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漢中是陜西獼猴桃產業(yè)南移主產地,這里種質資源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是國內外公認的獼猴桃最佳適生區(qū)。近年來,漢中山地獼猴桃進入快速發(fā)展期,生產中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xiàn)。筆者結合生產調查,總結了較為突出的幾個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希望引起廣大果農和規(guī)?;▓@主體的關注。
1.1 苗木質量問題 漢中山地獼猴桃生產中所用的苗木大多是從四川等地調運過來的實生苗或嫁接苗,許多苗木根系上帶有根結線蟲,不經過處理直接栽植會導致部分樹體根系終生帶蟲,生長發(fā)育不良,不但影響建園整齊度,也直接影響后期產量和品質。另外,實生繁殖的苗木由于親本來源復雜,后代變異系數大,抗性和生長勢均一性差,這也是園貌不整齊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品種布局問題 山地和平地相比,立地條件更差一些,如果要集中連片種植,必須根據果園環(huán)境、基礎條件(架式、灌溉條件等),結合品種生長特性,選擇合適的品種,合理布局,適地適栽。因為獼猴桃新建園投入大,每畝建園成本0.4 萬元(種苗和架材),如果完善灌排設施,每畝還需要追加投資0.8 萬~1.2 萬元。而且獼猴桃生產周期較長,一般掛果需要3 年以上。品種選擇不對,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會為以后生產經營留下隱患。
1.3 技術體系問題 山地獼猴桃技術體系尚不成熟,還需在授粉樹配置、搭架、樹形選擇、果園生草等環(huán)節(jié)不斷完善,形成整體。
1.4 經營管理問題 在完善配套管理技術基礎上,還要注重培育生產經營主體,形成完整產業(yè)鏈,保證能種出來,還能賣出去,而且賣得好。
2.1 把好苗木關: 大力推廣無性繁殖種苗 無論是嫁接苗中采用的砧木苗,還是栽培品種自根苗,最好選擇組培苗或扦插苗,通過無性繁殖途徑繁育種苗,以保證后代的一致性,提高建園整齊度及產量品質,這樣也會從根本上避免根結線蟲病發(fā)生,為后期生產奠定良好基礎。
2.2 把好品種關:合理規(guī)劃品種布局 一是按照漢中立地條件,結合海拔、 土壤、 光溫等自然條件和立地條件,科學規(guī)劃種植區(qū)域。選擇海拔1 000 m 以下、地下水位1 m 以下、交通良好、背風向陽的坡地建園,坡度最好小于25°,不超過40°,林地喬木平均透光率在70%左右。二是引進品種合理布局。選擇抗病、 優(yōu)質、 豐產,具市場前景的新品種,比如美味系的翠香、 海沃德、 徐香,中華系的紅陽、 臍紅、 金艷等。秦巴山區(qū)獼猴桃品種以美味系為主,中華系為輔。
2.3 把好技術關:提高果園管理水平
1)重視授粉樹配置和人工輔助授粉。按照雌雄株 8∶1 的比例配置足夠的授粉樹,并在花期人工放蜂,保證充分授粉。在自然授粉的基礎上,必要時還需人工輔助授粉,通過點授、噴粉、 液體噴霧授粉等多種途徑授粉,提高坐果率,保證優(yōu)果率。授粉樹盡量選擇花期偏早的品種。
2)就地取材,搭設活架。獼猴桃為藤本植物,栽植第2 年必須搭架。山地獼猴桃在棚架搭建上,主要以現(xiàn)有喬木為立柱,通過密林間伐稀林補柱方式,依據地形等高架設思路,就地利用原有小徑樹木作活樁,再加一些可替換的木樁,關鍵部位使用混凝土樁。就地架高 1.8 m,用 10~12# 鍍鋅鐵絲縱橫交叉呈“井” 字,鐵絲間距 60 cm 左右,采用“T”形大棚架。
3)培育“一主兩蔓羽狀結果”豐產樹形。單主干上架,在主干接近架面部位選留2 個主蔓,分別沿中心鐵絲伸長,主蔓兩側每隔25~30 cm選留 1 個強旺結果母枝(共選 14~17 個),與行向呈直角固定在架面上,羽狀排列。
4)果園生草。山坡地發(fā)展獼猴桃,灌水、防凍、施肥問題都是難題。為提高果園抗旱、抗凍、水土保持能力及土壤肥力,應行間自然生草,生草帶占全園的70%,或人工種植耐陰的白三葉草、毛苕子等作為綠肥。5—8 月割草 2~3 次,覆蓋樹盤。
2.4 把好經營關: 加強培育生產經營主體,完善產業(yè)鏈 無論是生產大戶,還是小生產者,都要積極探索跟隨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抱團發(fā)展之路。無論是以企業(yè)為單位組織生產,還是成立村級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生產者都要積極依托集體力量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根據自身條件參與山地獼猴桃產業(yè)的生產、貯藏、營銷、加工等各環(huán)節(jié),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全產業(yè)鏈、體系化推進產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