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菊
(菏澤市定陶區(qū)黃店鎮(zhèn)政府,山東 菏澤 274000)
小麥種植期間既要考慮氣候、土壤環(huán)境,還要科學選種、耕地、灌溉等。盡管我國小麥種植規(guī)模逐漸擴大,但影響小麥質量、產量的因素也越來越多[1],尤其是病蟲害問題的出現,使小麥的生長環(huán)境受到持續(xù)破壞,若不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將會使農民的收益受到嚴重影響。為使小麥的質量、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優(yōu)化小麥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勢在必行。
對小麥產量造成影響的因素諸多。由于我國小麥種植區(qū)域較多,故不同地區(qū),小麥產量影響因素也不一樣,這種差異出現的原因與氣候、地質條件有關。例如土壤肥沃的河南省,其水分也比較充足,而且氣候條件與小麥種植要求相符,故在所有省份中,這一地區(qū)的小麥產量首當其沖。由此分析,降水量多的地區(qū)能夠為小麥的多產創(chuàng)造條件。而我國北方地區(qū)降水量偏少,故無法使小麥的生長需求得到滿足。
在小麥種植管理中,灌溉技術必不可少,除了畦灌、溝灌外,還包括噴灌,其中噴灌為常用灌溉方式,一般是通過機械儀器向空中灑水,以實現水滴灌溉的目的。噴灌之所以應用廣泛,與其安裝簡單、能節(jié)約大量水資源有很大關系,更重要的是,還能控制位置與水量,對干旱缺水地區(qū)來說,這種灌溉方法切實可行。噴灌技術不會對土地帶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不平整土地,作用確切;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即風力較強的地區(qū)不適用該項技術,風力過強,會造成水分噴出后,在一個位置集中,不利于分散作業(yè),可使種植效果受到影響。
穴播、撒播和條播是播種小麥的主要方法。小麥播種時,覆蓋土深淺需要保持一致,以確保出苗整齊;播種中后期,需要保持透光通風,這一舉措能給機械化管理帶來便利。穴播常用在稻茬麥田,播種深淺相同,施肥較為集中,出苗整齊,還能便于田間管理,但穴距大、花工多,苗穗量少,會使產量受到影響。稻麥輪作或麥棉套作地區(qū)常采用撒播,撒播適用于土質整地難度大時,對于苗體分布有利,也能保證單株營養(yǎng)面積,不過入土的種子深淺不同。
小麥種植生長周期中的關鍵時期為播種期,這一時期需要嚴格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此外,播種前,需做好種植土地土壤的防護處理,將土壤內殘留的害蟲、病菌殺死,并對土壤進行無害化處理,靜置一段時間再使用[2]。例如金針蟲會嚴重危害小麥生長健康,還有可能導致減產,故播種時可采用甲基硫環(huán)磷乳油,于種植的土壤中均勻撒上藥品。
小麥生長最快速的階段為返青拔節(jié)期,這一時期蟲害會導致大規(guī)模減產,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絕收。故小麥種植者需要加強重視,提高認知,密切關注這一時期小麥生長情況。吸漿蟲是小麥返青拔節(jié)期常見害蟲,會吸食小麥水分及營養(yǎng),導致葉片枯萎,最終造成小麥死亡;防治時可采用三唑酮乳油。返青拔節(jié)期,小麥也容易發(fā)生紋枯病,其危害程度與吸漿蟲可比擬,防治這種病害時,可以采用紋枯凈可濕性粉劑殺滅。
1.蚜蟲
我國農業(yè)產業(yè)中,蚜蟲是最常見的病蟲害之一,其發(fā)病時期和小麥的種植過程幾乎一致,尤其是小麥生長中后期。一旦蚜蟲爆發(fā),將會導致小麥死亡,從而引起大面積減產。在防治蚜蟲時,可采用高效氰菊酯或啶蟲脒乳油,若已出現蚜蟲大面積爆發(fā)的情況,可以采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先將藥劑稀釋后,待符合說明書標準,再通過噴霧器開展防治工作。完成噴灑后,還要對小麥生長狀況加強觀察,以了解防治效果,若病情仍較為嚴重,則應立即換藥,同時向有關技術人員咨詢,確保相關藥品使用合理。
2.葉銹病
一般來說,葉銹病是由于小麥受真菌侵害誘發(fā)的。疾病初期,小麥葉片會出現紅褐色細小斑點,呈橢圓形或圓形;疾病后期,葉鞘處將存在散在孢子堆,促使小麥營養(yǎng)不良。葉銹病的防治工作同樣十分重要,在選種時,除了要確保選出的小麥品種能夠有效抵抗病菌侵襲,還要盡可能延長播種時期,避免在蟲害泛濫時期播種;另外,種植區(qū)濕度也要適當降低,并將藥劑拌種工作落實到位,拌種時可采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待小麥病蟲害率符合相關標準后,再采用三唑酮乳油噴灑,以鞏固防治效果,噴灑時間為一個月。
3.白粉病
白粉病在小麥生長各階段均可發(fā)生,初期小麥會出現淡黃色細碎斑點,病情進展后,這些斑點會逐漸擴大,累及整片葉子,最后轉變?yōu)榛野咨缓笃跁苌鲋T多黑色小顆粒。白粉病發(fā)病溫度一般為14~20℃,若種植場地間距不大,溫濕度過高,或氮肥等使用量過大,將會引起白粉病,使小麥減產。防治白粉病時,首先要科學選種、合理施肥,控制好種植間距;其次要合理噴灑農藥,采用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最后,在防治該病時,可以同時防治黑穗病,以進一步預防、減輕小麥病蟲害。
總之,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的前提是嚴格選種、建立完善的種植管理體系及采用科學先進的種植技術;另外,在小麥生長的各個時期,還要進行有效的管理,積極防治病蟲害,以保證農業(yè)健康、穩(wěn)定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