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中國人民司法思想的發(fā)端與成長
      ——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再探討

      2021-11-21 14:10:08何勤華廖曉穎
      犯罪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法律出版社董必武文集

      何勤華 廖曉穎

      一、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提出

      董必武是我國老一輩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元老之一,在長期的革命斗爭生涯中,董必武形成了豐富的革命思想,涉及領域十分廣泛,包括政治、經(jīng)濟、教育、法律等諸多方面。由于董必武是我們黨老一輩革命家中為數(shù)不多的法學科班出身者,其法律思想尤為豐富,涵蓋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的各個方面。對此,我國法學界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研究。2001年在中國法學會之下成立了董必武法治思想研究分會,2015年改名“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此后在孫琬鐘、陳冀平等研究會歷屆會長的帶領下,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僅從董必武法治思想中的核心內(nèi)容,即人民司法的角度,闡述董必武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大貢獻。董必武人民司法的思想,是他在領導中國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慢慢形成和完善,并在不斷凝煉其關于司法的看法之基礎上逐步提出來的。董必武關于司法的看法,主要包含了如下六個方面:

      (一)堅持黨的領導

      建立和完善新中國的司法制度和司法體系,維護司法的權(quán)威,首先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地位?!霸谥袊?,中國共產(chǎn)黨是執(zhí)政黨,是我們國家的領導核心?!薄?〕沈宗靈主編、張文顯副主編:《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是由于億萬人民對它的信任。因為信任,所以權(quán)威?!斑@里說的堅持黨的領導,并不是說黨直接管理司法實務或者介入審判,而是黨對政法工作有統(tǒng)一領導權(quán)。”〔2〕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頁。

      董必武對黨和司法機關關系的論述是先進的,一方面,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這個大原則;另一方面,不是所有事情都由黨來包辦,黨起到的更多是監(jiān)督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的黨要保持先進,要不斷學習,黨內(nèi)要齊心,再聯(lián)結(jié)黨外人士。董必武的論述對今天的黨與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二)依法辦事

      依法辦事,首先要有法必依,包括遵守實體法的規(guī)定以及程序法的規(guī)定,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司法機關要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行事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的公布施行,向人民法院提出了嚴格遵守國家法制的要求?!叭嗣穹ㄔ赫J真地執(zhí)行國家的法律制度,是正確地審判案件最重要的保證之一。”〔3〕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頁。當然,法律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進來。所以說,在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下,司法工作者還要養(yǎng)成一定的靈活性。依法辦事應在服從在為人民服務的大原則之下,站在人民的立場,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盡可能地解決人民之間的糾紛與矛盾,而不是將依法辦事作為擋箭牌,作為不為人民做實事的借口。

      依法辦事在審判方面還體現(xiàn)為依法審判。訴訟既然是由兩方對立的當事人參加,則必然是有輸有贏的,因此,法官在判決案件時應當要依法裁判,不能為了讓人民滿意而妄自裁判。而且判決本身不可能讓雙方都贏。董必武強調(diào),在我們執(zhí)行職務時,如果怕當事人自殺,就不敢下判或者不按照法律判決,那是不對的。法院判決案件不應受當事人死不死的影響?!?〕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73—474頁。我們要作出讓人民滿意的判決,判決就必須是正義的,堅持依法辦事,作出令人民滿意的判決,是正義判決的第一要義。

      按照董必武的理解,法院依法審判的意義,包括依實體法,也要依程序法?!?〕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78頁。對此,董必武闡述道:“工廠有操作規(guī)程,我們辦案子也有操作規(guī)程,那就是訴訟程序。按照程序辦事,可以使工作進行得更好、更合理、更科學,保證案件辦得正確、合法、及時,否則就費事,甚至出差錯?!薄?〕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26頁。在董必武看來,司法活動必須依照程序辦事,這也是依法辦事的內(nèi)涵之一。

      (三)公正和效率

      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權(quán)威的要求,同時也是司法機關為之不懈努力的追求。公正即公平正義,公正與效率是分不開的,若效率不能適應現(xiàn)實需要,司法機關不能及時解決民眾之間的糾紛,那么,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唯有在堅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兼顧效率,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司法公正。

