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晶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章谷鎮(zhèn)幼兒園,四川 丹巴 626300)
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形成和發(fā)展健全的人格,有效的文明行動也有利于幼兒獲得良好的文明行為,養(yǎng)成健康的文明生活習慣。社會生活中,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園,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也是當今幼兒園全體師幼和家長們的共同心愿。因此,家園合作視角下,幼兒園文明禮儀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下文將對幼兒園文明禮儀的教育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些許參考。
禮儀從千古傳來,文明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做起。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良好的文明禮儀也有助于幼兒在學習時更加關注、更加有秩序,也能夠使幼兒更加有自信,也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那么,在幼兒園,應該如何促進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呢?這就需要幼兒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日常教學的時間,積極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的成長。首先,要做好早接待。早上的接待中,幼兒園可以邀請各班的幼兒們輪流擔任文明禮儀的“小幫手”、“小先生”,每天和值班的教師一起迎接入園的孩子們。見面問候是幼兒與老師、幼兒與幼兒、老師與老師打招呼的一種方式,不同班級可以自行商定自己的見面儀式,比如擁抱、擊掌、互相注視說“早上好”、招手及握手等。
其次,做好排隊工作。排隊是幼兒園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維持文明行為秩序的方式,有序的排隊能夠有效地避免危險事故的發(fā)聲,也能夠提高幼兒學習的效率。遵守秩序,學會等待,學會排隊,做到不插隊,與此同時,利用排隊的時間幼師也可以鍛煉幼兒的站姿,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
文明禮儀的習慣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不斷練習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F階段的教育,倡導家園合作,即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幼兒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家長也要積極配合,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如,幼師在幼兒園告訴幼兒們什么是禮貌之后,家長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環(huán)境,讓幼兒在多次重復的基礎上,最終形成“肌肉記憶”,慢慢的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幼兒的日常習慣。當今時代,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大多數的家庭都住在小區(qū)中,每天都要爬樓梯或者乘坐電梯,家長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教導幼兒一走進電梯或者在樓梯間遇到認識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別人幫忙摁電梯時要說謝謝。離開電梯的時候也要禮貌的和電梯內的人說再見。家長每天陪伴孩子反復練習,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地禮貌問候打招呼。
教育的原理就是持之以恒,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朋友背后,離不開幼兒工作者的教育和引導,也離不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讓孩子們明白,你愿意在孩子對你講文明、講禮貌的時候答應他們提出來的要求,而不喜歡聽到他們以不禮貌的、命令般的語氣命令他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注意不要用過激或者帶有命令口吻的話語與孩子交流或直接“下命令”。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所認知的事物大多都來自于身邊的父母和教師,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積極為幼兒樹立正確的、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榜樣示范,激勵幼兒向家長學習。
與此同時,家長也不能只一味的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要讓孩子切身體會用不禮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是得不到自己最終想要的結果的。比如對于動手打人的行為,家長要耐心教導,家長首先自己要保持冷靜,然后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告訴孩子,他們應該怎么做。在逛商場的時候,如果孩子因為某些事情突然在商場內大聲哭鬧,而且非要買一件東西的時候,家長在那個時候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等孩子安靜下來,在對他說一下問題,或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讓孩子自己明白,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是不禮貌的,并且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家長也不能一味的對孩子說教,告訴孩子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應該用引導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明白事態(tài)的嚴重性,只有孩子自己真正明白、了解問題的所在,才能真正養(yǎng)成一個文明人格?!肮膭睢睉撠灤┯诮甜B(yǎng)孩子的全過程。對那些已養(yǎng)成壞習慣的孩子,表揚就更為重要。家長應留心孩子的行為,盡可能地鼓勵他偶然表現出來的禮貌行為。
教育的最美形態(tài)并非單純以幼兒為中心的“散養(yǎng)式”或過于強調教師引導的“一言堂”,而應是教師與幼兒互有成長、共同進步的“教學相長”。在幼兒園日常教學實踐中探尋文明禮儀教育模式,始于教師對幼兒教學的基本認知。學會禮貌待人,尊老愛幼,將文明禮儀的種子扎根于心中,孩子才會擁有良好的行為品質,社會生活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