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游戲伴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它不僅僅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活動,更多的是為了迎合人類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掇o海》對游戲的解釋是“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這一定義說明了游戲的兩個基本特性:其一,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其二,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和刺激程度有直接聯(lián)系。正是因為游戲的這種特性,《美術教學實施指南》明確提出了美術教學要體現(xiàn)參與性原則。“美術教學過程主要是一個在教師啟發(fā)和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美術的過程,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真正的美術教學?!逼涮貏e提到了要“利用相關的游戲有效地吸引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參與美術活動。通過游戲,學生開始從實物世界走入符號、圖形、色彩的世界,在游戲中對美術產生了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中國畫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部分教師對中國畫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部分學生對中國畫接觸較少。一些教師為了追求短時間內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在開展中國畫教學時以“灌輸式”的技法訓練為主。這種忽視學生主動體驗、自主理解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以致部分學生離開課堂就不會畫中國畫,對中國畫學習存在畏難情緒,缺少持續(xù)學習的動力。為了讓中國畫教學走出困境,筆者認為,在小學低年級中國畫教學中開展輕松有趣的“水墨游戲”不失為一種新的有效途徑。在其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游戲要有趣。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人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中國畫教學的內容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并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呈現(xiàn),那么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愿意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體驗學習中國畫的樂趣。
教學過程特別強調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和共同體驗。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在設計游戲時,教師應精心構思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降低教學難度,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減少量化的指標,更注重質性的評價。
美術教學的關鍵是要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意識、審美品位等的發(fā)展。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將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那么這樣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因此,“水墨游戲”應該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在這個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智慧以及獨特的個性,為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好鋪墊。
在上述框架內,教師可以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智慧,精心安排教學,科學運用方法,從而將“水墨游戲”靈活地應用于小學低年級的中國畫教學。教師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設計。
創(chuàng)作中國畫的工具種類豐富,歷史悠久,人文內涵濃厚,小學生由于平時接觸中國畫工具較少,所以往往對中國畫工具的使用既陌生又興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學生熟悉并喜愛中國畫工具是他們學好中國畫的前提。如果教師只是一味講授中國畫的技法,而不讓學生主動體驗,往往難以讓學生真正地熱愛中國畫。在體驗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不注重教學方式的使用,也會使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拋開顧慮,大膽探索,體會中國畫所用材料的獨特效果。如水墨在宣紙上的暈染效果是中國畫特有的,也是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學生天性喜歡玩水,水與墨的細微變化會讓他們興奮不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調試水、墨的不同比例,拋開具體的形象自由發(fā)揮,發(fā)現(xiàn)墨色的深淺變化,觀察什么樣的墨色方便勾線,什么樣的墨色方便暈染,濃墨和淡墨混在一起會有怎樣的效果。通過這些水墨游戲,學生在無拘無束的體驗中了解了焦、濃、重、淡、清不同墨色的效果,在潛移默化中理解了中國畫“墨分五色”的概念。教師在此過程中的啟發(fā)和總結也十分重要。教師要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欣賞中國畫作品,分析畫家是如何運用各種墨色效果的,不同的墨色可以用來表現(xiàn)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用水墨表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這樣一節(jié)課上得輕松、扎實而又富有成效,學生自然會喜歡上中國畫。
除了掌握工具的方式和習慣不同,部分學生對于學習中國畫存在畏難情緒還因為中國畫在創(chuàng)作時不易修改,一筆畫錯,整幅作品就失敗了,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高。因此,降低創(chuàng)作中國畫的難度,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體會“零失敗”的創(chuàng)作,對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尤為重要。教師要在了解低年段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科學地設計易于學生表現(xiàn)的中國畫形式,讓學生體會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滴一滴墨在水中化開,再用宣紙吸附的方法感受水與墨產生的肌理效果;在疊好的宣紙上用墨汁與水暈染,將宣紙展開后創(chuàng)作黑白花布;等等。輕松的形式與不確定的創(chuàng)作效果使每名學生都樂于嘗試并能輕松完成創(chuàng)作任務,這更符合低年級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知習慣,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中國畫的基本特性。教師還可以在中國畫的表現(xiàn)媒介上拋開傳統(tǒng)紙張的束縛,讓學生在扇面上畫,在瓶瓶罐罐上表現(xiàn)青花瓷效果,或者在紙盤、石頭上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出中國畫的實用性,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創(chuàng)作心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感受,積極參與,使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充滿趣味。
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必須以生活實踐為源泉。古今中外,成功的藝術作品往往都遵循了這一原則。一個題材要想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熱情,那必定與創(chuàng)作者的感悟和認知經驗有關。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提前設計每節(jié)課的繪畫主題,剝奪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能否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入自主創(chuàng)作的氛圍往往考驗著教師的智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掌握舉一反三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授之以漁”的目的。如在教授“畫水果”這一內容時,學生對于一些水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學的第一個難點為如何引導學生用中國畫的方式表現(xiàn)水果。通過教師對于一種水果的繪畫演示,學生發(fā)現(xiàn)其他水果只是在顏色和大小上有所不同,繪畫的方法往往是相似的。學生通過實踐,很快掌握了多種水果的畫法。這種方法由于是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的,學生對其的掌握就顯得尤為牢固。教學的第二個難點是如何構圖。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擺放水果并討論哪種構圖好看,教給學生欣賞范畫的方法,使學生了解中國畫構圖的疏密關系,從而讓學生既知道如何畫水果,又知道在哪里畫水果。這節(jié)課的基本目標就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
之所以說中國畫是突顯人文性的繪畫種類,是因為中國畫作品中往往蘊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個性特點。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中國畫時,要告訴學生中國畫作品應富有內涵而不能流于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多欣賞大師的繪畫作品,如齊白石的《不倒翁》、徐悲鴻的《雄雞》等,讓學生敢于通過畫面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時,中國畫又是一個兼容并蓄的畫種,其將文字與畫面緊密聯(lián)系。教師可以讓學生為自己的畫作題詩,通過文字的補充使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作為中國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印章,其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構圖方法等角度入手,將詩、書、畫、印等中國畫的組成要素充分融入畫作,使作品更加豐富而完整。
在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主觀意識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過程中,小學生往往以自己的喜好和所思所想為創(chuàng)作的依據(jù)。教師如果將成人的主觀想法強加于學生,往往會限制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從而違背美術是人類表現(xiàn)自身意識的載體和途徑的功能。因此,教師應采取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美術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手段。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靈活性和發(fā)散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不同知識的關聯(lián),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在蘇少版美術一年級《水墨游戲》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用筆蘸墨和水隨意描畫,再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些留在紙上的印跡像什么,可以如何添畫。在教師示范后,學生了解了想象添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形象。學生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使水墨印跡形成多種形態(tài),進而充分感受創(chuàng)作中國畫的樂趣。
這樣,中國畫教學就形成了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氛圍,能夠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拓展,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記憶、聯(lián)想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很有益處。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應該學會傾聽,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在課堂上,教師的評價并不只是針對學生技能水平的單一評價,而是從作品的創(chuàng)意、作品表達的思想、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做出的多元評價,這充分體現(xiàn)出評價標準的多維性和多級性。在每一節(jié)課后的展評中,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程度,鼓勵學生將作品放入“美術作品檔案袋”,方便學生比較自己在不同時期的作品。教師應肯定學生作品的獨特構思和表現(xiàn)方法,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學生在低年級學習水墨畫是有積極作用的,這對他們將來養(yǎng)成較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中國畫素養(yǎng),實現(xiàn)中國畫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觀念,使中國畫教學在美術基礎教育領域綻放其應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