      提升效率,就必須解決積案問題,積案的存在是對司法權(quán)威的損害。董必武認為,積案問題應從兩方面解決:一方面,法院應該簡化自己的辦事手續(xù),打破陳規(guī),改變作風。董必武還提到:“調(diào)解委員會和將來還要設立的接待處、巡回制度等都是比較便利于人民的,只要我們真正想辦法去解決,是可以減少一部分案子的。”〔7〕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頁。另一方面,提高辦案人的能力。積案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是廣大農(nóng)民對人民政府信任,打官司不要錢,又方便,一有事就寫信來或跑來要求接待,案件增多?;趶V大群眾對人民政府的信任,司法工作人員更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司法能力,切實解決群眾之間的糾紛,作出公正裁判。而對于廣大農(nóng)民一有事就跑來法院,則要建立更加完好的案件分流機制,為法院減壓,做到司法公正。

      (四)司法因強制而權(quán)威

      司法因強制而權(quán)威,是指司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在當時的司法工作中,存在法官對案件進行裁判之后害怕自己犯強迫命令的錯誤,不敢強制執(zhí)行的情況,以至于判決猶如一紙空文,大大損害司法權(quán)威。針對這樣的情況,董必武指出:“法院判決了案子,就必須執(zhí)行,一個案子判決確定之后,訴訟當事人應該有一方負責任,他不執(zhí)行,法院就應該強制執(zhí)行。”〔8〕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頁。

      雖然直到今天為止,判決執(zhí)行問題一直困擾著法院,但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在董必武領導的司法改革運動期間,1954年的《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8條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設執(zhí)行員,辦理民事案件判決和裁定的執(zhí)行事項,辦理刑事案件判決和裁定中關于財產(chǎn)部分的執(zhí)行事項。

      (五)樹立司法公信力

      樹立司法公信力是維護司法權(quán)威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社會的必備要素。司法判決,只有讓廣大群眾都信服,才具有權(quán)威性。樹立司法公信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認真審理好每一個案件,作出公正的判決。董必武指出:“法院的判決不僅是要使當事人信服,更重要的是判決要符合廣大人民的意志,要使群眾信服?!薄?〕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頁。每一次公正的判決,不僅僅是讓該案的當事人求得公平與正義的結(jié)果,其體現(xiàn)的公正精神會彌漫在空氣中,滋養(yǎng)廣大的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認可司法,相信司法,心甘情愿地接受司法。相反,判錯一次案件比犯過多次罪行危害更大,因為后者只不過是污了河流,而前者則是污染了水源?!?0〕[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北京日報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頁。所以法官作為司法公信力的捍衛(wèi)者,必須嚴肅對待這份職業(yè),認真審理案件。

      (六)審判獨立

      審判獨立是指法院審判只服從法律。換句話說就是法院在審判案件過程中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等都無權(quán)干涉,法院只遵循法律規(guī)定審判案件。〔11〕孫琬鐘、楊瑞廣主編:《董必武法學研究文集》(第11輯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頁。法官在對案件作出裁判的時候,需要意見一致。董必武認為,取得意見一致,首先是取得法院內(nèi)部的意見一致,其他機關的意見僅僅是一種意見。法院判決的意見,也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沒有必要意見完全一致后才判決?!?2〕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9頁。1957年11月26日,董必武專門擬定了一個《關于“審判獨立”問題的研究提綱》,內(nèi)容包括:必須使司法干部對“審判獨立”的概念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審判獨立”詞匯的來源;各資本主義國家憲法采用三權(quán)分立的情況;19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除法國1875憲法和某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初期憲法外,都有“司法獨立”“法官獨立”“法院獨立”或“審判員獨立”的文句規(guī)定;社會主義國家規(guī)定審判獨立的條文很不相同,表達的概念并不一致;為什么社會主義各國憲法都規(guī)定有“審判獨立”的文句,最基本的意義是法院專門從事審判工作,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3〕董必武年譜編輯組:《董必武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版,第479頁。

      董必武也特別強調(diào)了司法裁判不應受社會輿論的影響,董必武指出:“對這個問題,我們應當寫一篇文章闡明道理,登在報上展開討論,讓社會上動一下,引起注意。也許有人反對這種意見,那就讓他百家爭鳴來爭一下吧!但是,絕不會說我們不應該依法判決。”〔14〕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8頁。法官應當獨立于社會輿論,服從于法律,依法作出正義的判決。

