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江紅
(品德軒玉雕工作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在我國玉的起源非常久遠,通過考證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在石頭方面的認識最早,玉于中國的歷史、政治、文化、藝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更對世代人們的觀念與習俗產生了深刻影響,更對歷朝歷代典章制度影響巨大,對很多歷史文學著作也帶來深刻影響,在長期的發(fā)展進程當中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玉文化,并影響著全世界,在玉的認識方面,不但要對其工藝價值進行欣賞,更應當充分了解玉之社會屬性歷史軌跡進行深入研究,所以下文當中,針對玉之社會屬性的歷史軌跡進行相應的探討和研究,旨在使人們對玉和玉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地了解,調動人們更加重視玉文化。
玉是在什么時候被發(fā)現(xiàn)的呢?當前還缺少這方面的考證,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然而可以遙想遙遠的古代,在昆侖北坡生活的先民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河中撿到美麗的石子,并在部落當中得到大家的認可與轟動,成為那時的寶貝,這些石子便是今天的和田玉,也可能是遠古先民在食物獲取過程當中利用的簡單石器,無意地將形狀合適的和田玉進行應用……
對于玉石而言,考古便是探尋和古玉器相關的年代資料,對其用途和利用時代進行確定。然而鑒定古玉產地是一項非常難的課題。但毋庸置疑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國家,由于玉石高雅的品格被稱之為圣潔之物,成為吉祥與權力的象征,受到歷代皇宮貴族的喜愛。
我國玉雕工藝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技藝非常精湛,歷代玉器,是先輩們給我們保留下來的巨大財富,成為我國幾千年的思想文化以及生產力發(fā)展記載的重要載體。
這一時代玉和石沒有明顯的界限,也是孕育玉器的最初階段,藝術較為古拙,主要以一些生產工具等實用器為主,如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很多玉器的出土,都是一些實用器。那個時代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具有較多的玉材,這些材料來自于當地和周圍地區(qū),同時有旋轉磨玉工具出現(xiàn),在治玉工藝方面,與古老的制石工藝相脫離,并構建成獨立的公益藝術。器皿受制于那個時代的生產工具,都是模仿自然界當中的動植物,有著較為簡單的造型。圖案裝飾和題材都非常的抽象,非常神秘。玉與玉器具有的功能是什的物相與部落酋長和軍事首領身份體現(xiàn)。最后形成原始的玉文化,為中華玉文化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遠古時期玉器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出現(xiàn)較多,很多都是透閃石玉,登上歷史舞臺的和田玉在時間上還有待考證,然而發(fā)現(xiàn)的樓蘭玉斧以及齊家文化玉器,在時間上距今達到4000 年以上,羅布泊先民墓葬中,有軟質玉珠出現(xiàn),主要裝飾頸腕部,可能是保存最早的和田玉器。
玉石在青銅器時代是非常貴重的器物,并開啟了玉石工藝品的時代,有用作祭天的玉璧,還有玉琮是祭地所用,玉圭主要用作王令傳達,而玉佩則是封官拜爵。商代婦好墓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其中有幾百件玉器工藝品,造型粗獷,線條簡單,主要運用平面浮雕和立體鏤空,同時玉器工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鑒定該墓當中的玉器,很多都是新疆和田玉。進一步證實和田玉在商代以及帝王玉中已經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之后被稱之為真玉,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所產的玉石。玉文化在這一階段依然為神器地位,并對禮制玉器以及維護社會秩序新空間進行拓展。
玉雕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對西周玉雕基礎進行了承襲,而且其中有很多新的思想包含其中,鐵器出現(xiàn)于春秋時代,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以及文化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玉生產工具也逐漸消失,禮儀用玉主要對西周的方法進行沿襲,在動物配飾方面減少很多,同時也消失了柄形飾,組合玉佩在此時呈現(xiàn)出承上啟下的演變特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組合玉佩開始出現(xiàn),不僅雕琢十分精細,而且還有著華麗的紋飾。
