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行/紹興市檔案館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同時也是貫徹落實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檔案資源建設的意見》,推進“革命紅船起航地”檔案資源建設的重要之年,紅色檔案資源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紹興市檔案部門自覺提高政治站位,把收集和開發(fā)利用紅色檔案資源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及早部署、迅速行動,采取市縣聯動、館際協同、廣泛摸排、多途徑采集與搶救保護等方式,不失時機地推動紅色檔案資源收集利用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紹興是全國首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也是一座擁有光榮傳統的革命之城,早在1921年春,上虞籍革命者葉天底已把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傳入紹興;1923年7月,中共紹興(黨、團)地方支部在紹興縣城龍山倉頡寺成立。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始,紹興涌現出了俞秀松、張秋人、葉天底、梁柏臺、宣中華等許多知名的革命志士。在紹興大地上也曾發(fā)生由共產黨領導的聲勢浩大的蕭紹農民運動、紹興縣錫箔工人大罷工、金蕭支隊敵后抗日、新四軍討田戰(zhàn)役、石璜繳槍等革命事件。據統計,在紹興境內,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與國內外敵人開展頑強抗爭留下的革命遺址有169處,其中列入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文保單位的有70處,紹興全市列入中共黨史人物傳記的革命先烈有144人。盡管全市紅色檔案資源十分豐富,但一直存在著數量不清、存放零散、保管不善、保護不力、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為此,紹興市檔案部門從三個方面著手,強化對全市紅色檔案資源建設的統籌與協調。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紹興市和各區(qū)(市、縣)檔案局(館)分管檔案資源建設的領導及處(科)室主要負責人參加,視情邀請紹興市黨史部門、文博部門的領導,民間紅色藏品館相關人員和紅色收藏愛好者參加,統籌各方力量協調區(qū)域紅色檔案資源歸屬與流向問題,進行紅色檔案資源的共建共享,定期協商解決紅色檔案資源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二是建立紅色檔案館際協作編研機制,紹興市檔案館與6個區(qū)(縣、市)國家綜合檔案館實行紅色檔案資源共建、成果共享,合作編纂紅色檔案編研作品。三是建設紹興市紅色檔案資源總庫。紹興市檔案館不求紅色檔案原件所在,通過歸集全市紅色檔案數據,以電子件的形式建立紅色檔案目錄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這些機制的建立,有效促進了紹興市檔案系統機構改革后全市紅色檔案文化編研和宣傳工作。
一是明確紅色檔案的收集范圍。(1)反映早期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在紹興的重要活動和重要事件的檔案資料;(2)反映中國共產黨各個歷史時期在紹興的重要活動、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檔案資料;(3)新中國成立之前出版的革命書籍、報刊資料,以革命斗爭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音樂、美術、書法、篆刻、攝影等文學藝術作品;(4)革命戰(zhàn)爭年代反映黨的建設、革命政權建設、軍隊建設、武裝斗爭的實物檔案,如各類文書、證書、獎狀(獎章、勛章)、票據、老照片等;(5)其他與革命斗爭相關,具有歷史價值和典型意義的檔案資料和線索。二是確定紅色檔案征集方法。(1)采取移交、捐贈、寄存、有償征(收)購等形式征集紅色檔案資源,鼓勵捐贈移交原件,也可捐贈復制件、電子掃描件、實物照片等;(2)凡屬部門(單位)集體所有的檔案、資料,如不能移交原件,由相關單位制作一套復印件或電子件移交至屬地國家綜合檔案館;(3)對于屬個人所有的檔案資料,對愿意轉讓的,檔案部門經組織專家鑒定評估后,可以按質論價進行征購。