      二、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解讀

      195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全國法院工作的刊物創(chuàng)刊。董必武為該刊題寫了“人民司法”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作為刊名。幾十年來,人民司法思想一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5〕孫琬鐘、公丕祥主編:《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5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頁?!叭嗣袼痉ā笔嵌匚渌痉ㄋ枷氲暮诵?,它產(chǎn)生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的司法實踐,形成于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時期的司法實踐?!?6〕何青洲:《“人民司法”在中國的實踐路線——政治正義的司法實現(xiàn)》,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23頁。新中國成立后,舊的法制被推翻,我們急需一個符合新中國思想價值的法律體系。新中國的法律思想是怎樣的呢?董必武指出,新中國的法律是人民的法律,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思想的。人民的法律體現(xiàn)在司法上,就是所謂人民司法。而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為基礎,以群眾路線為基本方法,以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為最終目標的。

      (一)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動物,是因為我們是有思想的生物。縱觀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漫漫長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其背后總是有著強大的理論指導。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指引中國人民站起來的精神支柱,而人民司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正義觀的表現(xiàn)。無產(chǎn)階級在司法領域自我規(guī)定的體現(xiàn)就是創(chuàng)立真正屬于“人民”的司法,即“人民司法”?!榜R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人民司法的指導思想,是因為人民司法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導原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7〕沈瑋瑋、葉開強等:《人民司法 司法文明建設的歷史實踐 1931-1959》,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34頁。董必武提出,群眾和黨外人士是我們學習馬列主義的補習學校,是馬列主義的活課本,是馬列主義的實驗所。我們用馬列主義的原則作指導去和他們一塊生活和工作,可以告訴他們一些東西,同時也要從他們那里吸取新的東西,以充實和發(fā)展馬列主義?!?8〕董必武選集編輯組:《董必武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頁。

      (二)以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為基礎

      董必武認為:“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而司法工作和公安工作就是人民民主國家手中對付反革命,維持社會秩序最重要的工具?!薄?9〕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頁。

      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淵源于馬克思恩格斯有關民主與專政的思想,〔20〕李宏濤:《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歷史演繹與時代價值》,《法制與社會》2020年第2期,第238—240頁。而直接來源于毛澤東的創(chuàng)造。毛澤東說:“對人民內(nèi)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jié)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21〕《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8—1482頁。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是人民司法的基礎。人民司法是為人民服務的司法,不是為敵對分子服務的司法,只有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才能充分調(diào)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形成強大的政治統(tǒng)治力量,實現(xiàn)對敵人的有效專政;與此相對應,只有對敵人實行強有力的專政,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quán)利和根本利益?!?2〕房宇、熊安鋒、史明艷主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江蘇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08頁。

      “司法部門是人民政府的組成部分,其工作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23〕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頁。人民司法就是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最銳利武器。“司法就其內(nèi)容來說一方面懲罰犯罪行為,一方面處理權(quán)利義務糾紛,使社會關系尤其是階級關系處于正常的發(fā)展狀態(tài)?!薄?4〕李承主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新華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頁。人民司法要求維護人民的正當權(quán)益,這里面有幾點要求:在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時,要講究民主;在處理敵對分子的問題上,要堅持專政,因為敵對分子,對人民來說是潛在的危險,我們必須采取嚴厲的態(tài)度,才能滿足人民司法維護人民正當權(quán)益的要求。

      (三)以群眾路線為基本方法

      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今天之成就,與國民黨以及國外政黨走精英路線的思想不同,中國共產(chǎn)黨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的國情,即在中國,農(nóng)民占絕大多數(shù)人口,面對這一現(xiàn)實,中國共產(chǎn)黨采取了自下而上的群眾路線,以獲得人民的支持?!?5〕鄭智航:《人民司法群眾路線生成史研究(1937-1949)——以思想權(quán)力運作為核心的考察》,載《法學評論》2017年第1期,第155—163頁。對于走群眾路線的思想,董必武認為要做到“兩個不許”和“兩個必要”?!皟蓚€不許”是:第一,不許看不起群眾,看不起黨外人士。第二,不許閉在狹隘的圈子內(nèi)幽居而和群眾隔絕,和黨外人士隔絕。“兩個必要”是:第一,要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生活,保護群眾的利益。第二,還要使群眾敢于批評政府,敢于監(jiān)督政府,一直到敢于撤銷他們不滿意的工作人員?!?6〕董必武選集編輯組:《董必武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5—56頁。