這一時代玉雕工藝進入一個較為特殊的發(fā)展年代,現(xiàn)實主義成為這一時代玉器的主要特點,漢代開通了玉石之路,特別是白玉,非常受歡迎,玉器也十分精美。玉器在漢代受到了明顯的時代影響,玉器被神仙人格化以及生活氣息化和神獸動物化。漢代在對春秋戰(zhàn)國玉雕工藝進行繼承的前提下,進行品種拓展,又有玉石擺件、佩玉、藏玉、禮玉等類型的出現(xiàn),而當作禮器的玉石應用不斷減少,多是用來作為裝飾品,王公貴族喜歡用玉衣裹尸。金縷玉衣便是那個時代的重要產物。中山晉王西漢劉圣墓與皇后墓位于河北滿城地區(qū),其中便出土兩套玉衣,都是由長方形和很少三角形兩千多塊玉片所組成,玉片之上四端均有小孔,并利用金絲相連,形成人體輪廓,裹在尸體外側。這些玉片有的為孔雀石、還有的為綠松石、岫玉、軟玉和瑪瑙等。我國江蘇徐州東漢墓當中也發(fā)掘出土一套銀縷玉衣,并有一套銅縷玉衣出現(xiàn)在揚州地區(qū),通過這些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是非常流行玉匣葬。
漢代在玉器雕琢方面有著非常多樣的手法,而且玉質非常精良,雕工精細,體現(xiàn)出漢代較高的治玉水平。
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我國歷史上屬于動亂時期,安定和戰(zhàn)亂并存,并有佛教傳入,百姓皈依,大興造像。正常發(fā)展的秦漢時期現(xiàn)實主義玉雕藝術受到很大阻礙。
隋唐階段是我國社會統(tǒng)一的封建大帝國時代,經濟獲得了很大發(fā)展,絲綢之路日趨得到繁榮,對于和田玉的發(fā)展于繁榮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那個時代的玉器藝術以及玉文化,受到秦漢現(xiàn)實主義影響較為深刻,在藝術層面方面更加重視刻畫內在精神,將神似作為重點,并出現(xiàn)很多重手法、重題材的玉雕作品,傳統(tǒng)文化和佛教內容得以有效融合。這個時代玉器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應用的玉石材質主要為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當中的白玉更為珍貴。鑒賞化、陳設化以及文玩化成為玉器的重要功能。并出現(xiàn)了士庶化與普遍化的用玉對象,并緊密結合風俗習慣與日常需用,在做工方面玉器和當時的工藝美術、繪畫雕刻呈現(xiàn)吻合的發(fā)展態(tài)勢,有很多立體或平面還有畫塑性的玉件大量制作。
這個時代,玉器有著準確而重視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大輪廓的藝術形象刻畫,并有著精煉的手法,更加追求生動神韻,和神似的藝術,不追求雕琢的形象逼真與工細。
玉器雕琢技藝在宋元時期獲得了很大飛躍,并對唐代眾神是中體量的玉雕藝術進行了繼承,在此基礎上又有了突破和發(fā)展,宋代時期玉院設置在宮廷當中,開始巧做俏色,深雕淺磨以及浮雕圓刻,在制作飾物以及禮器方面,和上古時期相比更加的精致。
受宋代畫院影響,一些形神兼?zhèn)涞挠竦褡髌烦霈F(xiàn)在宮廷當中,如若說雕塑性的玉雕主要出現(xiàn)在唐代,那么繪畫性的玉雕則出現(xiàn)在宋代。獸形圖案的玉璽便是宋代最著名的玉器,還有鳳釵、簪珥等各種辟邪之物。瀆山大玉海為元朝人們所熟知的一件精美玉器,其達到1.5m的直徑以及0.66m高,飛禽、海獸雕滿整個外壁,有著氣勢壯觀、渾厚雄偉的造型,另外,元代還出現(xiàn)了象征吉祥的“如意”等珍貴玉器。
玉器進入明清兩代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宋應星這位明末科學家在《天工開物》當中記載有“良玉雖集京城,工巧則推蘇州”,進一步證實當時已經非常普及玉雕工藝,并有很多能工巧匠,并有權威性的大師出現(xiàn),特別是當時的玉雕鏤空技藝發(fā)展到一個全新高度。
玉雕工藝在清代步入藝術的巔峰,尤其是乾隆時期,玉器造辦處設置在宮廷當中,對玉器的開采以及調運還有玉器監(jiān)制制作工作進行督辦,清代應用的預料主要為新疆地區(qū)的和田玉和進口于緬甸地區(qū)的翡翠。清代出現(xiàn)的最大玉件——“大禹治水玉山子”轟動全世界,達到2.42m 高,0.96m 寬,是乾隆時期歷時十年才由新疆地區(qū)將玉料運至揚州,并召集全國能工巧匠,共同雕琢而成。
總之,清代玉器更加重視工藝美術、雕刻以及繪畫等方面的發(fā)展,并利用俏色、隱起、平凹、陽線等各種傳統(tǒng)工藝,結合歷代藝術風格,對外來藝術元素進行吸收,在此前提下進行變通,創(chuàng)作出極具裝飾工藝價值的玉器作品,時代特色非常鮮明,藝術造詣很高。
玉雕進入近代集歷史之大成,特別是上世紀60 年代至今,玉雕行業(yè)發(fā)展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很多千姿百態(tài)的玉雕造型,而且還出現(xiàn)了很多玉雕技藝流派,并創(chuàng)作出很多玉雕珍品。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體現(xiàn)著人們對玉石的熱愛,不同時代的玉雕精品,集中體現(xiàn)著那時的生產力、文化和思想,是世界最為重要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