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酷愛讀書。通過閱讀,他了解了自己民族的歷史,以及自身所處時代的苦難。近代中國的落后現(xiàn)實震撼了他,也激發(fā)了他深深的家國憂思以及救國救民的責任心。
1910年秋天,十七歲的毛澤東離開老家前往湘鄉(xiāng)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臨行前,他寫下:“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币源讼蚋赣H表達自己一心求學、胸懷四方的志向和決心。第二年春天,他來到長沙求學。
因為想啟發(fā)民智,所以做小學教師成為了毛澤東最初的人生理想。1914年秋季,毛澤東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本科第八班就讀。在這里,他認識了被他稱為“道德高尚,印象最深”的楊昌濟先生;斷指血書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告訴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徐特立先生;認為他最勤奮、最有天分,所以對他要求極高的袁吉六先生……此外,他還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良師益友促使他確立了改造落后中國的志向。
毛澤東曾提交一份《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終身志業(yè)調查表》,在“終身欲從事之事業(yè)”欄目下填寫了“教育事業(yè)”。但經(jīng)過學習,他發(fā)現(xiàn),想要拯救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有更急切的事情要做。
1921年夏天,毛澤東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后,他投身到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中,并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
一百多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立志出鄉(xiāng)關”、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少年,始終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