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華英(長沙市北雅中學教師)
在記敘文中,有些句子往往包含深刻的意蘊,需要我們細細品讀,把握其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
理解句子含義,我們首先應(yīng)該鎖定句中的關(guān)鍵詞,然后追問“為什么”,或指出詞語的象征意、言外之意,最后準確概括句子要表達的情感。
我們先來看看,如何找出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
肖復(fù)興《窗前的母親》中寫道:“只要母親在,家里的窗前就會有母親的身影。那是每個家庭里無聲卻最動人的一幅畫?!边@里對“一幅畫”的理解就很關(guān)鍵?!耙环嫛笔怯黧w,本體是指窗前母親等待孩子歸來的身影。
史鐵生在《秋天的懷念》最后寫道:“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边@里各色的“花”其實就是“人”。花各有各的精彩,人也應(yīng)該各有各的精彩。在這樣肅殺的秋天,菊依然能夠熱烈綻放自己,其實就是暗喻人不管經(jīng)歷怎樣的磨難困境,也應(yīng)像這秋菊一樣怒放生命。從自然之景中汲取活著的力量,這正是當年母親要帶“我”去北海賞菊的原因,是母親對“我”頑強活下去的無盡期盼,這句話中也包含“我”對母親良苦用心的理解、感恩以及決定好好活下去的堅定信念。
魯迅先生《故鄉(xiāng)》中:“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這里的“高墻”是有比喻義的,它是指“我”和故鄉(xiāng)人之間的隔閡,“我”對故鄉(xiāng)的失望。要理解好這個句子,就必須解讀好“高墻”的含義。
“只要母親在,家里的窗前就會有母親的身影。那是每個家庭里無聲卻最動人的一幅畫。”理解這句話時,我們就應(yīng)該追問:為什么無聲卻最動人?“無聲”是指母親表達愛的方式是無聲的、沉默的,“最動人”是指這種偉大的母愛最打動人心。
宗璞《紫藤蘿瀑布》結(jié)尾寫道:“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崩斫膺@個句子的時候,我們就要追問:為什么會加快腳步?因為宗璞從紫藤蘿可能凋零枯敗、也可能生機盎然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走出了生與死的迷惘,獲得了前進的動力。
莫懷戚的《散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睘槭裁雌拮颖持膬鹤雍汀拔摇北持哪赣H就是“整個世界”呢?因為老小兩代人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這里體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與兒子深沉的愛與強烈的家庭責任感。
郴州市中考記敘文閱讀文章,畢淑敏的《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實》中,要求分析“曾祖的話說到這里,目光炯炯地看著祖父”中“目光炯炯”的深意。這里就要追問,曾祖為什么目光炯炯地看著祖父呢?因為這是曾祖父對祖父的期待、信任和鼓勵。當然祖父是讀懂了這道目光的,所以這也是祖父歷盡辛苦校勘古書的原因和動力。
席慕蓉的《燕子》中,她在南國的土地上看到小時候熟悉的“燕子”時寫道:“我抱著我的孩子,站在南園的阡陌上,注視著那一只黑色的安靜的小鳥,心中充滿了一種朦朧的歡喜和一種朦朧的悲傷?!薄皻g喜”與“悲傷”構(gòu)成矛盾。于是我們追問:為什么歡喜?為什么悲傷?因為在異鄉(xiāng)看到家鄉(xiāng)熟悉的“燕子”而“歡喜”;但睹物思人,看到“燕子”,想起了永遠逝去的外婆和遠離的故土,又難免悲從中來。這句話飽含作者對親人與故土深深的眷戀。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最后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边@句中“大約”是一種推測,而“的確”是一種肯定判斷。這個看似矛盾的表達中就蘊含深意?!暗拇_”,是因為孔乙己貧病交加的處境以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死亡一定是孔乙己的結(jié)局;“大約”一詞,說明大家并沒有想過去求證孔乙己是否真的已經(jīng)死去。因為大家對于他的命運并不關(guān)心,從而反映出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漠的社會現(xiàn)狀。
所以,記敘文閱讀中,分析句子含義時,一定要解讀好關(guān)鍵詞語,準確把控這些詞語傳遞的豐厚意蘊和復(fù)雜情感。
考點演練
苜蓿面
文/李鲆
①苜蓿草里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一般作為優(yōu)質(zhì)草喂家畜,豬牛都喜歡吃,吃了也容易上膘。父親說,喂了苜蓿,就不用喂精飼料了。
②在河南民間,每遇災(zāi)年,苜蓿便和其他野菜、樹皮、草根等一起成為填充饑腸的首選食物。
③一九六二年,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候,王屋山區(qū)一位年輕女子走了四十多里山路,到廠里去看望丈夫。丈夫下午下班,給她帶來兩個拳頭大的糠菜團。
④她不肯吃,因為知道這兩個糠菜團加上一碗菜糊糊,便是丈夫的晚餐,而丈夫晚上還要加班背礦干重體力活。
⑤丈夫笑道:“這是專門給你留著的。我們晚上加班有加餐,苜蓿面。什么是苜蓿面?就是雞蛋面嘛!哪來的雞蛋?我們活兒重,領(lǐng)導(dǎo)特批的?!?/p>
⑥她有點懷疑,晚上便悄悄去工地察看。遠遠見到一口破鍋架在三塊石頭上,熱氣騰騰,三四條漢子正圍在鍋邊,從里面夾出什么綠生生的東西往嘴里送。
⑦她走近,仔細看,便哽咽落淚了:那鍋里煮的,全是苜蓿草,沒有一根面條,更不要說什么雞蛋了。
⑧他們,便是我的父親母親。他們相偕相伴,已經(jīng)走過半個世紀,步入古稀之年。
⑨一九六二年的苜蓿是一段辛酸的記憶,卻溫暖和照亮了他們的愛情,以及,無盡艱辛歲月。
試著理解上文中第⑨段:“一九六二年的苜蓿是一段辛酸的記憶,卻溫暖和照亮了他們的愛情,以及,無盡艱辛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