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云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碼頭李鎮(zhèn)第一小學,河北 衡水 053200)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以文本為依托,通過有效朗讀,達到以讀促講、以讀促悟的目的。在反復朗讀中,要體會文本內涵,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朗讀。
(一)朗讀流于表面。在朗讀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個人讀了全班讀,一會兒是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等等。表面上看,這些課確實在貫徹新課程的以讀為本的精神,但細想一下,也不盡然。其實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大多數(shù)學生為了應付教師而在那里讀書,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jīng)”。這樣的朗讀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有一些教師在指導讀的過程中,沒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導致學生根本就不理解課文中作者的寫作目的,只是在某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上進行重復誦讀。在教學《坐井觀天》一文時,花費了差不多一個課時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們的朗讀熱情的確很高,但朗讀的效果卻不見得高效。學生們只是爭先恐后地讀課文,如果沒有教師的再三指導,沒有自己的感悟,學生就很難掌握其中的含義,自然難以讀出文中應具有的語氣。
(二)評價沒有針對性。在新課改的倡導之下,教師們已經(jīng)意識到過去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不夠。為了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教師們毫不吝嗇地給予每一位朗讀者適當?shù)脑u價:“你真了不起”“不錯”“你真棒”不絕于耳。學生們固然需要鼓勵,但是這種缺乏鼓勵性、不求實際的“廉價表揚”是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的。還有教師采用比如“讀得不熟練”“讀得很好”“讀出了味道”“讀得很有感情”等等抽象評價語言。這種評價語言缺少變化,針對性差,不可能成為學生朗讀的動力。有的教師在學生朗讀時不注意審聽,或忙于板書,或趕快看教案,將學生朗讀作為思考下一步教學的過渡和緩沖,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shù),就談不上對學生的朗讀情況做出有針對性、具體性的有價值的評判了,時間久了,教師和學生的朗讀興趣自然就都沒有了。
(一)層次性原則。合理的教學目標應在教學資源允許的范圍內為學生提供個性和語言自由發(fā)展的最大空間。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針對學生和教材的特點,也就是傳統(tǒng)的“因材施教”。由此可見,大到一個學年,小到一節(jié)課,朗讀教學的目標應當分層遞進,根據(jù)課程標準中不同學段小學生應達到的朗讀水平劃分教學目標的層次,有效的朗讀教學就是要做到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都能獲得不低于標準水平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同一班級的學生水平發(fā)展也不盡相同,因此,有效的朗讀教學還要對于不同能力層面的學生制定出適合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朗讀目標。
(二)針對性原則。有針對性地處理朗讀教學材料是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要做到有針對性,首先就要區(qū)別對待不同形式的文本,第一學段的朗讀教學內容更貼近兒童生活,韻律感強,想象豐富,生動有趣,而第二、三學段的朗讀教學內容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人文性.工具性和科學性,因此,不同的教學內容所匹配的教學資源是應當有所差別的,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教師應充分利用不同文體的特點對朗讀內容進行二次加工,比如將情節(jié)完整又富有幻想的童話改編為一個小短劇,在一定的情境中分角色表演,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朗讀教材的有針對性處理,可以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促使課堂中朗讀教學取得顯著的效果。
(三)適應性原則。朗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隨時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轉變教學策略,靈活選擇適宜的朗讀教學行為。教師可以通過范讀和適度的講解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借助聲音和圖像的展示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情境,促進朗讀體驗的生成。課堂教學是預設的,也是多變的,所以,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在面對教學中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時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
(一)范讀。當需要激情引導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范讀也是指導學生,尤其是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的最快最直接的方法。由于學生受識字量的限制,學生在朗讀時掌握不好語速、語調,讀不出句子的語氣和表達不出相應的情感。因此,課堂上教師必要的范讀非常重要。
(二)領讀。小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喜歡得到教師的夸獎,針對這一-特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教讀。這樣,教師可以有時間去巡視,及時糾正學生朗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
(三)自讀。自讀有利于學生邊讀邊思,有利于學生反復練習朗讀,而且對于這種朗讀,學生人人都能參與。學生自讀時,教師可以巡視指導,表揚讀書認真專注、讀書姿勢正確的學生,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分角色朗讀。當遇到課文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要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進行。要求人人參與,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朗讀水平才會逐步提高。教學《去年的樹》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
(五)精讀。學生在閱讀中真正能讀出情感來,需要教師在朗讀技巧上加以適時指導,注意教給學生停頓、輕重音、語調、速度、語氣的方法。所以,在課前要用心選擇朗讀訓練點、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掌握技巧,舉一反三,以提高課堂朗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