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婷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華山幼兒園,江蘇蘇州 215000)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不斷滲透,教師愈加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開始關注幼兒道德品質和人格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期望幼兒在實現(xiàn)智力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適當?shù)膭趧?,能夠幫助幼兒樹立自覺意識,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1]。所以,為了讓德育落到實處,教師應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勞動的機會,促進幼兒勞動意識、勞動能力的提高。
活動目標是教師實施活動的指南,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基于活動目標的要求進行活動細節(jié)的安排,從而在精準落實活動目標的同時提高整體活動的質量。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也應認識到明確活動目標的重要性,并根據(jù)勞動活動的內容,為幼兒制訂合理的活動目標,使幼兒在落實目標的過程中,提升勞動能力,增強勞動意識[2]。此外,活動目標也可以成為檢驗勞動教育質量的工具,教師應予以重視。
以“穿衣服,系鞋帶”的勞動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活動目標的有效設計,引領整個勞動活動。透過對活動大綱的分析,教師可以明確“穿衣服、系鞋帶的方法”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內容。圍繞上述內容,教師確定如下活動目標:(1)知識目標,即引導幼兒掌握穿衣服、系鞋帶的方法;(2)技能目標,即利用布娃娃為幼兒滲透穿衣服、系鞋帶的技巧,使幼兒在為布娃娃穿衣服、系鞋帶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生活技能;(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即使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主動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并養(yǎng)成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隨后,教師可以上述目標為導向進行活動細節(jié)的安排,并在活動開始前為幼兒準備布娃娃、衣服、鞋子等材料,從而有效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
教師重視活動目標的價值,在開展勞動活動前主動為幼兒設定學習目標,能夠讓整個勞動活動更有方向性,也有利于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特殊的節(jié)日擁有特殊的含義,教師抓住節(jié)日的機會對幼兒進行教育指導,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提高活動質量。所以,在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也應把握“五一”勞動節(jié)的機會,引導幼兒認識勞動的類型,以及身邊的勞動模范等,促使幼兒對勞動人民產(chǎn)生崇敬之情,并從內心深處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意識,從而主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用自己的勞動行為為社會、家庭服務[3]。
例如,在“五一”勞動節(jié),首先,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收集與‘五一’勞動節(jié)有關的知識”的任務,使幼兒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認識到“五一”勞動節(jié)的由來、發(fā)展等。其次,在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搭建相互交流的平臺,引導幼兒在分享中加深對“五一”勞動節(jié)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各行各業(yè)的勞動人民,使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勞動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次,教師可以組織談話活動,鼓勵幼兒談談自己的爸爸媽媽,使幼兒在相互介紹中認識到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更加體諒自己的父母。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制作一些花朵送給勞動人民,說一些表達祝福的話語,從而進一步點燃幼兒對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
教師以節(jié)日為契機,向幼兒滲透勞動節(jié)的含義,并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的勞動模范,能夠激發(fā)幼兒對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不斷發(fā)展自身的勞動能力。
興趣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來說,幼兒會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釋放全部精力,并自覺參與到活動中;而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活動,幼兒會表現(xiàn)得缺乏興趣,參與活動的熱情不高。所以,為了全面調動幼兒勞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元素,讓幼兒自覺參與到勞動中。例如,角色扮演的活動不僅能營造輕松的氛圍,還能為幼兒搭建一個虛擬場景,使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自覺參與勞動。
例如,在“洗洗擦擦活動室”的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勞動熱情。在剛開始實施活動時,教師扮演“獅子大王”,而幼兒扮演各種各樣的動物,如有的幼兒扮演“小鳥”,有的幼兒扮演“猴子”,有的幼兒扮演“小魚”等。隨后,“獅子大王”發(fā)出指令:小動物們,一年一度的森林大會即將開始,為了讓森林大會更好地開展,我們需要打掃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整潔、美麗。然后,教師可以為幼兒示范洗抹布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緊接著,“獅子大王”請“小動物”們開展清掃活動,使“小動物”們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清掃自己的家園,從而讓活動室變得更加整潔。在幼兒清掃活動室后,教師也要指導幼兒清洗抹布,完成收尾工作,以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勞動的過程充滿趣味性。幼兒也會在深入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提高參與勞動活動的熱情,從而在提高勞動能力的同時,感受到勞動的魅力,主動增強勞動意識。
活動評價是勞動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4]。透過活動評價的形式,幼兒能夠切實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自己的進步,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勞動質量。在教師組織幼兒參與勞動活動后,幼兒會積極完成勞動任務,并形成一定的勞動意識。這一結果不僅反映了幼兒的勞動能力,還反映了幼兒的勞動態(tài)度等。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以便結合幼兒的勞動成果,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精準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
以“我能行”的勞動活動為例,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建“剝毛豆”“制作水果沙拉”“包湯圓”等多個活動,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自由選擇。在選定勞動形式后,幼兒會在活動中探索勞動的技巧,并利用自己的雙手完成勞動任務。當勞動活動結束后,每位幼兒都會獲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如參與“剝毛豆”的幼兒會得到剝好的毛豆;參與“包湯圓”的幼兒會得到制作好的湯圓等。然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搭建平臺,鼓勵每位幼兒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并讓幼兒介紹自己的勞動過程,以及在勞動中遇到的困難等,以便教師和其他幼兒對勞動成果及勞動成果背后的故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緊接著,教師可以和其他幼兒開展針對性的點評活動,促使幼兒從教師和同伴的口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學習更多的勞動技巧。
教師對評價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能夠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勞動成果,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在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并學習更多的勞動技巧,同時不斷提高勞動能力,增強勞動意識[5]。
總而言之,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進幼兒自覺樹立勞動意識,從而推動幼兒高尚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所以,在以后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時,教師也應將勞動教育放在關鍵的位置,并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等,組織幼兒開展恰當?shù)膭趧踊顒樱员阌變涸谟H身參與勞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魅力,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并自覺地樹立起勞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