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煜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大同中心幼兒園 福建 廈門 361100)
正所謂“生活即教育”,該教育理論提倡將學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與大社會里去。許多教育名家一致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知識寶庫、是最好的指導老師。通過與自然環(huán)境的親密接觸,可以很好的促進幼兒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釋放幼兒天性。新教學時代背景下,幼兒教師需要大膽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勇敢探索;旨在通過新奇、富有野趣的戶外活動來讓幼兒懂得童年的美好,使其快樂成長、健康成才。本文對體驗野趣,釋放天性,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旨在通過實踐為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幫助。
1.1 新課改的必然需求。當前,新課改正在深入推進之中,并同時對我國幼兒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要求。要求幼兒園教育教學充分貫徹“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理念,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幼兒發(fā)展自主性以及能動性的展現(xiàn)與突出,為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國內(nèi)外許多學前教育專家一致認為運動的缺乏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一定影響。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也曾提出幼兒教育應注重幼兒體能的培養(yǎng),使其身體強壯、心智發(fā)達,為其今后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基礎。由此可看出開展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教學活動的積極意義。
1.2 幼兒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秾W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學前教育應鼓勵幼兒去到大自然去嘗試新奇、野趣的體育運動。”換言之就是帶領幼兒親近大自然,讓幼兒在大自然中運動;以此來彌補新時代兒童因自然環(huán)境的缺失而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3-6歲學前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還指出,幼兒園教育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同時應在運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幼兒自主活動,幫助幼兒積累運動經(jīng)驗。特別是在大自然中的運動,幼兒教師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開展多樣化野趣體育活動?!鄙鲜鰞?nèi)容明確的表明了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教學活動開展的必要性。
2.1 科學規(guī)劃區(qū)域,營造良好野趣運動氛圍。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需要科學規(guī)劃區(qū)域,為幼兒營造良好運動氛圍。眾所周知,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喜歡追逐、打鬧;但由于其腿部肌肉不發(fā)達,所以在玩耍奔跑過程中容易摔倒;為避免傷害到幼兒,教師在選擇戶外野趣活動場所時應盡可能選擇一些自然、安全、便于觀察的區(qū)域,如草地、樹林等區(qū)域。同時,教師還可根據(jù)具體的活動場所設置戶外活動[1]。
如,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活動中,教師選定小樹林為活動場所,這個時候教師則可以根據(jù)幼兒實際運動發(fā)展需求設置戶外運動——情境性角色扮演。所謂情境指的就是運用相關故事角色、情節(jié)等貫穿整個活動場所。此種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既符合幼兒身心特征與思維水平,又可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提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幼兒日常所喜愛動畫片來進行角色或情節(jié)設計。例如教師設置“小小哨兵”角色扮演游戲情境;將小草堆作為堡壘,將棉制小沙包作為手雷;引導幼兒開展“對壘作戰(zhàn)”游戲。又或者教師可利用小樹林的天然環(huán)境設置“采蘑菇”游戲,運用樹枝、稻草等道具設置小河(樹枝),爬過山坡(草堆)采蘑菇,最后返回……借助天然場所開展趣味化游戲活動,可以很好的讓幼兒充分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體驗到戶外野趣運動妙趣。
又例如,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活動中,教師選定細沙地為活動場所,這個時候教師則可以結合幼兒某項運動發(fā)展需及身心年齡特征設置傳統(tǒng)運動項目,具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傳統(tǒng)民間游戲,例如請兵點將、木頭人、拔河、老鷹捉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第二類為帶有特定功能傳統(tǒng)游戲材料的運動,其中所使用材料有風箏、沙包、風車、水桶、塑料制鏟子等等;這些材料能夠很好的滿足幼兒們的實際運動發(fā)展需求。且這些材料都是幼兒們?nèi)粘I钪谐3R姷降?,具有多樣化玩法。在完成游戲材料投放之后,教師需要進行玩法示范,從而讓幼兒可以對基本的玩法進行了解與掌握,達到積累運動經(jīng)驗的目的;而在實際活動中,幼兒還能夠實現(xiàn)多樣化玩法的創(chuàng)新。在上述兩項活動項目中,幼兒可以充分玩耍、奔跑,釋放自身天性,使幼兒在追逐、競技中得到運動能力的提升。
