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紅
(天津市武清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科,天津 301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發(fā)生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1]。隨著臨床不斷的深入研究,對COPD 的發(fā)病機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多種發(fā)病機制中,氧化應激反應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因此,抗氧化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但目前對COPD 的抗氧化治療方法無統(tǒng)一標準。本文就氧化應激概述及其在COPD 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以及抗氧化治療作一綜述,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氧化應激是機體氧化代謝與抗氧化代謝失衡的一種狀態(tài),在多種因素刺激下,機體發(fā)生感染而產生的一種嚴重應激狀態(tài),刺激后體內活性氧(ROS)增多,造成抗氧化能力減退,導致大生物分子,如蛋白質、脂質、核酸等發(fā)生氧化損傷[3]?;钚匝醮厥怯裳跫ぐl(fā)的分子,屬于含氧產物,其穩(wěn)定性較差,通常包括兩類,氧自由基(O2-、OH-)和非自由基(H2O、HCOL)。ROS 來源廣泛,機體線粒體正常情況下產生ROS 氧耗量占體內總氧耗量2.00%[4]。H2O2是活性氧產生前體,會被細胞色素C 露出的電子還原形成H2O。除過以上線粒體呼吸鏈外,許多細胞酶促化學反應途徑均會產生ROS。
2.1 氣道損傷 氣道上皮、呼吸道內襯液(ELF)是防護氧化劑入侵的首道防線,煙霧中氧化劑和其他毒性物質會穿過ELF 防護層而損傷氣道上皮,可能與上皮細胞分離、溶解增加,與黏合力下降相關。以上變化與氣管內襯液中谷胱甘肽(GSH)增加而發(fā)生改善。Singh S 等[5]研究發(fā)現,GSH 下降會導致上皮細胞通透性增加。因此,氧化應激可直接損傷氣道上皮,且還會抑制纖維細胞增殖,降低受損上皮修復能力。
2.2 肺部炎癥損傷 COPD 臨床主要特點是整個氣道與肺實質持續(xù)性炎癥病變,氧化應激會更進一步加劇肺實質和氣道的炎癥反應。此外,氧化應激還會激活氧化還原面搟的轉錄因子、活化蛋白1,從而增加致炎基因的轉錄,導致炎癥因子大量釋放,進一步造成炎癥反應加劇,同時炎癥反應會產生更多氧化物,進一步加重氧化應激損傷。通過抗氧化治療,可抑制激活氧化還原敏感的轉錄因子,以減少氧化應激激活和致炎基因表達,進一步改善氧化還原敏感性。
2.3 蛋白酶-抗蛋白酶的失衡 有研究表明[6],COPD和肺氣腫與A1 抗胰蛋白酶(A1-AT)缺失、彈性蛋白酶和膠原過度表達相關。感染、炎癥等各因素會使COPD 患者中性粒細胞(PMN)和巨噬細胞(AM)以及T 細胞在肺內聚集,并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和蛋白裂解活性物質,且會增加反應性氧化產物。以上物質均會使A1-AT 失去活性,進而引起肺損傷和肺功能降低。Xiang Q 等[7]研究提示,氧化物可直接損傷肺泡壁的實質細胞和結締組織分子,促進肺泡壁的彈力蛋白和蛋白酶發(fā)生作用。由此提示氧化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與COPD 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
2.4 與COPD 的易感性 劉凌云等[8]研究顯示,僅有15.67%吸煙者容易受吸煙引起損害,造成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快速下降而發(fā)展成COPD。多種基因多態(tài)性與吸煙者易感COPD 相關,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態(tài)性與炎癥介質TNF-α 水平升高及COPD 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由此提示,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與COPD 的易感性相關,但具體還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
2.5 全身效應 COPD 不僅是一個影響肺部的疾病,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全身癥狀,如骨骼肌功能下降、體質量減輕等,以上癥狀與全身氧化應激和肺部的炎癥反應密切相關。戴海燕[9]研究中發(fā)現,COPD 患者血清GSH、維生素E 水平顯著降低,股四頭肌運動耐力下降,而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股四頭肌耐力顯著提高。由此可見,氧化應激會降低COPD患者肌肉運動耐受力,降低其抗氧化能力,進一步提示氧化應激在導致COPD 患者骨骼肌功能不全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氧化應激還會直接損傷肌肉功能、增加肌肉的脆性以及減弱肌肉肌力,并誘導骨骼肌細胞的凋亡。
3.1 基因治療 目前,臨床通過抗氧化基因進行分子調控或開發(fā)研制具有抗氧化酶活性的分子進行基因治療。研究指出[10],γ-谷氨酰半胱氨酸(γ-GCS)是機體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與CSH 的合成量、合成速度呈一定相關性,并且是CSH 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在抗氧化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基因治療主要是通過提高γ-GCS 等RNA 表達,以提高組織中谷胱甘肽的水平,進一步增加機體氧化還原。但該方法在臨床中尚未用進行治療,且基因調控在體內實驗機制較為復雜,還需要臨床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3.2 抗氧化劑治療
