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
(福建省石獅市實驗中學,福建石獅 362700)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樂器進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思維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讓學生明白樂器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不同運用方式,讓學生通過對樂器的學習、了解來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教師進行音樂教學做好鋪墊[1]。教師對樂器進課堂的教學需要從多方面開展,設計多樣的音樂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樂器的運用場合,通過多媒體對樂器進行簡要介紹,為學生普及樂器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先對樂器有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經費情況,購買或租賃樂器來演奏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樂器的演奏效果[2]。再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運用樂器進行演奏,讓學生實際接觸樂器,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舉辦音樂節(jié)、音樂周等活動,以提升學生的樂器演奏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
教師要想使初中音樂教學具有較高的效率,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樂器進課堂也是如此,教師若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口頭講解各種樂器,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很快就會使學生失去興趣[3]。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豐富樂器展示形式,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初步了解樂器的基礎上猜測相應樂器的名稱及其適用的場合,最后通過該樂器的一段獨奏進行獨到詮釋,提高樂器教學效果[4]。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某些演唱會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樂器對現(xiàn)場演奏氣氛、環(huán)境的影響,以此加深學生對樂器的理解,為樂器進課堂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櫻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樂器營造櫻花開放的唯美場景,讓學生清楚哪些樂器可以演繹該場景,如中國傳統(tǒng)樂器古箏、近代新興樂器吉他等。然后,教師對這些樂器進行簡要介紹,讓學生觀看相應樂器的演奏視頻,對于學生普遍喜愛的樂器可以進行深入講解,如吉他可分為指彈和彈唱。
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音樂作品的演唱視頻,長此以往,學生對音樂課堂會逐漸失去興趣,不再認真聆聽音樂,這對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是不利的[5]。因此,教師要經常更新教學方式,保持音樂教學的新鮮感,以保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一學期的音樂課中,教師可以輪流使用多種樂器演奏音樂作品,避免學生對某一樂器感到乏味[6]。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陽關三疊》是一首利用中國古琴進行演奏的曲目,教師可以自己或讓會彈古琴的學生進行現(xiàn)場演奏,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課堂參與度,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高效學習音樂,還能讓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樂器有所了解。又如,在教學第三單元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教師可以運用鋼琴演奏該樂曲,讓學生深切感受曲目所表達的情感,同時發(fā)現(xiàn)樂器的魅力。
音樂作品中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使用與音樂作品相匹配的樂器來演奏作品,正是探尋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同時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使學生學會使用不同的樂器恰當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6]。
但是,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自己演奏音樂作品,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校的硬件條件,指導學生親自操作某些簡單的樂器來演奏音樂作品,如三角鐵,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學習相關音樂知識[7]。
例如,在教學生較為熟悉的曲目時,教師可以使用電子琴進行伴奏,讓學生跟隨教師彈奏的曲調進行演繹。對于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歌唱祖國》,學生較為熟悉,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使用三角鐵等跟隨節(jié)奏演奏作品,讓學生親身體會樂器的魅力,積極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里開展樂器演繹活動,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樂器進行音樂表演,教師從旁指導,在鍛煉學生樂器演奏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對樂器不太了解的學生對樂器的學習興趣。
音樂教師可以與其他教師換課、調課,將某一年級的音樂課調至統(tǒng)一時間段,以開辦音樂周。在音樂周,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實踐活動,如樂器表演比賽,設置相應的獎項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賽,通過參賽學生對各種樂器的演奏,讓觀看的學生產生對樂器學習的興趣,同時營造濃厚的音樂氛圍,使學生親身接觸樂器,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8]。教師進行比賽排名時可以廣泛爭取學生的意見,讓聆聽的學生作為參評的一員進行投票。最后,教師可以讓投票選出的第一名學生分享自己在樂器及音樂方面的感觸,進而讓其他學生對音樂及樂器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音樂主題活動,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樂器來演奏音樂主題,使學生明白不同場景下樂器的運用方式是不同的,以及運用的樂器也是不同的,從而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樂器演奏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樂器進課堂是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有效途徑,樂器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樂器的教學價值,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教學樂器,從而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同時利用樂器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