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超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鳳城鎮(zhèn)五樓初級中學 江蘇徐州 221700)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將學生的田徑技術提升和成績優(yōu)化作為評價指標,同時也需要強調田徑運動的文化屬性,幫助學生尋找自身適合的體育偶像,通過明星的榜樣力量及我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對田徑技術教學進行有機滲透,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又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技術訓練是田徑教學的重要基礎,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就需要體育教師從身體素質和田徑技術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各學段的學生普遍出現身體素質較差、意志品質較弱的情況,甚至很多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近視、過度肥胖等病癥也逐漸有低齡化發(fā)展的趨勢。為了能夠有效改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幫助初中學段的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和日常生活規(guī)律,在提高身體素質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強調學生的核心力量、肢體力量、身體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等方面,同時還需要能夠對學生的訓練周期、訓練計劃、訓練合理性,以及日常飲食和休息進行相應規(guī)范。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將田徑運動看作為文化的縮影,不過并不代表技術訓練所具有的基礎性作用受到忽視。相反,田徑運動具有促進鍛煉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此種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也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根本所在。不過,技術訓練切勿僅僅是機械化的重復訓練,更應對技術含量予以充分關注。比如,田徑運動中的快速跑項目,開展教學期間,教師通常僅對學生速度和“快”予以關注,并未重視對學生自身潛力的挖掘和激發(fā)。因此,技術訓練期間,教師需教授學生快速跑的注意事項和體育技巧。同時,結合學生個體的差異和特點,對動作進行分析及綜合訓練,使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的方法和技巧??偠灾?,初中體育田徑技術教學階段,技術訓練對田徑技術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文化滲透,不僅可以作為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可以作為田徑教學的軟件脈絡進行普及。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對田徑運動的認知水平差別較大,導致很多學生單純地認為體育訓練、田徑訓練、技術訓練,只是發(fā)展身體素質,或者說是一種機械的重復性訓練,這種認知不僅會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來,同時也會直接影響訓練效果。
初中體育教學階段,文化滲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初中生而言,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并不全面,在大部分學生的眼中,體育只不過是體力運動,僅僅是機械的汗水付出。若想使學生從思想上做出重新認識,文化滲透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田徑屬于常見的體育運動之一,田徑運動蘊含著豐富的體育文化,國際賽事中上演的田徑運動故事,或是學校中的田徑學習,無不蘊含著體育文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面臨的挑戰(zhàn)在于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并體會文化的力量。
而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對田徑技術訓練的認知,就需要從文化角度對其進行普及,例如,在各級別體育賽事當中發(fā)生過的故事,田徑賽事出現過的優(yōu)秀選手,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幫助學生重新認識田徑運動。同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為學生展示出有關的真實案例,例如基普喬格是如何打破人類長跑記錄和馬拉松記錄的,又比如我國110m欄的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60m世界冠軍蘇炳添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偶像,幫助學生重新認知田徑體育的魅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田徑運動中,不論是比賽中為國爭光,或是不斷努力超越自我,均是以“自我超越”為目標,而此種目標也成為源自于內心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樣彰顯出文化力量。所以,需使學生認識到通過田徑運動的學習和訓練,使自身身體素質可以得到增強。唯有學生形成此種認識,方可真正喜歡上體育運動,并在運動中感受到快樂。初中體育教學期間,教師應重視經常性地為學生提供精神力量,使學生可以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及良好的身體素質面對體育教學,支撐文化學科的深入學習,使文化得到有效滲透,充分發(fā)揮體育文化所具有的重要力量和關鍵作用。另外,體育教師還可以設置不同的團隊任務,讓學生進行分組比賽,通過這種模式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并彼此激勵,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首先,利用文化融合進行田徑訓練技術教學還可以結合很多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其在各學段、各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更加普及。例如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初中體育教師在網絡環(huán)境下,利用更多視頻訓練資料,幫助學生進行細致有效的技術刻畫和提升。有很多世界知名運動員的訓練師都會在不同的平臺上發(fā)布個人訓練計劃,這些計劃對于我國初中學段而言,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和專業(yè)屬性。利用網絡工具進行技術訓練也是我國未來體育教學的一大趨勢,由專家進行教學,體育教師進行輔證,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田徑技術的認知和規(guī)范。
其次,在田徑技術訓練過程中融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是激發(fā)學生訓練積極性、豐富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例如在我國東南地區(qū),部分學校會結合采茶舞等傳統體育藝術形式,結合當地風土民情,進行體育技術教學。為了能夠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師還會將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審美觀念和價值追求等概念滲透到田徑技術訓練當中來,為學生構建相應運動情境并結合活動比賽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豐富的趣味性教學活動中進行技術訓練,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再次,我國傳統體育項目中,還有類似于“跳駱駝”這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其起源是我國游牧民族在日常生活娛樂過程中,為了能夠彰顯自身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體育運動形式。最原始的模式是士兵或商人通過加速奔跑之后跳躍過趴在地上的駱駝,以此來彰顯個人的勇武。這種運動模式在我國民間同樣廣為流傳,很多小學生都喜歡進行這種游戲活動,首先幾個學生依次站立,蹲在地上,再由一個學生完成背部跳躍,當所有學生跳躍完畢之后,逐漸增加高度,提高跳躍難度。這種游戲模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氛圍,同時也是對學生奔跑、跳躍、落地能力的一種訓練,結合這種游戲模式,體育教師可以對學生在跑步、起跳、落地等環(huán)節(jié)的技術進行細致刻畫,以此來達到提升學生田徑技術訓練的目的。
最后,我國傳統文化君子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指射箭,而投壺禮來源于射禮,投壺項目就是一種簡單的投擲活動,其目的不僅是讓參與者能夠投遠,同時還需要能夠精準完成投擲。將這種訓練項目結合現在體育訓練中的標槍、鐵餅、鉛球等田徑項目,也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并且通過增加投擲精準的要求,來幫助學生對肌肉發(fā)力控制進行優(yōu)化訓練。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投擲較輕物體的時候,充分發(fā)揮自身肌肉組織功能,在避免受到肌肉損傷的前提下,完成相應訓練,作為田徑投擲項目技術訓練的一種過渡,同時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普及。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與深化發(fā)展,對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初中體育教學階段,田徑技術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幫助其形成更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而結合文化屬性進行滲透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對體育訓練進行全新認知,幫助其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以此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