      “兩個必要”是對“兩個不許”的呼應:要做到和群眾、黨外人士沒有隔閡,就要多和他們聯(lián)系,傾聽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想法。正由于我們的法制是這樣地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所以它也就無隔閡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見?!?7〕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5頁。怎么樣判斷群眾是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看群眾是否敢于批評、監(jiān)督政府,一方面,這符合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另一方面,批評和監(jiān)督可以讓政府進行反思,進而做到更好。

      (四)以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為最終目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是毛澤東追悼張思德〔28〕張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中央警衛(wèi)團戰(zhàn)士,1944年秋天,在燒木炭時因炭窯崩塌,不幸犧牲。1944年,毛澤東追悼張思德同志時,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講話。時闡釋的共產(chǎn)黨人的主旨思想。為人民服務的核心是,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董必武認為,黨的唯一利益就是人民利益,除了為人民謀福利,黨的本身存在價值也須考慮。所以黨的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9〕董必武選集編輯組:《董必武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頁。

      政府有權(quán),為群眾謀幸福。政府之所以有權(quán),是因為人民群眾的信任,是因為人民群眾愿意接受政府的管理。一個好的政府,既然獲得民眾支持,當然要為千萬百姓謀福利,要為群眾做事。朱德和董必武曾共同作詩一首,再現(xiàn)革命根據(jù)地時期的政法環(huán)境:“歷年征戰(zhàn)未離鞍,贏得邊區(qū)老少安;耕者有田風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寬;實行民主真行憲,只見公仆不見官;陜北齊聲歌解放,豐衣足食萬家歡?!薄?0〕沈瑋瑋、葉開強等:《人民司法:司法文明建設的歷史實踐(1931—1959)》,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32頁。

      “只見公仆不見官”深刻地反映了朱德和董必武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既是他們的從政思想,同時也是人民對政法官員的期望:雖然官員在社會中是處于管理地位的,但是官員不能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而要在內(nèi)心里植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甘做人民的公仆,盡心盡責,最終實現(xiàn)萬家歡樂。

      三、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實踐

      (一)清除刑訊逼供

      董必武強調(diào),踐行人民司法,就必須嚴禁刑訊逼供,在司法機關中尤其應當注意這一點。我們司法機關是教育人民守法的,如果自己違法,那就很成問題?!?1〕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頁。根據(jù)《法學大辭典》的解釋,刑訊逼供是指對人犯或證人使用肉刑或變相肉刑逼迫招供和提供證詞?!?2〕鄒瑜、顧明主編:《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443頁。在中國古代,刑訊逼供一直存在,清末西風東漸,沈家本主持修律時第一次對酷刑和刑訊逼供作出否定。

      (二)解決錯判

      針對錯判問題,董必武提出采用人民陪審和審判合議的方式來減少。陪審制度是清末修律時,沈家本引入中國法律?!案锩鶕?jù)地時期的陪審制度奠定了新中國陪審制度的基礎?!薄?3〕章晨編著:《中國司法制度》,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頁。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頒布的《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以及1954年《人民法院組織法》都規(guī)定了人民陪審原則。董必武大力提倡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因為人民陪審員能把人民群眾的生活經(jīng)驗和法律意識、道德觀念帶到法院里來運用?!?4〕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539頁。董必武指出,陪審員是直接從群眾中產(chǎn)生的,對于案件情況熟悉。我們特別強調(diào)陪審員與審判員有同等權(quán)利,這樣也是對審判工作加強監(jiān)督,可以減少錯判?!?5〕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頁。