3.2.1 鹽酸氨溴索 鹽酸氨溴索是臨床常用化痰藥物,隨著近年對該藥物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大劑量鹽酸氨溴索主要是通過減少中心粒細胞、巨噬細胞氧化物的釋放,以清除氧自由基,進一步促進肺泡上皮細胞表面活性物質產生,同時還可促進細胞GSH 的合成,以減輕COPD 患者氧化應激程度,提高治療療效,增加抗氧化能力。周淑華等[11]對43 例COPD 患者應用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患者臨床肺功能指標顯著改善,臨床氣道反應癥狀(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顯著減輕。由此可見,鹽酸氨溴索劑量(50~100 μmol/L)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損傷效應,可促進COPD 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曹玫等[12]研究中采用氨溴索治療重癥COPD 患者,結果顯示患者血氣指標顯著改善,提示氨溴索還具有增加機體抗氧化能力,減輕氧化應激損傷作用。
3.2.2 維生素 研究發(fā)現[13],多數COPD 患者合并營養(yǎng)不良,且營養(yǎng)不良發(fā)病率為45.00%~71.00%。營養(yǎng)不良是COPD 臨床預后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預后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COPD 患者良好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治療COPD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E、C 等,其中維生素A 具有確切的抗氧化作用,維生素C 更作為非酶類抗氧化劑之一,可抑制細胞釋放氧化自由基,從而發(fā)揮抗氧化損傷作用。陳敏等[14]研究中給予COPD 患者補充維生素C,結果顯示患者血清酶性抗氧化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強,丙二醛(MDA)水平降低。由此可見,補充維生素可發(fā)揮抗氧化作用,從而抑制氧化應激,進一步減弱肺部損傷,提示臨床在治療COPD 可輔助給予維生素治療,以發(fā)揮一定抗氧化作用,進一步促進臨床治療效果。但在倉寶成等[15]研究中顯示,維生素劑量超過88 mg/L 會增加細胞DNA 對H2O2或其他有害物質損害敏感性,造成患者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不良癥狀,甚至有促氧化作用。出現該結論可能與個體差異、遺傳等因素相關,但具體機制尚無定論,需要臨床進行大量研究證實。
3.2.3 N-乙酰半胱氨酸 N-乙酰半胱氨酸是細胞內半胱氨酸的供體,也是CSH 的主要前體,可直接與氧化物發(fā)生反應。李允等[16]報道中顯示,NAC 能減輕COPD 模型大鼠肺部炎癥和氧化損傷,增強抗氧化作用。另有研究指出[17],經NAC 治療后,COPD 患者血清中CSH 水平顯著升高,臨床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減輕,呼吸功能指標明顯改善,且急性加重發(fā)作次數減少。研究發(fā)現[18],NAC 泡騰片輔助治療穩(wěn)定期COPD 能夠改善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反應對心肺功能的影響、抑制蛋白酶激活所致氣道重塑。由此提示,NAC 治療COPD 效果確切,且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可作為臨床治療COPD 的首選藥物。
3.3 中醫(yī)藥治療 在中醫(yī)學中慢阻肺屬于“咳嗽”“肺漲”范疇,采用益氣活血化痰、清熱祛痰等法治療均適用于慢阻肺各種證型患者。臨床研究顯示[19],多種中草藥在抗氧化失衡方面均具有一定作用。張念志等[20]研究中納入38 例COPD 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常規(guī)治療聯合益氣活血化痰(金龍蛤蚧平喘膠囊)法治療,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5.34% vs 83.72%),臨床咳嗽、咳痰、氣喘、胸悶各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金龍蛤蚧平喘膠囊對慢阻肺患者效果確切,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尤其是在改善臨床癥狀、抗氧化作用方面顯著,且應用安全性良好。李雙拾等[21]采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COPD 患者,結果顯示患者臨床患者血清抗氧化酶水平升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雖然中藥在治療COPD 抗氧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確切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3.4 其他治療 COPD 患者可通過戒煙,使肺臟氧化、炎性反應直接切斷,從根本上減少損害機體的氧化物,以減輕肺功能損傷,發(fā)揮保護肺功能的作用,同時可應用抗生素,抑制活化的白細胞釋放氧基因,進而減少肺部炎性反應,降低肺部細菌感染風險。氧化物產生受阻,可增強機體自身抗氧化作用,減少和預防機體損傷,促進病情的控制和治療。因此,臨床COPD 患者應自覺戒煙,以促進疾病的治療。
氧化應激參與COPD 患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并與炎癥機制相互影響。氧化應激不僅損傷患者氣道上皮組織,同時肺組織也受損,使患者肺部炎癥進一步加重,加之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統(tǒng)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導致氣流的不完全可逆受限,加重病情。因此,臨床給予抗氧化治療是關鍵,可減輕癥狀,阻止病情發(fā)展,改善患者呼吸指標。今后仍然需對氧化應激在COPD 治療中的作用機制進行更深層次探討,從而為抗氧化治療藥物的研制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