展和市民的出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