      所謂審判合議制度,是指法院根據(jù)所受理的刑事案件需要成立多人審判組織,該審判組織依照規(guī)定的程序和步驟對所受理案件的事實、證據(jù)及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群體決策的制度?!?6〕暨中黨主編:《前瞻與能動:刑事司法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298頁。關于合議庭的法律定位,董必武解釋說,合議庭是審判庭下面的一個組織,它是以特定的案子臨時組成的。〔37〕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90頁。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的《人民法院組織法》規(guī)定了審判合議原則。合議庭能否充分發(fā)揮合議庭職能,直接關系到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效率和質(zhì)量,關系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司法公正?!?8〕劉炳炎:《加強合議庭建設,推動審判方式改革》, 載《法律適用》1998年第11期,第3—5頁。

      董必武肯定審判合議的作用。他認為,首先,審判合議制能發(fā)揮集體智慧,保證審判更能客觀和全面。這是追求認定法律事實的客觀化,盡量減少主觀偏見,合議能保證集體研究,判決不是由審判員個人來決定,這就可以減少辦案的主觀片面。其次,實行合議制還能加強審判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計劃性,審判案件的效率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逐步提高了。〔39〕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頁;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74頁。最后,合議庭還可以起到權(quán)力制約的效果。法官是接受過專業(yè)法律教育、通過考試嚴格選出的精英,在社會生活中,法官是公平正義的象征。但是人非圣賢,法官也是普通的人,可能因為某種因素的影響,或者在某種情況下不當行使其審判權(quán),甚至濫用審判權(quán)?!?0〕張永泉:《合議庭功能及其在審判實務中的運作》,載《法律適用》2003年第12期,第14—16頁。因此,由合議庭三人參與,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約,可以防止法官濫用權(quán)力,防止案件錯判。

      (三)避免錯案

      董必武認為,錯案可以分為錯捕、錯押、錯判和錯殺四種?!?1〕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頁。錯案發(fā)生,往往會導致司法公信力受到質(zhì)疑。但無論制度設計得再怎么完美,都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我們有著實現(xiàn)正義的理想,但理想與現(xiàn)實往往相距甚遠,我們只能無限接近而難以到達。錯案是無法避免的,特別是在法制的成長過程中。因此,對錯誤就應積極面對,對待錯案也是如此。董必武在處理錯案問題上提出了很多正確處理的方法。

      董必武提出,對錯捕、錯押的人,應該采取迅速的步驟去查明釋放,不要遲延?!?2〕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頁。錯判、錯殺案件相對于錯捕、錯押是更加嚴重的錯誤,畢竟生命是首要的人權(quán)。董必武強調(diào),處理錯判、錯殺案件是關系人民生命財產(chǎn)和黨與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政治影響的問題?!?3〕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頁。

      在對待錯案的態(tài)度方面,董必武站在人民的立場,教導司法工作者們,只要司法部門因為有案子判錯了,人民就不服,就會提出意見。司法部門發(fā)覺了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一部分問題,糾正了一些錯誤,人民就歡迎。對待錯案,不能光按百分數(shù)計算,因為錯案雖然只占法院全部案件的百分之幾,但是對每一個被冤枉的當事人來說,則是百分之百的錯了?!?4〕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161頁、第385頁。

      (四)進行司法改革

      董必武領導的新中國第一次司法改革,即1952年司法部門在“三反”“五反”運動勝利的基礎上開展的批判舊法觀點、舊司法作風和改革司法機關的運動,是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一次重要實踐。其目的是劃清新舊法制的界限,并從政治上、組織上、思想作風上整頓各級人民司法機關;在全國范圍內(nèi)系統(tǒng)地逐步建立和健全人民司法制度;肅清舊法觀點在法律教育工作中的影響?!?5〕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頁。

