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軍
(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波密縣中學,西藏自治區(qū) 林芝 860300)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生物學教學體系的重要指標,也是初中生物教師需要注意的教學內容。教育者應意識到,學生在參加生物實驗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生物學知識并獲得對生物學現象的基本理解,這有助于讓學生親自體驗實驗過程,并引起學生對生物現象的興趣。因此,層次分明的生物學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使學生樂于參加生物學實驗,以獲取更多生物學知識。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物老師,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體驗式生物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開展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時,為了實現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必須要讓學生先對生物學科產生相對基礎的印象以及概念,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同時,在腦海中可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除此之外,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課與其他課程是存在一定區(qū)別的,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感受一定程度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角度、多方向地對學生開展專業(yè)的綜合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尋生物的實際含義,還可以初步體現學生的社會價值。
實驗板塊在生物學科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實驗要求學生們親身參與,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初中生在實驗的探索過程。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內容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們能夠通過自我參與逐漸理解實驗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中產生成就感,讓學生們能夠樹立學習生物的信心,并且提升自己的科學意識。但是,目前的初中生物實驗課堂并不理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重視學生們對概念的掌握,學生們會重點學習理論知識,所以對實驗操作造成了忽視。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將學生們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找到適合學生們實驗操作的方法,從而構建高效實驗課堂。
創(chuàng)設情境是生物實驗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生物實驗中找到和學生們生活實際關聯緊密的環(huán)節(jié),在此設計出有趣的生活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另外,初中生物教師在組織學生們實驗之前,可以先帶領學生們進行理論分析,讓學生們能夠明確實驗目標和實驗流程,加強學生們實驗操作的信心,促進學生們對實驗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從而構建高效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改進和提升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就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課程的設計與開展。例如,針對中職教育中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薄弱的特征,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在教學方式和進度上就要注重以學生能聽懂為前提。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化等技術,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的學習意愿不強,教師在教學準備中,就要積極挖掘和加強教學中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加強教學過程中視頻教學、影像教學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友善的關系,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來影響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生物實驗是無法離開學生們的團體合作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小組合作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們能夠在團隊合作中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集思廣益,一起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增強學生們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科學實驗的精神。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課堂是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合作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學教學承擔著鍛煉學生基本素質和發(fā)展學生數據處理能力的重任。學生在參加生物實驗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認真記錄、處理實驗產生的數據,然后對實驗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以獲得總結性的生物學知識。教育者應認識到,數據處理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注意到一些實驗現象,這些就是生物實驗的數據源,學生只有學會處理數據與數據源,才能從數據和經驗中探索到總結性的知識。
總結全文,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需要不斷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將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放在教學首位。生物教師需要有效調動初中生的實驗興趣,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訓練,還需要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不斷提升自身實驗操作技巧。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有效地優(yōu)化生物教學模式,落實生物實驗教學的多樣性,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實驗技能和學習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