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張家樓鎮(zhèn)寨里小學 陳會君
教育對于教師而言是一項主要且重要的工作任務,在小學階段,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則更應當關注教育的方式方法。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尋找合適的方法,讓學生能更積極地配合班主任所開展的各項工作。賞識教育是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教育管理方法之一,借此能讓小學生在一個比較輕松的氛圍中接受管理,最終從他管變?yōu)樽怨?,實現小學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而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賞識教育才能夠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出這一教育方法的作用。因而,針對當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則需要加以關注并及時尋求相應的對策,以完善并優(yōu)化這一教育方式,推進班級管理的有效施行,促使這一工作發(fā)揮應有作用。
從當前大多數教師的賞識教育來看,教師在賞識方法與方式上較為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對學生的優(yōu)良表現表示賞識時往往是以簡單的語言進行贊賞,贊賞的內容并無差別變化,如“你真棒!”“你很優(yōu)秀!”“回答正確!”等,此外再無其他的賞識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教師的贊賞再無激動與興奮之情,而是習慣于教師的贊賞,同時對于教師的贊賞逐漸感到沒有意義,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因此逐漸降低。除此之外,在作業(yè)的批改方面,大部分的教師采取打對鉤的方式,標注優(yōu)良中差或是ABCD等,在作業(yè)的評語以及建議方面則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對于作業(yè)質量的提高亦沒有較高的積極性。對于學生而言,其更希望教師能夠關注自己,獲得教師所給予他人不一樣的贊賞與表揚,從而感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同時提高自身的信心與滿足感。
在賞識教育過程當中,關系是否平等直接影響了賞識的效果。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賞識之時,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如此才能使得雙方之間都能夠認同賞識評價的結果。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仍存在著教師與學生關系不平等的現象,教師過于抬高自身的職業(yè)地位,在教學過程當中更是將注意力放在樹立自身的威信之上,致使學生與教師從潛意識里認為相互之間的地位并不平等,學生在言行舉止上對于教師除了尊敬之外,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內心甚至對教師有害怕心理,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第一反應并不是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同時,在面對教師的贊賞與表揚時,學生缺乏一定的自信,對于教師的肯定受寵若驚,造成認同不一致的現象。
賞識教育是教師發(fā)自內心對于學生的肯定與鼓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使得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達成較好的學習效果。但在現階段,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地位不平等,加之作為班主任所需管理的學生相對較多,并不能及時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因而在贊賞過程當中當贊賞內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時,學生則會反思教師的贊賞與表揚是否是針對自己,教師是否是出自內心真實想法的贊賞,教師為什么會表揚自身……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贊賞持有一定的懷疑心理,不能夠完全接受教師的贊賞,教師的賞識可信度不足。同時,由于教師長期采用口頭表揚,且語言方式不變,學生對在這一情況下所受到的贊賞,早已習以為常,甚至認為自身并沒有教師所說的進步與優(yōu)秀現象等,因而在賞識可信度方面亦是具有一定的缺乏。
賞識教育同時亦是對于學生的一種評價教育方式,需要從各個角度以及各個方面進行,關注學生在學習成長方面的每一細節(jié)。而縱觀現代教師的贊賞教育,教師在賞識教育過程當中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在贊賞學生時未能觀察到學生的各個方面,而是僅從片面角度觀察學生是否進步與優(yōu)秀。最為常見的則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用以表揚贊賞學生,未能關注學生的其他方面,如思想品德、體育能力、藝術特長等,使得贊賞教育相對片面。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進行賞識教育時存在著過度贊賞或是忽視等極端的教育現象,使得學生因此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無法正確地定位自身的價值等,因此從這一方面而言,賞識教育亦存在著片面教育的現象。
賞識教育的方式決定了教育評價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等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無論從何種角度而言,多樣化的贊賞評價對于學生百利而無一害,因而教師在進行賞識教育時,首先應創(chuàng)新當下的教育方式,以多個形式鼓勵表揚學生,以使得學生提高學習進步的信心與積極性。除口頭簡單的贊賞之外,教師還可用眼神表達對學生的肯定,一個鼓勵的眼神、肯定的眼神對于學生而言亦是受到鼓舞的一種方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直接傳達出教師內心真實的想法。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實質獎勵的方式進行表揚與鼓勵,以激勵學生進步。比如:結合現實情況將學生所喜愛的物品作為獎賞、當學生達到某種程度時則給予某一種權利優(yōu)勢等。在作業(yè)批改上,教師亦可在優(yōu)良中差等的基礎上設立積分制度,以激勵學生學習進步;給予學生中肯的作業(yè)評價,并指導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等,使得表揚與教育相結合,將賞識教育落實到各方面。
教師與學生關系應當是對等的,不論是基于賞識教育還是立足于現代教育教學所提倡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師都應當正視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將自身對于教師的定位加以調整與改善,以與學生平等的角度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得以在一段健康的關系下學習成長。小學生在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形成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正是學生價值觀的一部分,對于學生性格態(tài)度品質等方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因而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改善觀念之外,同時還應當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促進與學生良好關系的構建,從而使得賞識教育以及班級管理得以有效地進行。
賞識教育并非是完全贊賞學生的一種教育方式,而是需要適時地針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贊賞鼓勵,并提出建議,做出適當的批評教育,是一種獎罰結合的科學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目前,教師在采用這一教育模式時往往誤解其含義,對學生過分表揚,不但沒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逐漸形成傲慢、自負、無法正視自身等不好的缺點。因此,教師應當注意改善這一方面,以更加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賞識教育,適時地進行表揚與贊賞,在學生本應做到的事情上可減少表揚,在學生有所進步時則可重點表揚;而對于學生的錯誤表象時,依據錯誤的程度適當地批評教育,將表揚與批評相結合,以科學的方式實現賞識教育,以促進有效的班級管理。
雖然學生的學習成績相對較為重要,但以成績評價學生終歸是不夠全面且不可靠的方式,成績并不能準確地判斷一個學生的優(yōu)秀與否。在素質教育的提倡下,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學生的每一方面都應當作為可參考的評價內容。以綜合全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教育才是更為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其不僅是賞識教育所應當重視的部分,同時亦是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前提。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而教師在進行賞識教育時應當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作為評價的標準,圍繞學生的發(fā)展進行全面評價,以使得賞識教育更加科學有效。
綜上所述,賞識教育作為現代教育中的主要教育方向,對于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亦是具有一定的輔助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育過程當中,賞識教育的運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問題,因而教師在教育實施期間,應當做到及時的總結反思,進而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與改善,從而將賞識教育有效地落實于教育管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