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閱讀水平的提高能夠幫助小學生從書中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以及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小學到高中語文的考試內容閱讀都是占比最高的部分,閱讀能幫助學生提高文化水平、增強文化鑒賞能力、了解文學知識。本文以如何在課堂上建構小學語文閱讀鏈接為議題,提出相關的實用建議。
優(yōu)秀的書籍是培養(yǎng)良好閱讀興趣的基礎,一本好書能帶來的效益是永無止境的。但是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范圍和類型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教師就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年級來選擇相關閱讀書目,在選擇前應該把書籍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以及是否能提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作為首要考慮前提,其次再去思考這些書能讓他們從中獲得什么樣的知識。
作為一至二年級的教師,首先要把握這些小學生的興趣傾向,小學生在一至二年級的階段正是喜歡色彩強烈,故事性強的書籍,而且在這一階段的他們對于詞匯的掌握不夠全面,那么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目時就要選擇一些內容相對淺顯易懂,附有注音并且圖文并茂的書籍,《安徒生童話》《月亮的味道》這些簡單易懂的書籍就是不錯的選擇。作為三至四年級的教師,這一階段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他們與五六年級的知識進行銜接,所以挑選的書本就要像《安妮的日記》《窗邊的小豆豆》之類的過渡性書籍和文章。作為五六年級的教師,那么就可以選擇一些富有深意的作品,比如《簡·愛》《傲慢與偏見》《草房子》等國內外名著和童話。
通過教師選擇與學生年齡相適宜的書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來開闊眼界,讓他們見識到從未領略過的風景,從書中切身體會到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價值體現,最重要的是還能讓他們積累寫文章的素材,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小學教材中會出現大量的國內外經典名著節(jié)選和古詩文,這些作品大多都比較難理解,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對作者或是文章人物的了解,就會產生這些文章很枯燥的想法。教師在這時可以將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衍生,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常識積累,促進學生對教材中的作者具備更加全面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作者是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本篇課文是她對于魯迅先生的回憶,通過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幾件小事來表達她對魯迅的懷念以及敬愛之情。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閱讀其他作者寫魯迅先生的文章,比如郁達夫《懷魯迅》、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來豐富學生對于魯迅先生的認識,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經歷,讓學生能夠對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其他的文章,在各個階段魯迅先生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魯迅先生的用詞用句都具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他的文章就像一柄利刃劃破了籠罩在當時中國的漆黑濃霧。
通過結合教材內容拓展閱讀書目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用更加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歷史人物,這樣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方式不再僅僅局限于書中作者的一面之詞,而是擁有更多人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有利于學生學會用全局觀看待事物,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能更加成熟,角度也能更加多樣化,從而訓練他們閱讀題的解答思維。
閱讀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學生能夠通過閱讀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認識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輕易見到的事物。然而現如今很多小學生都將閱讀視為老師布置的一項強制任務,每次在閱讀中都只是囫圇吞棗,無法從閱讀中獲得快樂,閱讀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營造氛圍,讓學生能夠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這就是訓練學生培養(yǎng)多樣的閱讀方式的好機會。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僅憑文字講解,讓學生憑空想象圓明園的景觀,學生一定會覺得無聊,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展開聯想,讓學生動筆試著畫一下圓明園的樣子,再運用多媒體展示圓明園在毀滅前和毀滅后的對比圖片,深度講解八國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無恥行徑,讓學生明白圓明園的毀滅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強烈的氛圍中感受《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所包含的情感。
通過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帶領學生解讀課文,可以啟發(fā)學生在書中如果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查找相關圖片和資料的方式幫助自己理解,這些圖片和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深層情感,讓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閱讀的益處,獲得情感上的深華。
綜上所述,教師在建構小學語文閱讀鏈接這個問題里可以運用三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是尋找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課外書籍,其次是搜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最后是學習多種閱讀方式和手段易于理解。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黃金時期,語文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幫助學生在語文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