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李俊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88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生物化學指標可以反映人體的所有功能,通過測量體液的組成,評估人體的病理狀況和治療效果在治療臨床疾病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今,生物化學檢測已成為診斷多種疾病的首選常規(guī)測量方法,精度高,臨床驗證高。但是,一些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外部因素、藥物因素等,可能會影響生化測試結果,導致檢測指標發(fā)生變化。許多藥物影響著體液的組成。藥物對人體代謝、藥理活性和毒性反應有一定影響,因此藥物研究成為國際藥物研究的最新方向。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藥物對生化測試結果的影響,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不同藥物可能影響人體的液體組成和生物化學指標。
藥物影響分析項目分為兩大類:一、對分析方法有直接影響的藥物或代謝物;二、這些藥物產生的藥理作用會引起測試質量的變化,例如影響脂肪,糖代謝和蛋白質的腎上腺皮質激素[1]。藥物或其代謝產物的作用可能是由未著色的物質引起的,當在接近該顏色最大吸收波長的波長下進行測試時,該物質會干擾測試。檢測藥物或其代謝物時,紫外線波長也可能具有吸收性,從而引起直接干擾。該藥物是一種化學物質,在不同程度上會影響人體的體液成分,并因此影響檢查結果;它也可能與通過檢測方法形成化學和酶促反應有關,這會影響生化測試的結果[2]。
生化指標測試結果的失真會增加疾病誤診的比率,這使患者失去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間,使后續(xù)治療更加困難,并且預后效果沒有發(fā)生不能保證。信息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受特定藥物影響的生化指標的數(shù)值變化,以指導臨床[3]。
判定糖尿病患者身體狀況時,主要的檢測指標為患者的血糖指標以及血脂指標,有臨床檢驗結果證實,部分藥物能夠對患者的這兩項指標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一旦患者應用了一些藥物,諸如避孕藥、右旋糖酐40、煙酸、甲狀腺素、利尿劑或環(huán)磷酰胺等,就會導致其血糖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不同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的差異,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數(shù)值上升[4]。
而如果藥物為胰島素、利血平、左旋多巴、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患者的血糖檢測指標則會出現(xiàn)數(shù)值降低。維生素C也會影響人體血液指標,在服用后,血液濃度值一般為45mg·L-1,而血糖指標數(shù)值則會呈現(xiàn)大幅度降低,高達65%以上。諸多報道中均指出藥物對于患者血糖指標的影響差異性,部分藥物對于血糖指數(shù)上升有積極影響,部分藥物則對于血糖指數(shù)上升有消極影響[5]。
有大量臨床信息表明,使用奎寧,氯丙嗪和其他藥物會影響心肌酶和丙烯胺的檢測結果;肝酶測試結果受心律不齊藥物,大酯和抗甲狀腺藥物影響。
藥物影響生化指標測試結果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如下。(1)藥物自身存在影響性,會作用于機體。(2)藥物在應用后會與其他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了對于檢測指標的影響。(3)藥物可能存在雜質,其純度在制備的過程中受到干擾而降低,導致生化指標受到影響。(4)靶向作用影響下,某些藥物會產生聚集,造成對于機體組織器官的影響,使生化指標受到影響。(5)藥物直接干擾作用,干擾也會導致最終的生化指標結果不準確。由此可見,對于生化指標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各種因素統(tǒng)籌作用,干擾生化指標,特別是影響血糖,脂質和酶等生化指標的實際結果,有時會干擾電解質[6-8]。
研究顯示,影響尿常規(guī)檢驗的因素主要包括pH值、蛋白質、葡萄糖、酮體、白細胞、膽紅素、潛血和亞硝酸鹽。
