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 段渝佳
(1.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贛州341000;2.江西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江西 贛州341000)
已經過去的2020年,無論是在國內大事還是國際大事的排序中,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都是公認的首位大事。2020年年初開始暴發(fā)的新冠疫情,被學界稱為人類進入新千年頭二十年的三個重大國際事件之一(另兩件是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場新冠疫情自暴發(fā)以來仍在持續(xù)中,其發(fā)展走向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最終結果取決于各國的抗疫共識、共同努力和國際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我說過,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盵1]全球抗疫中,中國共產黨“大的樣子”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有大的擔當,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理念,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疫情對人民生命健康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極低的水平,有效維護了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權利,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中國共產黨有大的視野,不僅重視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中國抗疫成效,而且高度關注全球抗疫形勢和世界人民的安危,致力于在構建全球公共衛(wèi)生共同體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共產黨有大的作為,首先經受住疫情暴發(fā)的考驗,適時做出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抉擇,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戰(zhàn)略成果,以自身的抗疫經驗、抗疫資源和經濟社會快速復蘇的優(yōu)勢,為全球抗疫和世界經濟運行注入中國力量,體現了中國的全球關懷與大國擔當。
人類社會是在戰(zhàn)勝種種自然災難和人為災害中發(fā)展過來的。歷史上,類似新冠疫情這樣的特大瘟疫也發(fā)生過,但2020年開始的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作為人類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其與歷史上的特大瘟疫具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由于時代與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本次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及世界秩序的沖擊和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政黨、不同制度、不同文明都在這場世紀大考中接受考驗。
此次新冠疫情給人類生命健康造成的嚴重威脅和巨大損失是史無前例的。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截至2021年1月21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國以外)超過9500萬,累計死亡病例已超過200萬,其中累計確診病例排名前五的國家有: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英國,分別為2400多萬、1000多萬、800多萬、300多萬、300多萬;累計死亡病例排名前五的國家是:美國、巴西、印度、英國、意大利,分別為40多萬、20多萬、15多萬、9萬多、8萬多。相關數據仍在不斷變化中,這些冰冷、殘酷的數字告訴我們,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已成為全人類的最大威脅和共同敵人,包括作者在內的善良的人們衷心希望這些數字不再增長。
與以往人類經歷的瘟疫災難相比,這場新冠疫情對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威脅涉及范圍更廣,影響人群更多。以往的瘟疫一般在少數國家、個別洲際發(fā)生,其影響是局部的,本次新冠疫情是真正的全球大流行,從亞洲到非洲,從歐洲到美洲,新冠病毒像幽靈一樣侵入全球每一個角落,甚至連人口稀少的南極都沒能幸免。從國別和人群看,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窮人還是富人,上至總統(tǒng)政要下至普通平民,都可能遭到新冠病毒的無差別攻擊。
這次新冠病毒蔓延呈現出的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的特點在人類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產業(yè)鏈供應鏈高度關聯,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程度高,以服務業(yè)為代表的第三產業(yè)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大,世界范圍內的商品、人員、資本流動異常快速,這既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條件,也為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講到,“新冠肺炎疫情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危機”,應該說這一斷言并不夸張,就其給人類造成的生命健康重創(chuàng)程度而言,它完全不亞于一場世界級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造成眾多國家城市的封鎖、社區(qū)的阻隔、鄉(xiāng)村的關閉、交通的停運,必然導致人員流動受阻,產業(yè)鏈供應鏈斷裂,商業(yè)活動萎縮,第三產業(yè)蕭條,給經濟社會活動和正常運行造成巨大沖擊。2020年,受新冠疫情沖擊,全球經濟深陷泥潭,一些主要經濟體工業(yè)萎縮,生產停頓,失業(yè)人口急劇上升,供需矛盾凸顯。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是十分嚴重的,不同國際組織所做的預測都令人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其中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為:美國-4.3%,德國-6.0%,法國-9.8%,意大利-10.6%,英國-9.8%,日本-5.3%,印度-10.3%,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預計GDP增長達1.9%。世界貿易組織也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9.2%,降幅或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下降幅度。聯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發(fā)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jiān)測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9%[2]。
新冠疫情在嚴重影響世界經濟運行的同時,也必然會給各國人民的就業(yè)和生活帶來嚴重威脅。疫情影響下,大量勞動人口失去就業(yè)崗位,人們的收入下降、生活艱難、學業(yè)中斷、放棄旅行,無數人需要政府提供救濟補貼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在就業(yè)和消費水平下降的情況下,人們的消費預期、消費結構、消費傾向也在發(fā)生改變,從而形成生產與消費的惡性循環(huán)關系。