對于捐贈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規(guī)定,視其檔案數量及珍貴程度給予一定獎勵,并頒發(fā)捐贈收藏證書。對散布在各紅色藏品館、名人紀念館、革命烈士家屬及收藏愛好者個人手中的相關珍貴檔案,由屬地國家綜合檔案館派人上門采集檔案復制件或拍攝照片;(4)凡經審核征集入館的檔案資料均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綜合檔案館對已征集入館的檔案資料進行整理、保管,并按規(guī)定向社會提供利用;(5)捐贈檔案資料者,對其捐贈的檔案資料享有優(yōu)先利用權,并可對檔案資料中不宜向社會開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意見。對于涉及知識產權的檔案資料,全市國家綜合檔案館按國家有關法規(guī)予以保護。三是研究制定紅色檔案的分類與整理規(guī)則。根據館藏革命歷史檔案的特征及以往的經驗,我們將紅色檔案分為7個大類:(1)革命著作、學習讀本類;(2)紹興黨史人物檔案;(3)紹興重要黨史事件檔案;(4)文書、票據類;(5)獎章、證書類;(6)老照片;(7)其他實物類。 按照類別采取一人一件、一事一件、一物一件的辦法進行整理歸檔, 將內容相關聯的不同載體的檔案組成一件,每一件均要作主題分析,除了賦予分析題名外,給每一件檔案都有一個詳細的文字說明文檔。按照《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分類標引規(guī)則》 賦予每一件檔案正確的檔號。
2020年10月,由紹興市檔案局、檔案館牽頭,召開全市第一次紅色檔案資源建設聯席會議,研究部署全市聯合開展紅色檔案資源調研和采集工作等事宜。會后,市縣兩級檔案部門迅速行動,采取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方法組織開展全市性紅色檔案資源潛力調查和資源采集工作。這次調查不僅僅局限于市縣兩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資源,范圍拓展到市縣黨史研究室、黨校、新四軍研究會、革命歷史紀念館、名人紀念館、社會人士籌辦的各類紅色文物藏品館,以及革命烈士家屬、民間紅色收藏愛好者等,采取多種方式挖掘采集紅色檔案資源。一是整合集聚部門(單位)紅色檔案資源。通過聯席會議商請黨史研究部門、黨校、新四軍研究會、博物館(紀念館)等單位進行紅色檔案資源共享,檔案部門通過復制、掃描、翻拍等形式獲取來自各部門(單位)的紅色檔案數字資源。二是全方位向民間征集。紹興市檔案館和各區(qū)(縣、市)檔案館普遍開展紅色檔案資源專項征集活動,向社會發(fā)布紅色檔案征集公告,廣泛收集紅色檔案線索,全方位征集紅色檔案資源。諸暨市針對轄區(qū)內重量級革命人物數量多的特點,開展俞秀松、張秋人、宣中華、鄭覆他等重要革命人物檔案的專項征集;新昌縣檔案館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1949年之前的革命烈士名冊,成立征集小組在全縣范圍內上門向革命烈士家屬征集;越城區(qū)檔案館走訪區(qū)域內邵力子等名人紀念館、民間紅色藏品館、收藏愛好者,開展紅色檔案信息采集和相關征集工作,均有較好的成效。三是廣泛開紅色檔案資源的搶救與保護。第一,拍攝紅色檔案視頻資料。紹興市檔案館立足在全市有較大影響的革命事件,拍攝制作《金蕭黃家店》《紅色莊余霞》《抗日后堡》《血戰(zhàn)許岙》《石璜繳槍》5部革命歷史檔案專題片;上虞區(qū)檔案館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拍攝了《上虞解放》《葉天底獄中家信》《浙江游擊縱隊北撤》等10集“上虞特藏.紅色氣質”系列視頻。第二,采集紅色“口述”檔案。組織開展“紅色記憶·口述檔案”采集工作,以“講述歷史、銘刻記憶、資政育人”為主題,以紹興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地下黨、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解放戰(zhàn)爭老戰(zhàn)士、抗美援朝志愿軍等為重點,用個對個采訪記錄革命歷史,用當事人或見證者“口述”形式傳承“紅色”文化遺產,系統留存區(qū)域紅色歷史記憶。將采集的“口述”檔案對照歷史檔案資料進行系統整理、編輯、歸檔。