      激光雷達是一種重要的大氣環(huán)境探測手段,其具有時空分辨率高、探測靈敏度高和抗干擾能力強等優(yōu)點,在氣象探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對激光雷達技術(shù)在氣溶膠、大氣臭氧、大氣風速、大氣溫濕度的探測應用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針對激光雷達在大氣環(huán)境探測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粗淺的探討,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人民司法的思想貫穿于這次司法改革的始終。在董必武領導新中國司法工作的時代,“馬錫五審判方式”是為人稱頌的司法審判方式。在陜甘寧邊區(qū)工作時,馬錫五經(jīng)常攜帶案卷深入基層,聯(lián)系和依靠群眾,調(diào)查研究,查清案情,實事求是、不拘形式、公平合理地處理了一系列長期纏訟不清的疑難案件,懲罰了違法行為,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提高了干部的思想水平,教育了當事人和群眾,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稱頌。馬錫五所創(chuàng)造的審判方式被稱為“馬錫五審判方式”,其核心就是走群眾路線,“司法為民”。〔46〕王立民主編:《中國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2頁。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這場司法改革,從1952年6月開始,至1953年3月結(jié)束,取得的成果為:第一,“舊法觀點”受到了批判;第二,“舊司法人員”被清除出了我們的司法審判隊伍,共有6000多人,而當時我國總的司法審判隊伍也只有27000多人;第三,所有舊司法人員,以及雖然不是舊司法人員但其思想受到舊司法觀點和舊司法作風影響的法律工作者,都接受了思想改造;第四,參照“馬錫五審判方式”,建立了一些便利人民群眾的審判制度,如縣設立巡回法庭,人民法院內(nèi)設立問事處、接待室(類似醫(yī)院的門診室),健全了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等;第五,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法學觀和國家觀在司法審判領域取得了支配地位。這場改革,雖然是董必武領導的,但由于當時我們黨在司法工作中的指導思想的偏差,有些結(jié)果也超出了董必武的想法。如將舊司法人員一刀切地清除出司法審判隊伍,造成了積案、錯案的增加。這一點董必武后來也意識到了,在1954年的幾次講話中做了反思?!?7〕何勤華:《論新中國法和法學的起步——以‘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與‘司法改革運動’為線索》,載《中國法學》2009年第4期,第137—138頁。

      (五)確立多元化解決糾紛的機制

      為了解決法院資源有限的問題,董必武又提出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設想,提出調(diào)解、信訪、仲裁和公證的形式,對案件進行分流,緩解法院的壓力。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社會中以訴訟機制為解紛中心的同時,重視發(fā)揮各種非訴訟機制的作用,將各種訴訟解決方法如訴訟、調(diào)解、仲裁、行政復議、行政裁決、信訪等有機銜接、互相補充、互相協(xié)調(diào)、合理分配司法資源,以有效解決紛繁復雜的社會糾紛的程序體系和動態(tài)的調(diào)整系統(tǒng)?!?8〕關保英主編:《簡明中國法治文化辭典干部讀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210頁。

      1.調(diào)解

      1954年,在政務院頒布的《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暫行組織通則》中,新中國首次確立了人民調(diào)解制度。調(diào)解是指在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及有關組織、行政機關、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和勸導協(xié)商,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和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促成有爭議的實體權(quán)利、義務達成協(xié)議、解決糾紛的活動?!?9〕章晨編著:《中國司法制度》,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頁。

      董必武認為,司法機關處理的社會矛盾可以分為人民內(nèi)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對于人民內(nèi)部糾紛,我們可以采取友好和諧的手段來解決。因為人民內(nèi)部糾紛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發(fā)生的,不是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所以應該以加強內(nèi)部團結(jié)、有利生產(chǎn)為目的,根據(jù)政策、法律,盡可能用調(diào)解、說服、批評教育的方法來解決,并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倡導新社會的道德風尚,來促進矛盾的根本解決?!?0〕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06頁。

      2.信訪

      信訪,即來信來訪,是指群眾通過來信、來訪的方式向公權(quán)力機關表達自己訴求的方式。信訪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堯時期,就設“進善旌”聽百姓建議,立“誹謗之木”,“使天下得功其過”;舜時,“置敢諫之鼓”,“使天下得盡其言”,并設“納言”一職,這是中國最早的信訪官。在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信訪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統(tǒng)治者更好地掌握政情民意,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這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為新中國的信訪制度提供了文化支撐。〔51〕復旦大學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編:《從中共黨史學治國理政——第三屆治國理政全國大學生論壇精粹》,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55—256頁。