必須看到,新冠疫情不僅影響當前世界經濟發(fā)展,也給未來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危機爆發(fā)后,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國家基于霸權思維和自身私利,奉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加劇了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fā)展赤字、和平赤字的危機,給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平添了難題,為21世紀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其實,危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舊秩序正在死亡,但新的秩序無法誕生,從而衍生出危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種種病態(tài)癥狀,這是全球在應對新冠疫情面前必須思考和回答的時代課題。
本次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調整與演變。目前,在新冠疫情對主要大國經濟體造成嚴重沖擊的同時,疫情肆虐引發(fā)的西方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撕裂、種族矛盾等全面危機正在發(fā)酵,這勢必帶來全球格局與力量中心的深刻變化與重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于2010年超過日本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快速崛起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主要西方國家深陷危機泥潭、經濟增長緩慢甚或停滯形成鮮明對比。當今世界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而新世紀中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fā)生的歷史性變化則是當今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最大自變量和因變量。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暴發(fā)對中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沖擊,中國民眾的焦慮、恐懼也在上升。在這一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3],這一充滿辯證思維、戰(zhàn)略思維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正確看待新冠疫情下的國內外形勢提供了科學方法論,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擊新冠疫情的信心。中國經過三個月的不懈努力,成功遏制住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并以快速的經濟復蘇、強勁的出口增長、全球最完善的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政治的一顆閃亮的星星,確立了某種意義上的世界中心地位,真正來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一是中國由于抗疫的出色表現,贏得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高度贊譽,從而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抗疫事業(yè)中發(fā)揮著中心作用,扮演著全球抗疫引領者的角色;二是中國由于率先戰(zhàn)勝疫情,依托自身完善的制造業(yè)體系,已成為全球抗疫的戰(zhàn)略大后方,8個月內僅口罩出口就達到2000多億只,是全球抗疫物資和工業(yè)品的主要供應者;三是中國已成為擁抱全球化、捍衛(wèi)多邊主義、維護國際正義的中心。在疫情全球傳播蔓延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堅決反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疫情政治化、病毒政治化和逆全球化言行,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與東盟10國及日、韓、澳、新西蘭共同簽署《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同歐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這是世界對中國全球治理主張和抗擊疫情顯著成效的認可,也是美國自身深陷新冠疫情泥潭,仍在拼盡全力打壓中國的根本原因。2020年極大地考驗了中國,也極大地成就了中國?;蛟S,歷史將證明,百年大變局對中國而言就是百年大機遇。
世界歷史上,有許多重要年份、年代被后人記住,2020年注定是會被后人銘記并頻繁提起的一年,因為該年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都是具有劃時代、里程碑式的年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4]在這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抗擊新冠疫情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充分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使命,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中國共產黨自從嘉興南湖的紅船上誕生之日起,就把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作為自己的價值理念。這種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億萬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戰(zhàn)勝挑戰(zhàn),實現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的根本力量。和平年代的太平生活很難使普通中國人具有這一共識,只有重大風險、嚴峻考驗來臨時人們的體會才是那般深刻。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這場新冠疫情大考,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上所凝練出的偉大抗疫精神,將“生命至上”放在首位,這充分詮釋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
截至目前,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仍在繼續(xù),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了重大損害并在繼續(xù)受到威脅。相比各國情況,中國“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qū)聚集性疫情殲滅戰(zhàn),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5],就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而言,這是一個可以載入人類疫情防控史冊的驚人成就。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中國截至2021年1月23日的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為9萬多例和4635例,以中國的人口世界占比與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相比較,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2020年,中國共產黨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對中國人民生命健康的保護與該年中國共產黨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中國歷史上徹底消除貧困現象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之際送給中國人民的最好禮物,也是中國共產黨兌現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莊嚴承諾的生動寫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大局”的重要論述引領中國順利實現2019年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目標任務,并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收官之年謀劃“十三五”發(fā)展藍圖、擘畫2035年遠景目標。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迫使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在一段時間里按下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暫停鍵,以舉國體制的優(yōu)勢動員全體人民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務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做出了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抉擇,本質上是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疫情防控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部署、同時推進,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思維、宏大視野和豐富智慧。