2.2 野趣材料的多維度運用,激發(fā)幼兒自主運動興趣。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想要幼兒充分參與進來,那么則需要有效激發(fā)幼兒自主運動興趣;而野趣材料的多維度運用則能夠幫助教師實現(xiàn)幼兒自主運動興趣的激發(fā)。當然,在進行材料挖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把握材料的趣味性與自然性、層次性與組合性[2]。
所謂的趣味性指的是尋找能夠有效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且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征的材料[3]。如戶外野趣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活動場所投放一些較為簡單、便于操作且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材料;例如竹制小蜻蜓、竹席、竹筐、竹笛等等;又或者,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興趣愛好引導幼兒開展廢物改造活動,并融入動漫、卡通元素。例如,利用廢舊紙箱制作“房屋”、“樹洞”等;利用稻草制作稻草人等等。
在文章一開始就向大家說到過“野趣”即山野的情趣,那么野趣的材料也應該是“山野化”的,教師應該利用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材料來開展野趣戶外運動教學,例如竹子、斷落的樹枝、秸稈等等;這些原生態(tài)材料都可以經(jīng)過加工變?yōu)橛變核矏鄣耐婢呋蜻\動工具,且如此一來既能夠讓幼兒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能夠讓幼兒與大自然更加親密的接觸。例如在戶外野趣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秋收后的稻草加工制作成稻草人、草燈、草倉、草鞋等等;可以利用春天的柳枝制作成草帽、花環(huán)等等,以此讓幼兒在“小小哨兵”角色扮演中裝扮自己。這些材料的運用根本不需要教師做任何示范,孩子們自己就會玩出很多新奇的玩法,使其積極主動的投身到戶外活動當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尊重幼兒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因為每一名幼兒之間的發(fā)展速度與所達到的水平都是不同的,特別幼兒之間運動方面存在的水平差異更是明顯;因此,在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尊重幼兒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同時還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來進行活動材料的投放,以供幼兒選擇。例如,在進行戶外跳躍運動時,教師應設置不同高度的竹竿;又例如在進行戶外鉆爬運動時,教師應設置不同高度的鉆爬網(wǎng);這樣一來才能夠保證所有幼兒都能夠找到適合自身水平的運動,同時又可以給一些喜歡挑戰(zhàn)的幼兒提供高難度運動,使其體驗到成功。
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既需要注意材料的利用率,同時也需要注意活動內(nèi)容和活動形式的多樣化與豐富性;如此才能夠在調(diào)動幼兒參與激情的同時滿足幼兒的實際運動發(fā)展需求。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要求教師注重材料的組合性。例如可以將平衡練習中運用到的扁擔與投擲游戲中運用到的竹籃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則可以誕生一種全新的玩法與游戲運動。例如可以在扁擔的兩端分別掛上竹籃,讓幼兒展開挑扁擔的游戲。教師還可以加大難度,分別在竹籃中裝入一定量的物品,讓幼兒之間進行合作,共同挑擔前進。又例如,可以將矮木樁與竹竿結合在一起,讓幼兒進行跳躍運動。在材料組合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參與進行,讓他們自己選擇材料進行組合。
2.3 給予幼兒開放性指導,促進幼兒發(fā)展。眾所周知,幼兒身心年齡偏小,其身體各方面尚未發(fā)育完善,如神經(jīng)系統(tǒng)、大腿肌肉群等等;但同時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中,如果教師想要切實的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那么則需要給予幼兒以指導,密切觀察幼兒活動;通過適當參與、鼓勵啟發(fā)來促進幼兒自主發(fā)展[4]。
例如,在上文我們所講到的“小小哨兵”角色扮演游戲情境中,若一味的讓幼兒們相互對壘,可能會導致幼兒對游戲喪失興趣;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fā)生,幼兒教師則需要通過適當參與給予幼兒以指導,強化幼兒活動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紙箱道具扮演相關動漫怪獸,當幼兒看到怪獸出來時,非常的興奮與害怕;都在積極抵抗怪獸的來襲。在這一過程中,既保證了幼兒的自主參與興趣,又達到了鍛煉和運動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也實現(xiàn)了活動內(nèi)容的豐富,保證了野趣戶外運動教學有效性。除適當參與之外,教師還需要給予幼兒以適當鼓勵和啟發(fā),因部分體育活動對幼兒而言有一定難度,因此幼兒會產(chǎn)生一定膽怯心理;此種情況下,教師則需要給予幼兒以鼓勵啟發(fā)。例如在走扁擔平衡木時,很多幼兒都不敢嘗試,這時教師則需要鼓勵幼兒,并給予其啟發(fā)和幫助,如可以一邊走一邊抓著繩索;在鼓勵、啟發(fā)和幫扶下,幼兒們都能夠獨自完成扁擔平衡木的練習。在戶外運動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給予幼兒以自我點評空間與平臺,鼓勵和引導幼兒將戶外運動活動過程中的經(jīng)歷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尋找幼兒身上的長處,并鼓勵幼兒進行演示,以此來強化幼兒運動信心與興趣,為今后的戶外運動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應遵循幼兒天性和身心發(fā)展特征,以促進幼兒身心快樂生長、培養(yǎng)幼兒堅定意志、尊重幼兒天性為教育目的。幼兒園野趣戶外運動活動的開展,則可以促進上述目標的實現(xiàn),在充滿自然氣息與情趣的場所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