pH值因素:pH對于最終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有著關鍵影響,而影響pH值的主要因素為溫度,因而有必要做好過程中的溫度控制,保證室溫在20~25℃左右,是最佳的反應速度[9]。
蛋白質:患者短期內服用了超過劑量的青霉素都會造成假陰性,使得最終尿液中的蛋白質測定結果受到影響。
葡萄糖因素:影響結果準確性的因素較多,諸如服用乙酰乙酸、青霉素、維生素C等,最終都會使得結果為假陰性[10]。
酮體因素:造成酮體檢驗結果受到影響的藥物主要包括磺溴酞鈉(SP)、頭孢類抗生素和左旋多巴類藥物,還有患有苯丙酮尿癥等,最終都會使得結果為假陽性。
白細胞因素:主要與患者服用先鋒霉素、慶大霉素和高濃度甲酸、甲醛等有關可能會造成檢驗結果呈陰性[11]。
膽紅素因素:維生素C是主要的影響藥物,或者攝入了大量亞硝酸鹽,會造成假陰性。
潛血因素:如果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以及高比重尿狀況時,會發(fā)生檢測結果的不準確性,通常呈現(xiàn)為假陰性;如果與雙氧水、漂白粉和不耐熱酶作用,則會顯示為假陽性檢驗結果。
亞硝酸鹽因素:如果患者長期有不健康的排尿習慣,長期憋尿,就會造成尿液中的亞硝酸含量升高;如果由于檢驗環(huán)境的緣故造成尿液存放時間過長也會使檢測結果呈假陽性[12]。
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是一項非常常規(guī)的檢查項目,在門診、體檢、住院均有涉及。它具有諸多優(yōu)勢,一方面完全無創(chuàng)、無痛,且操作簡便,血檢也較為簡單;另一方面檢查指標豐富,在許多常規(guī)手術前或者體檢項目均會行尿檢,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應用范圍最廣的檢驗手段之一[13]。對于患者身體狀況、疾病狀況的判斷有重大參考價值及輔助診療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檢驗分析過程中,因檢驗整個環(huán)節(jié)的復雜,涉及的主觀、客觀因素很多,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服用藥物或者取樣操作不當,或者是檢驗試劑與尿液、血液發(fā)生了不良反應,或者尿液、血液在檢測、收集的時間不當,造成了尿液、血液常規(guī)檢查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有了一定的不合格率。
一方面,研究組結果表明,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指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取樣造成的不合格率,通過科學的告知取樣的注意事項,降低由于標本容量缺乏、標本受污染、容器使用不當、收集時間不當、檢驗時間不當、標本標簽不當?shù)仍斐傻娜藶檎`差發(fā)生的概率。患者應當提前告知日常服用藥物的習慣,避免假陽性、假陰性耽誤病情。另一方面,相關檢驗人員在檢驗樣品時注意控制檢驗溫度和pH,保證反應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對于血液、尿液等的檢驗時間不易放置過長,避免發(fā)生變質反應,影響最終檢驗結果[14]。
許多藥物的使用會干擾生化指標的測試結果。為了減少不良干擾對臨床診斷的影響,應采取各種對策來預防。臨床實驗室應加強與臨床服務機構的聯(lián)系,以了解各科室的臨床用藥情況,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藥狀況,并分析用藥劑量的影響。樣品保留時間和其他影響測試結果的因素。如果對檢驗結果與臨床狀況的一致性存有疑問,則應該做好各項藥物質量控制檢查,確定指標的詳細信息。在完成用藥情況控制后,詳細地進行不同藥物藥理作用分析,根據(jù)其半衰期信息進行生化指標檢驗,最大程度降低生化指標受到的影響[15]。通過規(guī)范生化檢驗過程,檢查人員應當嚴格監(jiān)測生化檢驗的性能,及時學習先進的檢驗技術,以提高臨床檢驗水平。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戰(zhàn)略。在澄清藥物影響的基礎上,應適當改進檢測技術,或應使用其他檢測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藥物使用對患者的影響。生化指標結果。
綜上所述,用藥狀況分析對于生化指標有一定影響,因而在開展檢驗前,需要在詳細了解患者狀況的基礎上,提供有效應對策略,來減弱這種影響,以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