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兩大主戰(zhàn)場,中國共產黨向中國和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和親自指揮下,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協力奮戰(zhàn),在極短暫的時間里率先控制住疫情,取得了抗擊新冠疫情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人民戰(zhàn)爭的重大戰(zhàn)略成果;黨中央根據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經濟社會運行的形勢,及時部署實施“六穩(wěn)”工作,提出“六?!比蝿蘸鸵粩堊討獙φ叽胧瑯O大推動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基于問題意識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緊緊扭住脫貧攻堅不放松,對尚存的貧困縣、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zhàn),精準落實脫貧攻堅各項舉措,取得了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性勝利,創(chuàng)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有序處置金融領域的高風險隱患,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房地產市場保持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確保了經濟社會穩(wěn)定運行;結合國內外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及時制定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法》,以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和高超的智慧,在政治、軍事、外交、輿論戰(zhàn)線有效戰(zhàn)勝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新冠疫情對中國的打壓、圍堵、遏制,打贏了維護香港穩(wěn)定和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組合戰(zhàn)。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zhàn)。我們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4]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威脅著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影響著世界前途與未來。作為把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確立為自身神圣使命的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在全球抗疫行動中充分展現了大黨風范和全球關懷,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抗疫合作樹立了榜樣。
一是大力倡導全球抗疫國際合作。全球疫情暴發(fā)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同眾多外國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通話或見面,介紹中國人民艱苦的抗疫努力和顯著的防控成效,闡明中國政府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tài)度,呼吁國際社會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雙邊多邊抗疫合作,支持相關國際組織發(fā)揮作用,風雨同舟、攜手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
二是積極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克服自身疫情防控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中國力所能及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通過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供現匯援助,協助世界衛(wèi)生組織“團結應對基金”在中國的籌資活動,參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起的“全球合作加速開發(fā)、生產、公平獲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議,向眾多國家派出大批醫(yī)療專家組和捐贈抗疫物資等方式支持世界抗疫。
三是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經驗。“疫情發(fā)生后,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引物探針序列信息,定期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有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5]中國向駐在國民眾免費提供技術咨詢、健康教育和數百場線上線下培訓,為全球防疫提供了基礎性支持。
四是發(fā)揮中國全產業(yè)鏈和“世界工廠”優(yōu)勢,為全球抗疫供應物資,為全球經濟恢復提供動能。疫情發(fā)生以來,中國企業(yè)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向全球出口的口罩、醫(yī)療設備等大幅增加。僅2020年前10個月,包括口罩在內的中國紡織品出口超過90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在全球“宅經濟”的帶動下,中國相關家用電器、筆記本電腦、移動辦公設備的出口也明顯增加[6]。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是人類面臨的一場深刻危機,是對世界各國人民的一場“大考”。如何應對這一危機,既考驗著人類整體應對危機的智慧,也是一次全球范圍的制度優(yōu)劣、政黨作為、治理模式、道德文明的全面檢視,更是一次對人類歷史、現實與未來前途命運的集體反思。迄今為止,新冠疫情仍在世界各國肆虐,最終取得抗擊疫情的徹底勝利仍需世界各國付出巨大努力。僅就過去一年來的全球戰(zhàn)疫成效觀察,其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是十分深刻的。
新冠疫情防治就像檢驗各國社會制度的一面鏡子。不同社會制度在疫情防控中呈現出來的不同的防控理念、手段和最終效果,集中反映了兩種制度的優(yōu)劣程度,并喚醒和教育了世界人民。
