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平 劉景豐(福建醫(y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yī)院 脂肪肝健康管理中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而“脂肪肝”這三個字的出現頻率也在日漸升高?,F如今,流行病學的數據已提示:脂肪肝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了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這個潛在的殺手“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當肝細胞內脂質蓄積超過肝濕重的5%,或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見1/3以上肝細胞脂變時即稱為脂肪肝。簡單來說就是:各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內脂肪堆積的病理狀態(tài),顧名思義,也就是肝臟堆積了過量的脂肪。
那么脂肪肝是如何被“催生”的呢?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熱量的膳食結構,以及生活懶散和經常熬夜、吃宵夜等生活的方式改變都與脂肪肝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具體來說引起脂肪肝的誘因主要有:1、肥胖;2、酒精;3、糖尿??;4、高脂血癥;5、快速減肥;6、營養(yǎng)不良;7、慢性肝損;8、接觸工業(yè)毒物及特殊藥物等。這些都是脂肪肝“催生”的“得力助手”。
知道了脂肪肝的誘因后,我們再來看看脂肪肝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其實脂肪肝是有一定的隱匿性的,它常常是輕輕的來,或許你還未曾感受到它帶來的不適,但是它卻已經開始默默的侵害著你的健康。正是它的到來不會帶來很明顯的不適感,因此很多患者也非常“大度”的忽視著它,認為它并不是一種病,只是亞健康的一種狀態(tài)。
我們今天就來正視它帶來的后果。脂肪肝患者如果抱著僥幸的心理,任由脂肪肝發(fā)展下去,那么后果除了肝纖維化、肝硬化之外,還可能會發(fā)展為肝癌。同時,很多患者不了解的是,脂肪肝最“要命”的是它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累及肝臟的一種病理改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肥胖癥和代謝綜合征在肝臟的表現之一。所謂“代謝綜合征”,是指以內臟型肥胖為中心,以胰島素抵抗所導致的糖、脂代謝紊亂和全身性炎癥為共同發(fā)病機制,涉及全身各系統(tǒng)的一組疾病,包括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痛風、膽石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脂肪肝常與這些疾病同時存在,或脂肪肝的出現,預示著即將發(fā)生這些疾病。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想想,脂肪肝是病嗎?用治嗎?答案已經非常清晰了!別再不把它當回事兒了!
“管住嘴、邁開腿”這六字真言已經成為很多脂肪肝患者的座右銘,但是具體的治療方法是什么呢?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都是不同的,因此應該針對患者的狀況進行個體化的評估,并針對性的制定綜合的指導治療方案。簡單概括就是以下四點:一、科學的運動;二、合理的飲食;三、必要的藥物干預;四、定期檢查。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每一條的關鍵點。
科學運動:1、運動安全:根據我中心測試結果顯示有10%患者存在運動風險,建議運動前進行運動評估,避免運動時發(fā)生意外(例如:運動場上的猝死);2、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經過運動評估,根據每人不同的運動能力,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給出適當的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間,并定期調整運動處方。必須根據醫(yī)生制定的運動處方堅持運動。
合理的飲食:有人認為,脂肪多了,少吃點葷的,干脆來素食不就解決了。其實不然,素食時為了追求口感,會添加大量油和糖等調料,為了填飽肚子會多吃米飯等主食,吃多了照樣還是胖。也有的人覺得太胖了就要少吃,每天只吃一點水果、蔬菜,很快就會營養(yǎng)不良、體力下降。實際上,在總熱量一定的情況下,蛋白質(魚、瘦肉、蛋、奶)、碳水化合物(米飯、面條、饅頭等)和脂肪一個都不能少,但要以合理分配為原則。那么該怎么吃呢?本中心的營養(yǎng)師對每個脂肪肝患者進行膳食調查,根據每個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的營養(yǎng)處方。遵循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的原則,超重及肥胖患者每日應減少1/4的進食量(包括三餐、零食、水果等),保證足量蛋白質和維生素(各類蔬菜)的攝入。少吃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動物油、黃油、奶油、棕櫚油),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油炸食物、人造奶油),高膽固醇食物(腦髓、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蟹黃),高糖類飲食(糕點、冰激凌、糖果、飲料)。這樣才能保證每天所需的能量及各類營養(yǎng)素,瘦的健康而持久。
藥物干預:目前,全球尚無明確療效的減肥藥物。臨床應用的保肝抗炎藥物種類比較多,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脂肪肝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特別提醒:目前市場上的眾多減肥食品或保健品往往含有利尿劑、瀉藥、膨脹劑、甲狀腺素,甚至中樞性食欲抑制劑,不良反應遠遠超過其短暫的減肥效果。因此,減肥產品千萬不能亂用,更不能常用和多用。
定期檢查:有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脂肪肝家族史者,應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便盡早發(fā)現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有條件的患者可以到我中心來進行全面的脂肪肝個體化評估,讓脂肪肝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治療,讓肝臟保持健康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