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振宇 仇志梅
【摘 要】文章以一線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具體介紹了如何把握教師講授和學生感悟的度的有效策略。從教材的難度、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學生對教材的適應程度,以及學生后天自主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教學;自主學習;學生
如何把握教師講授和學生感悟的度,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的重點,以為的講授,長期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會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被大大削減,會對教師產生極度的依賴。同時,如果教師講的過少,又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無法產生深刻的認識,使得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大打折扣,因此,把握教師“講”和學生“悟”的度,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教材的難度
作為一名有著近20 年教學經驗的數學教師,在工作的這段時間中,能夠清晰的感受到教材的難度有逐漸提升的趨勢,回看這幾年的教材與考試內容,發(fā)現有這樣的特點:高中的部分內容提前進入初中;普通高中的題目一進入職業(yè)高中;大學的解題方法或相應的內容進入高中。這就是說,在教材與教學內容方面整體呈現出越來越難的趨勢。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教材不僅僅指課本,而是更加廣泛的學習資料。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學生面臨的題目更加靈活多變,對學生知識的要求也更加深廣,不僅是學生,連教師都感受到了相當大的壓力,在教師眼中都“難”,到學生那里就更加“難”了。對于教師來說,在授課之前應該先對當堂的知識做到有效的梳理,將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難度系數做好提前的預判,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
二、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
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認知水平、學習習慣等因素的不同,在學習能力上有著個體性和差異性。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進入學校時是普適性的,并沒有經歷過學習能力上的選拔,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大。中考作為初步的選拔機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范圍進行了分層。一般來說,學生能力較強的學生進入重點高中;中等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剩下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進入了職業(yè)中學。隨著教育的擴招,一些原本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進入到一些更高一級的中學去學習,于是學生的平均學習能力越來越低,并且學生之間的分層現象比較嚴重。于是一方面是如今的教材難度、學習內容越來越深,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平均學習能力越來越低,兩者之間的矛盾就逐漸加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把握教師講授和學生感悟的度,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安排和內容調整。
三、學生對教材的適應程度
由于教材具有統(tǒng)一性,但是學生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所以學生對教材的適應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當教師的教學對象是重點中學的學生時,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強、自學能力比較強,學生能夠很好的適應所學的教材,教師只需要對一些重點的環(huán)節(jié)進行點撥,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這時教師就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索學習的樂趣。對于職業(yè)院校的學生來說,本身學習能力就比較低,并且往往在學習基礎上比較薄弱,學習習慣不佳。這時教師不能采用完全放手的態(tài)度,而是需要教師的督促和引導作用。在一些中、低難度的內容上,可以由學生進行探索,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要有選擇,如果一味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受挫。
四、學生后天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這些好的學習方法都是在實踐中總結和積累下來的,教師要清楚“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講”。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面對領悟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要進行積極的引導,首先將知識講清楚、講透徹,使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在這基礎上再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既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盲目放羊”,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總結、積累教學經驗,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一個良好的正向反饋,循序漸進,教師講的越來越少,學生悟的越來越多,不能揠苗助長。
五、結束語
如何把握教師講授和學生感悟的度,是一個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問題,具有教師團隊的有效協(xié)作。教師要在實踐中充分的發(fā)展、優(yōu)化自身的經驗,在教學前充分了解教材的難易,學生的現有學習能力、學生對教材的適應程度等客觀因素。對于教師來說,要充分的認識到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性、長期性的工程,在教學中把握教師講授和學生感悟的度,需要不斷的調試,才能獲得最佳效果,使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處理好把握教師講授和學生感悟的度的根本解決之道,學生自學能力提升了,教師就能夠提升“少講”甚至“不講”的比重。同時,從宏觀的角度上講,在擴招的同時,應該加強與教材的銜接度,適當的降低教材內容和考試難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起到對學生減負的目的。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望諸君共同奮斗,實現教學的立德育人的根本目的,為國家的建設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