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晴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錦華幼兒園 江蘇 昆山 215300)
美術是一門是視覺審美為主要特征的藝術類學科,對提升幼兒的審美感受和體驗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幼兒美術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將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維一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幼兒美術教學變得趣味無窮,幼兒通過美術學習也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審美感知能力和美術修養(yǎng)。為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積極、深入探究信息技術與幼兒美術活動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使幼兒通過美術學習情操能夠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建立和完善。
在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激起幼兒的學習熱情與繪畫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幼兒聽、畫、說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進而使幼兒懷著飽滿熱情積極投入到美術活動之中,提高美術教與學的質量。
在美術活動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情境,新穎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的繪畫熱情。如在教授“魚類形象”的創(chuàng)作方法時,教師使用了視頻、圖片與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創(chuàng)造情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接下來的繪畫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觀看多媒體呈現的視頻、圖片的基礎上,激起了幼兒表達的欲望,他們積極主動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并把魚的形象描繪出來。有些孩子對魚的形象想了解更多,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海底總動員》中的某些片段,以其中的魚類形象為載體使幼兒對魚的形象了解得更加詳細具體。在此基礎上教師示范繪制魚的形象,幼兒可以跟著教師一起繪制。在美術活動中,我們除了培養(yǎng)幼兒的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以美術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有的教師在示范活動結束后,又為孩子們展示了魚類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玩猜一猜的游戲,看誰能猜出是哪種魚,并說清自己的理由,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鑒別能力。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常常通過手工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他們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提升他們的美術經驗。但是平時在開展手工活動時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其中向孩子們講述手工活動的步驟就是一個難點。如果只是用單純的語言來講解操作步驟,對于材料簡單的手工活動還比較容易,一旦涉及復雜的材料、較多的步驟,就會給講解帶來難題,為孩子們掌握具體的操作步驟帶來困擾。假如教師講解不到位,孩子們將更難以掌握與理解。在手工活動操作步驟講解方面,如果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高質量的講解課件,并使用動畫的形式展示手工操作的每一個步驟,孩子們將更加樂于聽講,也更容易掌握手工操作的步驟。如在以“小狗”為主題的折紙活動中,教師便使用電子白板播放了手工操作的課件,主要是使用圖示以及小視頻來分解操作步驟,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點擊不同的操作環(huán)節(jié)視頻,通過反復觀看掌握操作的方法,同時孩子們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發(fā)揮想象折出自己心中的小狗,以促進手工活動的創(chuàng)新。同時,在美術手工制作時,幼兒間也經常會進行交流,因此而忘記了活動伊始教師講述的操作步驟,而此時教師也可以使用回放功能讓孩子們重新學習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實現了手工活動的有序開展,使手工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為幼兒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美術活動中,對幼兒作品進行多元化評價至關重要,也是提升幼兒審美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以激勵為主,并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和多種形式,激勵幼兒自信心,提升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欲望和激情,發(fā)掘創(chuàng)作潛能,在此過程中多媒體起到了助力的作用。比如在進行手工《鵝卵石大變身》活動中,由于幼兒對鵝卵石不是特別熟悉,我通過信息技術介入教學,播放活靈活現的鵝卵石的“生活”視頻,然后通過PPT把鵝卵石的形象和各種動物形象巧妙結合起來,使幼兒創(chuàng)作有據可依,當他們創(chuàng)作的惟妙惟肖的各種造型的鵝卵石“動物”新鮮出爐后,我把多媒體和數碼相機結合,把他們作品上傳,使大家能更細微的觀察到同伴的作品,教師也便于點評,通過同伴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不但使他們增強自信,還有效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在探索求知中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信息技術可以說是幼兒美術活動的催化劑,可以豐富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和素材。幼師要把信息技術和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相融合,利用專業(yè)繪圖軟件和動畫片,培養(yǎng)幼兒的色彩想象力和美術創(chuàng)造力,鼓勵幼兒拿起畫筆,表達自己的情感,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育和啟發(fā)幼兒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