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競 湖南軟件職業(yè)學院
中國地理環(huán)境各異,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qū),天然的地理格局導致了教學模式的封閉。各大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各個學校之間交流甚少。當然,這種模式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地理環(huán)境,更與當?shù)氐慕洕h(huán)境有著不可分割的因素。當?shù)貙W校培養(yǎng)的人才主要供應于當?shù)仄髽I(yè),這也就導致了學校在培養(yǎng)財會人才時優(yōu)先考慮本地訴求,滿足本地訴求的同時又提高了本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何樂而不為呢?但是,隨著交通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動車、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的不斷優(yōu)化,從東部到西部的路程時間縮短至幾個小時,學生們有了更多的企業(yè)去選擇,西部學子更愿意前往東部發(fā)達城市就業(yè),但是在封閉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的學生難以適應快節(jié)奏的生活。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封閉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人才與宏觀需求之間的不匹配。
當前社會以經濟發(fā)展為主流,各大院校都在開設財會課程,再加上學子們更傾向于選擇財會,高職院校看到財會課程有如此吸引力后,大面積開設財會課程,最終呈現(xiàn)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甚至部分高職院校直接改名為xx會計學院或者xx經濟學院,但是僅進行了改名,卻沒有對校內的教學條件進行針對性地改善,大面積招收財會學生,大面積招聘財會教師,不對教師進行綜合考量,只要懂得基本的財會知識就可以應聘,這種現(xiàn)象在各大高職院校中屢見不鮮。這以上的種種因素導致了財會課程開始的隨意性,換句話說,只要有人選財會,就會有課上。
各大高職院校評定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評定方式過于單一。但是這確是目前社會對于財會課程評定最為推崇的一項。國家與社會在進行教學成果評定時,往往也是“慈母式”評定,看到學習成績比較理想進行放寬式處理。也正是這種原因,學生在學習時過于的注重成績,而忘了學習最基本的知識,考前突擊,考中作弊,考后補考??纪暝嚭笤龠M行提問時,學生依然不知道所學習的知識,我們應該細細考慮,這樣的學習是我們所推崇的學習嗎?這樣的大學生是社會所需要的嗎?
大學生該如何上課?這是困擾所有高職院校的一大難題。技能導向型人才可能有具體的方式,可以帶他們去工廠實踐,那么財會人才呢?難道要帶他們去會計師事務所或是企業(yè)進行實踐嗎?賬目問題可是大問題,沒有一家企業(yè)會騰出這樣的賬目來交給實習生的。所以高職院校對于財會專業(yè)的學生都是單一的上課、做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會有一些學生不愿意上課,那么到考試的時候也就會選擇作弊或者補考了,這樣的畢業(yè)生到了社會上不參與財會工作還好,一旦參與財會工作必定會導致財務上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時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學校是學生的第一教育場所,高職院校不進行徹底的改革是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當前,各大高職院校的改革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改革缺乏動力,或者說缺乏內推。所以,改革是最根本的方式。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現(xiàn)的重點是教師。師資是培養(yǎng)人才的關鍵,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與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積累十分重要。各大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地鼓勵教師考取行業(yè)內含金量較高的財務證書,比如精算師、ACCA等證書,同時要積極組織學生與老師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評,要讓學生在學校時期就樹立下考取證書,將知識轉化為財富的目標。還應當幫助教師與企業(yè)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讓教師積極參與企業(yè)財務工作,積累實踐經驗,并借助企業(yè)的社會地位組織企業(yè)財務人員與學校進行深入的交流,讓一線工作人員進入課堂,讓學生深入一線的緊張工作中。說到最重要的師資條件這里,各大高職院校應當借助自身的社會地位從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各大企事業(yè)單位的高級財務人員聘用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或者開設講堂的形式向學生傳遞財會知識。
如何能夠提高財會課程有效性,學生是具體實踐者。所以,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才是提高財會課程的根本之道。但是不可否認的一件事就是,能夠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的自控能力相比于本科生而言是有差距的,這一點是需要承認也是必須要認清的事實。所以更根本的是提高學生的自控力。作為老師,應該都明白一件事情,課本上的知識是淺薄的,是基本的理論公式,學生在自學的情況下是可以掌握的,這也就意味著,教師上課的內容其實就是將書面用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口頭語,再稍微延伸一點,這是所有學生都能接受的?;谶@一理論,我們亦可以說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是檢驗課程有效性的根本之法。那么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能力呢?外在動力始終是客觀條件,內在的改變才是提升的根本。學校要在開學時對學生進行摸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向學生說明社會競爭的殘酷性,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改變自己。有條件的學??梢栽诖笠蝗雽W時就進行社會實踐,將學生放在企業(yè)中實習,工資按時發(fā)放,看看他們能否應對當前的財務問題(當然,認真學過財務知識的畢業(yè)生對于這些財務問題是有了解的,但是對于不認真學習的畢業(yè)生而言,知識空白如大一新生)。
現(xiàn)在是信息化社會,硬件設施是最重要的,如何在信息化社會中保持信息的及時性,如何保證學生的競爭力是關鍵。加大學校的硬件投入,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及時掌握社會信息。當然,光有硬件設施的投放還是不夠的,更應該做的是讓投放的硬件設施能夠充分利用起來。當前,各大高職院校雖然都設有多媒體教室,但是真正能夠利用起來的高校屈指可數(shù)。實現(xiàn)財會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就要求要構建網絡教學平臺一體化,而網絡平臺一體化就是把財會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有效結合,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此來加強對財會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教學,促使學生畢業(yè)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上的工作崗位,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一體化網絡教學平臺是基于互聯(lián)網來整合教學資源,讓教學資源更加完善,避免學生長期學習陳舊、固化的教學內容。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財會專業(yè)知識,這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不僅如此,通過構建教學網絡平臺還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教師可以通過微信、釘釘?shù)溶浖蛯W生進行溝通,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狀態(tài)下,網絡教學尤為重要。在2020年初,教師通過釘釘軟件向學生布置作業(yè),檢查作業(yè),不分時間地點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更增加了學生的緊張感,這不同于往年學生只需要在假期結束時進行補課,這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教學。
班級內的競爭是推動學生個人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通過成立班級獎學金,對能夠認真回答老師問題,能夠認真完成課后作業(yè),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進行獎勵,去除成績因素。在學校層面要設定團體獎,對于在教學實踐中能夠提出建設性問題的個人或團隊進行獎勵。
當前,高校之間信息并不對稱,尤其是中西部之間。為更好地推動財會課程的有效性,高校之間及時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當前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方式如出一轍,但是在大同中又有小異,取長補短是良藥。適時組織學校之間的財務比賽,通過比賽的方式將各自學校的課程進行展示,讓學生學到不同的財務知識,是提高財會課程有效性的一大手段。
21世紀是人才的競爭,是經濟的角逐。財會作為單個經濟體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必須做出針對性的改變,而提高財會課程有效性就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各大高職院校應該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積極動用社會關系,吸引企業(yè)來學校授課,鼓勵師生走出校園,將課本知識融入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升華實踐經驗;作為學生,更應該克服過去的懶散狀態(tài),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課堂上積極學習理論,在休息時間積極參與企業(yè)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