如對于1941年7月,中共紹興縣工委在今紹興市越城區(qū)東湖鎮(zhèn)后堡村建立第一支當地中共敵后抗日武裝——皋北抗日自衛(wèi)隊的情況,以及1941年9月9日,自衛(wèi)隊遭日寇偷襲,隊長朱鐵群、指導員葉向陽等5人壯烈犧牲的英勇故事,采訪村里的老人,作為當年的見證者講述一些他們所知道事情。檔案部門除了用文字記錄外,還請紹興知名的畫家根據口述歷史故事,將當時相關的幾個重要場景畫下來,作為檔案保存起來,在2021年紹興市檔案部門聯合編纂的一本《初心如磐——紹興市紅色檔案選粹》一書中,收錄了后堡戰(zhàn)斗的口述檔案以及畫家陳尉南創(chuàng)作的《隊長朱鐵群在后堡橋上向群眾宣傳抗日》場景的一幅畫。第三,建立紹興市紅色檔案數據庫。紹興市檔案館在完成本館及市級部門(單位)紅色檔案資源征集的基礎上,經過專業(yè)人員的甄別、鑒定、篩選后,將各縣(區(qū)、市)報送的500余件紅色檔案以檔案數據的形式匯總,進行分類梳理、逐一整理歸檔,建立紹興市區(qū)域紅色檔案專題數據庫。
為深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紹興市檔案部門緊緊抓住建黨100周年的契機,全面促進紅色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一是運用紅色檔案舉辦展覽。紹興市檔案館運用本地紅色檔案資源,舉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紹興市黨性教育史料陳列展”,集中展示馬克思主義傳入紹興、紹興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紹興籍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等檔案史料等,以該展覽為基礎配套建立黨性教室,開辟為紅色檔案教育基地,年接待量超1萬人次,被紹興市委組織部命名為“紹興市黨員教育培訓基地”,被紹興市機關黨工委命名為“黨員驛站”,成為紹興當地紅色教育的網紅打卡地。上虞區(qū)檔案館積極發(fā)揮館藏《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的資源優(yōu)勢,于2020年9月,舉辦“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展覽,并隆重舉行了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座談會。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柯橋區(qū)檔案館、諸暨市檔案館、新昌縣檔案館、嵊州市檔案館均舉辦了紅色檔案為主要內容的展覽,成為當地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課堂。二是編纂出版紅色檔案書籍。紹興市檔案館協同各區(qū)(市、縣)檔案館開展合作編研活動,由各區(qū)(市、縣)檔案館推薦紅色檔案編研素材,由紹興市檔案館編研處會同本市黨史方面的專家共同把關,精選了300余份珍貴紅色檔案編纂出版《初心如磐——紹興市紅色檔案選粹》一書,為全市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教材。這次編研活動也是紹興市檔案系統推進檔案文化編研工作走向開放共享、融合發(fā)展的一次成功的嘗試。三是開辟紅色檔案講堂。紹興市檔案館積極發(fā)揮紅色檔案資源的作用,自2019年以來,面向社會(主要是青少年學生)推出“紅色檔案故事匯”學習課堂,積極探索利用館藏紅色檔案資源開展“學校放假,講堂開課”學生寒暑假期間革命傳統教育路徑,以檔案館年輕干部為骨干積極備課授課,先后推出后堡槍聲、金蕭抗戰(zhàn)等革命故事主題課堂,深受青少年學生及其家長的歡迎,至今,“紅色檔案故事匯”已開講50余場次,接待青少年學生1500余人次。另外,駐紹興市檔案館紀檢組收集了32名紹興籍革命者的家書,專門編印《正氣滿乾坤--紅色書信選編》一書,以此為藍本,在紹興市檔案館舉行革命先烈家書品讀講堂,以此不斷校正干部職工思想偏差,有效促進了“清廉檔案館”建設。四是開展線上紅色檔案宣傳活動。2021年,紹興市檔案館推出《獻禮建黨100周年——檔案里的“紅色會稽”人物》系列微信推文7篇,向公眾展示紹興籍革命者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檔案資料,每期都得到讀者朋友們的廣泛好評。上虞區(qū)檔案館在線上推出的10多個《檔案里的初心故事》系列紅色檔案專題片,并登上上虞區(qū)委宣傳部以及紹興市《越牛新聞》官方視頻號,成為紹興市紅色文化宣傳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