      董必武認為,信訪工作很重要,因為處理來訪工作,是聯(lián)系群眾、實行審判監(jiān)督的一項重要工作。他認為法院要處理好人民來信。人民發(fā)現(xiàn)有問題的地方應該揭發(fā)出來,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應該敲個警鐘。我們?nèi)嗣穹ㄔ旱墓ぷ鲬撓蜻@個方向提高?!?2〕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92頁、第362頁。在董必武看來,群眾來信中好的是多數(shù),壞的是少數(shù)。他說道,寫信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積極地建議,這送給我們很好;一種是我們有缺點,給指出來,我們自己要檢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3〕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28頁。

      董必武提出,各級人民法院建立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來訪的工作。這是我們審判工作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方面?!?4〕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69頁。為了做好人民信訪工作,董必武強調(diào)法院領導必須高度重視。他建議,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在院長、副院長中,指定一人親自掌管這項工作,審查一些重要的來信,親自接見一些來訪的人員。在當前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要求下,處理來信、來訪的工作更占重要地位。人民法院只有認真進行這項工作,才能及時了解人民內(nèi)部矛盾,宣傳政策、法律,并發(fā)生調(diào)整某些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作用?!?5〕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09—410頁。

      3.公斷

      公斷處是董必武根據(jù)蘇聯(lián)的經(jīng)驗建議在我國設立的仲裁機構(gòu)?!?6〕前蘇聯(lián)關于公斷處的規(guī)定是在《國家公斷條例》第1條,關于設立國家公斷處的目的是這樣規(guī)定的,“為解決公有化的機關、企業(yè)和組織間的財產(chǎn)糾紛,以保證合同紀律、計劃紀律、經(jīng)濟核算制的鞏固,特設立國家公斷處”。參見[蘇]薩留巴、[蘇]頓吉:《蘇聯(lián)國家公斷制度》,吳傅頤譯,法律出版社1955年版,第8頁。董必武認為,為著便于解決政府各部門間或各部門所屬各企業(yè)單位間所發(fā)生的有關財產(chǎn)的爭議,國家除設立公證處外,還應設立公斷處,這是附設于行政機關的機構(gòu)?!?7〕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87頁。董必武所稱的“公斷”也叫“仲裁”,雙方在某一問題上發(fā)生爭議不能協(xié)商解決時,由第三者作出判斷式裁決,就是公斷。該第三者即為公斷人(亦稱仲裁人)。〔58〕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頁。

      對于公斷處如何設置,董必武提出,公斷機構(gòu)可以有國家公斷處,設于國務院下;有主管機關公斷處,設于政府各部門或各企業(yè)系統(tǒng)內(nèi)?!?9〕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87頁。還有一種叫公斷處,就是財經(jīng)機關在計劃經(jīng)濟上發(fā)生了糾紛以后不一定要到法庭去裁決,因為到法庭的手續(xù)比較繁重,到了公斷處,公斷人就可以把兩方面的情況問清楚,把問題解決了。這種公斷處的設置,我們還沒有建立,將來非要建立不可?!?0〕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213頁。

      4.公證

      公證是社會糾紛多元化解決的基礎性司法資源。〔61〕王強主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之公證價值》,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1頁。公證是公證機構(gòu)依據(j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按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而使之產(chǎn)生相應法律效力的活動?!?2〕關保英主編:《簡明中國法治文化辭典(干部讀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238頁。

      董必武是我國公證制度的奠基人,他認為,公證制度是認證機關團體和公民法律行為的一種良好制度。〔63〕董必武:《董必武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4頁。這個制度大有好處,有了公證處,如果在執(zhí)行合同中間公私雙方發(fā)生了問題,經(jīng)過公證以后,就可以把責任搞得更清楚,這樣做有很大好處, 可以保證國家不受損失?!?4〕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50頁。他認為,簽訂合同是一種契約行為,是需要法律保障的。我們現(xiàn)有的公證處不普遍,要進行公證的文件本來很多,但我們現(xiàn)在還只限于合同,而且多屬于公私間的合同,公家與公家、私人與私人間的合同,進行公證的還很少。

      董必武強調(diào),國家必須設立公證處,而且要解決公證人員的編制問題。董必武不僅肯定公證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而且還考慮到了人員編制問題,足可見他的人民司法思想的完整性。

      四、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時代性

      人民司法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之精華為具體參照,以新中國的司法實踐為依托。因此,它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必然。

