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溪,鄭漢藩,余秋宏,蘇志強,陳銀霞
(1.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汕頭 515800;2.廣東和利農農業(yè)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汕頭 515800)
近年來,廣東的豇豆種植規(guī)模呈現快速發(fā)展之勢,隨著城鎮(zhèn)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改變和產品銷售網絡的逐步完善,消費者對豇豆嫩莢的外觀形狀、內在品質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當前潮汕地區(qū)栽培的豇豆品種比較雜亂,老品種已日漸退化,表現為長勢不強、豆莢條短、抗性較差;外來引進的品種眾多,但適合當地氣候條件、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十分缺乏。選育出適合當地栽培及市場需求的優(yōu)質、高產、綜合性好、抗性強的豇豆新品種已成為生產上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原汕頭市澄海區(qū)利農蔬菜良種研究所)開展了豇豆新品種的選育研究。自2005年起,育種單位從收集到的豇豆種質資源——杭州歐寶長豇豆變異株中,采用系統(tǒng)選育法育成了豇豆新品種“汕?!?。2010—2012年在汕頭市澄海區(qū)蓮下鎮(zhèn)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3年參加省品種區(qū)域試驗,2014年通過省品種審定(粵審菜2014026),2017年獲汕頭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獎一等獎,2018年被選為廣東省品種比較試驗豇豆品種對照種,為潮汕及華南地區(qū)豇豆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良品種及資源保障。
汕海為綠白豇豆系列常規(guī)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季需63 d、秋季47 d,延續(xù)采收期春季為33 d、秋季34 d,全生育期春季96 d、秋季81 d。植株蔓生,莖色紫綠,葉色綠,小葉長13.5~13.7 cm、寬8.7~9.0 cm。第1穗花序著生節(jié)位在第4.9~5.2節(jié)。莢果呈長圓條形,莢色淺綠,莢面微凸,豆莢纖維少。莢長60.0~63.6 cm,橫徑0.86~0.91 cm,莢肉厚0.40~0.45 cm,單莢質量24.2~32.5 g,單株產量0.31 kg,商品率93.7%~96.3%。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77.0。理化品質檢測結果:還原糖含量3.56%,粗纖維含量0.58%,維生素C含量312 mg/kg,蛋白質含量1.30%??共⌒越臃N鑒定為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為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早性強。適宜廣東全省豇豆產區(qū)春、秋季種植。
生長適宜溫度為20~28 ℃,溫度低于15 ℃或高于30 ℃時則生長發(fā)育不良。
發(fā)芽期:7~12 d,即種子萌動到第1對真葉展開。
幼苗期:15~20 d,即第1對真葉展開到長出7~8片復葉。
抽蔓期:10~15 d,即7~8片復葉長出到植株現蕾。
開花結莢期:45~55 d,即植株現蕾到豆莢采收結束。
全生育期:春季96 d,秋季81 d。
在2018年春季進行的廣東省豇豆品種比較試驗中,汕海豇豆品種被選為對照品種,在廣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深圳市農業(yè)科技促進中心、汕頭市白沙蔬菜原種研究所、惠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韶關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佛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肇慶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門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高州市良種繁育場、湛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等10個試驗點的試驗結果:對照品種汕海豇豆平均667 m2產量2 176.2 kg,比參試品種多美順豇豆平均667 m2產量的2 097.1 kg增產3.6%;汕海豇豆的前期平均667 m2產量924.6 kg,比參試品種多美順豇豆前期平均667 m2產量的755.1 kg增產18.3%。
選擇土層深厚、肥力好且排灌方便、前茬未種過豆類作物的砂壤土種植,先深翻土壤25~30 cm,整理好三級排灌溝并做畦。畦寬90~100 cm(包溝)播單行,或畦寬180~200 cm(包溝)播雙行,畦溝深30~40 cm。
翻耕土地時,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土雜糞肥1 000~1 500 kg,過磷酸鈣20 kg,硫酸鉀肥10 kg,餅肥40~50 kg。
潮汕地區(qū)可春季3—4月、秋季7—8月播種。每667 m2用種量1.5 kg。
播種采用開溝直播方式,穴距20~25 cm,每穴播2~3粒種子;播種深度為2.5~3.0 cm,播后覆土時畦面應整平,并噴灑丁草胺1 000倍液以防雜草。
幼苗期及時中耕蹲苗,促發(fā)根系,注意適當控水;抽蔓前中耕培土1次,結合追肥,每667 m2施復合肥20 kg,于畦兩側條施,施后培土。在定植行兩側架設“人”字架,雙行定植畦上搭2行“人”字架。抽蔓后人工輔助引蔓上架,引蔓要在晴天下午進行,按逆時針方向引蔓。進入開花結莢期后,應充分供給養(yǎng)分,合理灌水,保持畦面濕潤;連續(xù)重施追肥,促進莖蔓生長和開花結莢,延緩植株衰老,提高產量。一般每隔5~7 d追肥1次,以速效氮肥和復合肥為主。
主要病害有銹??;主要蟲害有薊馬、美洲斑潛蠅、豆莢螟。防治上需始終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農業(yè)防治:對種子、苗床進行消毒,培育無病蟲壯苗;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科學施肥,合理用水。
物理防治:包括溫水浸種、設施防護、黃板誘殺、銀灰膜避蚜,設置粘蠅紙誘殺害蟲等。
生物防治:采用抗生素和植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藥劑防治:銹病可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每隔7~10 d噴1次。薊馬可用10%吡蟲啉粉劑2 000倍液防治。豆莢螟、美洲斑潛蠅可用2%阿維菌素2 000倍液防治。
汕海播種后,63 d(春播)或47 d(秋播)開始采收嫩莢,也可于開花后10~12 d、豆莢充分長成、組織柔嫩、種子剛剛顯露時及時采收,此時莢質柔嫩,產量高。豇豆每花序有兩對以上花芽,通常只結1對豆莢。如肥水充足,及時采收和不傷花序上其他花蕾情況下,可使一部分不結莢的花序開花結莢,這樣可以提高結莢率,增加產量。采摘初期每隔4~5 d采摘1次,盛果期每隔1~2 d采摘1次,采收期可延續(xù)30~3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