蘇聯解體巨變導致冷戰(zhàn)結束,美國迎來了無可匹敵的全球霸主地位,世界資本主義在兩種不同的制度競賽中似乎取得了壓倒性勝利,許多西方學者政要歡呼雀躍、彈冠相慶,這尤以美籍日裔學者福山提出的“歷史終結論”達到巔峰。在歷史的嚴峻考驗面前,中國社會主義沒被“歷史終結論”嚇倒,保持戰(zhàn)略定力和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走上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在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豪邁地跨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發(fā)展階段。在新冠疫情的重大風險挑戰(zhàn)面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非凡組織動員能力、統(tǒng)籌協調能力、貫徹執(zhí)行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yōu)勢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fā)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盵7]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勝信念提供了科學依據,也是我們科學認識和根本把握當今所處歷史時代的根本指引和基本遵循。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的殊死斗爭中,“我們發(fā)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了抗擊疫情強大合力,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8],再次展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是對“歷史終結論”的最有力回擊。在百年大變局疊加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對“四個自信”的堅定將更加執(zhí)著。
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實踐表明,世界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不會因為有些人有意或無意的無視甚或詆毀而缺失,恰恰相反,它會愈發(fā)彰顯其真理的光芒,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顛撲不破的真理的啟迪。
現代國家的政治是階級政治、政黨政治,國家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的高低及新冠疫情防控的成效都是檢驗政黨性質宗旨、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政黨的成色如何,不是看統(tǒng)治階級在自己的黨章里寫得如何光鮮漂亮,而是要看在國家治理尤其是大災大難來臨時的表現。
如果我們把時針倒撥回到2020年年初,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料到,美國會成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美國全國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5%,但確診數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死亡病例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創(chuàng)下了累計確診數和死亡病例兩個“世界第一”的紀錄。作為當今世界的頭號經濟和科技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什么交出這么一份令國際社會大跌眼鏡的“抗疫”答卷? 這是一個值得全世界人民反思的問題。嚴重疫情面前,人們看到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不是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而是奉行資本至上、利潤至上理念,總是在拯救民眾生命健康與恢復經濟增長之間搖擺不定,甚至是犧牲前者以保全后者;總是不集中力量防控疫情,而是頻頻甩鍋、肆意抹黑他人,繼續(xù)堅持冷戰(zhàn)思維、霸權思維、叢林法則;總是演繹一幕幕世人本不應看到、不想看到的悲劇及鬧劇,甚至是驚悚劇。可以說,對于數十萬鮮活生命的逝去,美國等國家的少數政客難辭其咎。
這場全球流行的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世界人民的認知?,F代社會的人口密集與快速流動極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阻隔疫情暴發(fā)點、防止疫情繼續(xù)蔓延成為成功防控新冠疫情的關鍵。武漢市和湖北省是這場疫情的最先暴發(fā)地,由于其人口數量大、交通樞紐位置凸顯,又時值春運高峰,這給疫情防控帶來極大難度。中國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勝利,堪稱世界疫情防控樹立了標桿,得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高度贊揚。在中國這場抗擊新冠疫情的偉大斗爭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展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鮮明的人民立場、非凡的政治智慧、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歷史擔當、高超的防控藝術,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應對一切風險挑戰(zhàn)的堅強主心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盵1]中華文明是世界悠久的文明之一,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zhàn)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華文明中所崇尚的家國情懷及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尊老愛幼等情懷,所追求的自由和自律相統(tǒng)一、權利和責任相聯系等理念,為奪取抗疫斗爭的勝利提供了精神支撐?!霸谶@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5],成為中國贏得抗擊新冠疫情重大戰(zhàn)略成果的強大精神動力。
西方文化作為反封建制度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也曾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現代文明,其中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觀念和相應制度應視為人類文明中的合理內核。但不能不看到,資本主義國家是體現少數資本壟斷者利益的國家政權,這就決定了西方文化的本質仍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當新冠疫情這場生死大考來臨時,西方文化中宣揚的普世價值觀的真?zhèn)巫匀怀尸F在世人面前。疫情面前,少數西方國家政客拋出所謂的“全民免疫”論調,對除自己國家之外的其他疫情發(fā)生國家表現出蠻橫、傲慢和幸災樂禍的態(tài)度,甚或無端截留他國防疫物資;他們不尊重科學和客觀事實,在病毒來源不明的情況下,出于種種目的無端指責、抹黑、“甩鍋”他國,甚至發(fā)出“索賠”叫囂。西方國家的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民眾對自由、民主、自治、人權等作極端化理解,不顧疫情防控的科學要求,在是否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疫情期間的聚集禁令等方面長期爭論不休,以致釀成疫情失控的嚴重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盵9]傲慢地認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執(zhí)意詆毀、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不僅在認識上是愚蠢的,而且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世界抗疫斗爭的實踐再次證明,世界各國只有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才能使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才能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zhàn)都有新的發(fā)展變化,機遇和挑戰(zhàn)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zhàn)?!盵10]我們隆重紀念建黨100周年,科學總結回顧2020年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歷史成就和寶貴經驗,并不是要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尋求慰藉,而是要在紀念歷史、總結歷史中,樹立歷史眼光,遵循歷史發(fā)展的鐵律,牢牢把握歷史發(fā)展大勢,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只要全黨和全國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