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健翔(永州市第四中學高1924 班)指導點評老師/艾蘭英
少年,也許就是有知而無畏的率性,是欣喜于一切的那種好奇的樣子,是滾滾長江東逝水……
白云在天空中闊步閑游,清風在黃昏里低吟淺唱。天高云淡的,是你;蔥蘢蒼翠的,亦是你。
表弟第一次來武夷山,對一切都那么好奇。我第二次來這里,算是陪他吧。那些山山水水,如畫卷般。只是它們在我的腦海里,早已沉寂,成了無趣的黑影。這一年來,學習上的疲憊悄悄磨蝕著我。我被這現(xiàn)實的煙塵洗去了最后一點少年英氣。
人的情緒變化萬千,而那些山水的模樣和氣息,卻似亙古不變。
我理解表弟的雀躍。微暖的陽光在兩面高聳的巖壁間穿梭,他沒有見過;瀑布的轟鳴在幽長的峽谷里激蕩,是他第一次聽到。山水之間,著實可以讓人變得閑適、安然,有“四圍山色臨窗秀,一夜溪聲入夢清”之感。在這靜謐的時光里,我看見了自己曾經(jīng)的影子,類似于表弟現(xiàn)在的樣子——那些天真的事,在他的世界里趣味盎然。原來,此時的我已是暮氣沉沉。
我們穿過密密匝匝的人群,來到綠蔭掩映下的武夷精舍。八百多年前,這里書香盈室,桃李滿堂。一位位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從這里走出,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我在想,他們經(jīng)歷人世滄桑后故地重游,會是怎樣的心情?可是沒有答案。
這處精舍香火繚繞,潭影空心。大殿四周,古藤支起烏黑的瓦礫,斑斑駁駁,門柱上、墻壁上那些一撇一捺皆是沾染歲月的筆墨。殿內(nèi)古樸的桌椅散發(fā)清香,一尊偌大的朱熹像立在中央。
苦難并沒有使朱熹變得世故、狹隘,反而塑造了他質(zhì)樸的靈魂。他一生在世間的大小事里尋找答案,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以為后人所追求的思想,內(nèi)心始終閃耀著少年般的光芒,展示著赤子般的初心。少年感,在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四溢出來。而這些年,我忘了自己仍是少年,忘了意氣風發(fā)才是少年本色。
“愿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少年,也許就是有知而無畏的率性,是欣喜于一切的那種好奇的樣子,是滾滾長江東逝水……
我們從山頂歸來,已是滿天星斗。我們搭上竹筏。四面響起漁歌,仿佛聲聲傳承千年、清純質(zhì)樸的少年吟詠。竹筏輕快,漁歌輕揚,江面載著可觸可感的少年感。
點評:作者構(gòu)思精巧,匠心獨運。文章從“我”游武夷山時的疲憊說起,再通過表弟的青春活力表現(xiàn)“我”的些許觸動。接著以朱熹塑像為情感觸發(fā)點,感悟到不屈不撓的少年風采。文章首尾照應,結(jié)尾處余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