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麗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育紅小學,遼寧 朝陽 122000)
主題閱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本數(shù)量上,是對新課標教材的一種重新解構。主題閱讀既可使讀者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還可以打破既有的閱讀模式,讓學生在同一個主題下體會不同文本的美感在不同文本的多角度闡述中,更有利于學生體會文本的魅力。
主題閱讀的關鍵在于“主題”二字。為了更好地應用這一教學模式,教師應結合文本內容確定閱讀主題,讓主題和文本有機融合,這樣在學生閱讀不同文本時才能對主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一旦確定閱讀的主題,下一步需要制定閱讀的目標和方向,提高學生的閱讀針對性,讓學生讀有所獲、學有所成。由此可見,“研讀教材文本,確定閱讀主題”是開展主題閱讀的重要一步。
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時,為了提高主題閱讀的效率,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可以將本次的主題確定為“妙筆寫美景,巧手助奇觀”,不論是巴金在航行中觀察到的海上日出景象,還是葉圣陶筆下的金華雙龍洞,抑或是碧野騎馬上天山的場景,這些文章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作者絕佳的景物描寫能力。在巴金筆下,最常見的日出景象也變得美輪美奐;在葉圣陶的筆下,金華雙龍洞充滿了奇趣的魅力;在碧野的筆下,天山就像一個神秘的美人,靜靜地等待你的探索。當主題確定以后,下一步教師要做的是將學生分組,將學生按照不同的閱讀能力進行組合。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該主題下包含的三篇課文,同時對文章內容進行仔細分析,探究其中的相似處和不同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感知。
在開展主題閱讀時,教師需要認真研究語文教材,對課文的內在關聯(lián)具有鮮明的認知,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提煉文本主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文本閱讀,將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每個主題都可以給學生帶來心靈的一些震撼,在藝術家的眼中,文字蕩起的應該是心靈的漣漪,而很多時候小學語文教學只是一種簡單的文字欣賞,忽視了其內在的情感屬性,從而無法啟發(fā)學生的心靈共鳴。共振點的尋找要求教師去挖掘主題的深層品質內涵,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文學與生活相連,借此去改變現(xiàn)有的幼稚的認知,從而獲得更加澄明的思想。
例如,在《窮人》《橋》《在柏林》這一組文章的閱讀中,教師就要把握住文本與學生的互動性:“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同學們,我們先來閱讀,感受文章的情感吧!”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主題,而這個主題就是學生的心靈體驗,它就是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一個共振點?!皫椭边@個主題永遠不過時,學生在閱讀中都獲得了很大的啟發(fā),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以前太淡漠了,不懂得去關注別人,只關注自己的心情,我很自私,我要向文中的主人公學習?!眴l(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還可以直接插入相關圖片來突出文本主題,通過圖片的形式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主觀印象,這樣,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能夠抓住課文主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差異,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妥善地處理學生認知與情感的關系,在情感交流活動中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在主題教學中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閱讀一組文章比單純地閱讀一篇文章時的情感內化更強烈。
主題閱讀和別的閱讀模式不同,它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因為主題閱讀是將多個文本放在一起,讓學生在比較中閱讀。如此大的閱讀量,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并不容易。因此,為了保障主題閱讀的落實,教師必須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沉浸在閱讀世界。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聯(lián)系《搭石》《一塊奶酪》《去年的樹》這幾篇文章,讓學生進行主題閱讀。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有關寬容的故事,盡管有著極強的故事性,但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依然遇到了一些問題。有的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時喜歡要求學生幾分鐘之內完成速讀??此茖W生完成了任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收獲卻十分有限。所以,時間必須足夠充分。教師應保證學生閱讀時間,讓他們充分閱讀,感受文本的內涵,準確理解這些文章的共同主題——寬容。然后,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讓學生在課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他們普遍表示寬容是一種極難得的品質,選擇原諒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氣度,這比怨恨、憤怒更有力量。
自主閱讀,是教師對學生充分信任的表現(xiàn)。教學中,教師只有放開手,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學生的閱讀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主題閱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成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必須積極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并用創(chuàng)新、科學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