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換
(普定縣第六小學,貴州 安順 561000)
每一本書的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書寫一段奇妙的人生。學生要想探索不同的世界,就要自主走入每一本書,在閱讀中體會不同的人、事、物。這里所說的閱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即學生主動、積極、自愿閱讀,而不是在教師的逼迫下、強制下、被動地進行閱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
預讀活動是指學生在上課前開展的閱讀活動,該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一般情況下,科學合理地開展預讀活動,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掌握文本的含義和知識點,使他們明確了解閱讀活動的基本方向,從而在合理分配時間的基礎上緩解學生壓力。除此之外,要想豐富課前預讀活動,落實自主研究改革工作是關鍵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依照閱讀教材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以基礎類型的教學理論作為關鍵點,以實踐教學探究為輔助點,科學規(guī)劃各項內(nèi)容,同時遵循教材為主要教學參考資料的基本原則,促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自主性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從感性轉(zhuǎn)變成理性、由量變升華至質(zhì)變,這都是要在閱讀實踐中慢慢獲取提升的,短期難以養(yǎng)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進行大容量語文自主性閱讀,這就需要制訂符合閱讀授課、特別是現(xiàn)代文閱讀授課向往的關鍵目標。大容量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授課,即學生在老師的積極帶領下,在一堂課的時間里閱讀許多篇作品。在剛開始感知的前提下,主動標出感興趣、產(chǎn)生疑問、需要探究的作品段落以及章節(jié),開始展開自讀感悟,然后討論溝通,彼此啟發(fā),展開意識碰撞,最終實現(xiàn)提升閱讀成效這一目標。教師應該在閱讀授課的時候,增加學生的文章閱讀容量,將閱讀的自主權轉(zhuǎn)交至學生手里,使學生感受差異結構、語言風格、內(nèi)容的作品,進一步貼近生活,感受人生,體會自然,揣摩內(nèi)容,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教師還應該鍛煉學生速讀、體會與鑒賞,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老師還應該注重對于閱讀課程講解時的語言,讓小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語文閱讀方法,這也是提高小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最佳措施。
教師安排一切是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興趣較低,閱讀主動性也比較差,閱讀效果受到了明顯的限制。鑒于此,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以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偟膩碚f,教師要轉(zhuǎn)變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zhuǎn)為主動閱讀,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熱情。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一文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文言文,行文方式與現(xiàn)代文很不一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將文言文轉(zhuǎn)換成白話文,并以多媒體課件形式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先閱讀白話文,再跟著教師的示范朗讀文言文原文,在此過程中,學生只能一步步跟著教師的要求走,因而閱讀積極性不高。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專門安排半個課時,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行對文章進行斷句、停頓,并進一步感悟和理解文章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天中,學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面對著自己的學習課本,長時間看課本教材很容易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疲憊和厭倦心理,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注重充分挖掘優(yōu)質(zhì)的閱讀資源并推薦給學生,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為學生帶來更多的閱讀樂趣。比如,《牛郎織女》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尋找與此題材類似的課外資源,如《精衛(wèi)填?!贰犊涓缸啡铡返壬裨捁适?,并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有助于學生提升閱讀素養(yǎng)。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向?qū)W生推薦課外資源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狀況以及個人認知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如果推薦給他們一些佶屈聱牙的世界經(jīng)典名著,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讓學生產(chǎn)生厭讀情緒。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小學閱讀教學,更要注重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中開辟屬于學生閱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