      (一)中華優(yōu)秀法律文化的歷史傳承

      “人民性”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孔孟儒學強調(diào)“民為國本”的人文主義,把集體本位“民”作為國家的根本。所以要求統(tǒng)治者對“民”或“百姓”應施加“仁政”“德政”?!?5〕張晉藩主編:《中國古代司法文明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01頁。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又淵源于夏商周三代,中國古代“民本”一詞一般認為首見于記載三代史跡的《尚書》之中,偽古文《尚書· 夏樹·五子之歌》即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66〕韓星:《三代民本思想及其歷史影響》,載《中原文化研究》(第8卷)2020年第2期,第5—14頁。

      不止先秦,中國歷朝君王治理均有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如漢高祖在與儒生談話時就說:“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為天?!薄?7〕[漢]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中華書局2007年重印版,第八冊,第2694頁。漢文帝說:“先民后己,至明之極也?!薄?8〕[漢]司馬遷:《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中華書局2007年重印版,第二冊,第429頁。唐太宗說:“君依于國,國依于民。”〔69〕[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二,“唐紀八”,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三冊,第2321頁。明太祖說:“君天下者,不可一日無民?!薄?0〕《明實錄》卷五十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1033頁。清朝諸帝謹遵:“上合天心,下遂民志。”〔71〕[清]乾隆帝敕撰:《太宗文皇帝圣訓》卷二,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58頁。雖然董必武所說人民司法中的“人民性”和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接受了民本思想的精華則是肯定的。

      (二)新中國優(yōu)秀司法文化的開拓

      人民司法的核心在于建構(gòu)符合國家意識形態(tài)下的國家和人民滿意的司法思想?!?2〕沈瑋瑋、葉開強等:《人民司法:司法文明建設的歷史實踐(1931-1959)》,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89頁。人民司法思想是董必武的司法文明觀的重要體現(xiàn),其本質(zhì)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法的本質(zhì)、屬性、價值、作用等的科學理論、系統(tǒng)思想和基本觀點與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法治實踐相結(jié)合的思想理論產(chǎn)物,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法治思想領域的具體反映。

      人民司法作為中國特色的司法文化,其表現(xiàn)為:第一,以人為本。與資產(chǎn)階級法制及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不同,我們強調(diào)的人民司法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司法;第二,司法為民。人民司法的目的就是司法為民,為人民服務,司法機關是人民的公仆。

      (三)新時代的司法為民

      “司法為民”是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一個指導方針“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概括。它不僅是新時期司法工作和制度建設的新起點,也是對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揚光大?!?3〕

      新時期的司法為民,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中概括為“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法治元素融入其中、貫穿始終。在“八個明確”中,包括“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十一個堅持”中,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了深刻闡述,強調(diào)“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和重要保障”。〔74〕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仍然是新時期司法活動的宗旨,采用群眾路線的方法,做好新時代的司法工作。

      猜你喜歡
      法律出版社董必武文集
      董必武嚴律教子
      中外文摘(2022年20期)2022-12-17 13:01:44
      《熊鐵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董必武清廉為政
      新長征(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解密“東方經(jīng)驗” 奉獻“中國智慧”——法律出版社《人民調(diào)解工作輔導叢書》隆重上市
      解密“東方經(jīng)驗” 奉獻“中國智慧”——法律出版社《人民調(diào)解工作輔導叢書》隆重上市
      《郭漢城文集》簡介
      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American Media’s Political Prejudice of China And Its Effects
      西部論叢(2017年5期)2017-10-25 14:20:58
      Analysis of Fuzzy Words in Legal English
      SHOW| 东山县| 深州市| 思南县| 白水县| 呼玛县| 安岳县| 山东| 门头沟区| 东明县| 清涧县| 恭城| 洛川县| 化隆| 垦利县| 郸城县| 简阳市| 伊川县| 凤凰县| 曲麻莱县| 天祝| 苍溪县| 特克斯县| 财经| 中卫市| 甘肃省| 建水县| 堆龙德庆县| 灵台县| 临潭县| 新龙县| 正阳县| 兴义市| 霞浦县| 乌海市| 手游| 浑源县| 罗甸县| 公安县| 卢龙县|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