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礎課程培養(yǎng)中醫(yī)學“5+3”一體化人才批判性思維的探索
      ——以醫(yī)古文課程教學為例

      2021-12-01 00:20:10陳曉林李曉梅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張景岳汪氏華佗

      陳曉林,李曉梅,林 怡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批判、質疑、比較、創(chuàng)新是它的基本特征,保持好奇心、大膽嘗試、不懈探索、追求真相是它的品質要求。在西方,批判性思維最早起源于蘇格拉底問答法。采用對話、討論、啟發(fā)等形式,通過雙方辯論、向對方提問,或是提出反例,引入更為深入的思考,這對于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F(xiàn)代意義上的批判性思維概念,是美國人約翰·杜威在《我們如何思考》[1]中提出的“反思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在西方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教育體系中得到廣泛重視,被確立為教育目標之一。在中國,批判性思維源遠流長。既有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又有孟子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從南宋朱熹的“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到明代陳獻章的“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以及五四時期,胡適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無一不在強調存疑假設對增進學問、求實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沒有質疑,人就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而陷于迷惑。由此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批判性思維意識和相關闡述,只是多年來的應試教育,使之弱化甚至湮沒了。如今,我們正步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更需要創(chuàng)新活力,呼喚創(chuàng)新醫(yī)學人才。醫(yī)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和必要條件,更是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必須具備的條件。為此,我們在醫(yī)古文課程教學中,對中醫(yī)“5+3”一體化人才,探索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式方法,以造就守正創(chuàng)新的時代英才。

      1 中醫(yī)“5+3”一體化人才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2017 年6 月,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17〕4 號),我校中醫(yī)學“5+3”一體化專業(yè)自2018年起開始招生。對“5+3”一體化人才培養(yǎng),要求有創(chuàng)新模式,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而這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與批判性思維密切關聯(lián)。2013 年7 月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強調,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樹立強烈的創(chuàng)新自信,敢于質疑現(xiàn)有理論,勇于開拓新的方向,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2]。醫(yī)學生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勇于開拓,追求卓越,方能成為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的臨床醫(yī)師。

      1.1 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中醫(yī)學“5+3”一體化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中醫(yī)學生,而應成為高端的卓越的醫(yī)學人才的主力軍。他們不僅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過硬的臨床技能,還應能夠批判地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批判性思維,具備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潛力,從被動接受書本知識,轉變?yōu)榉e極主動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因而,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技能,在中醫(yī)學“5+3”一體化人才培養(yǎng)中愈發(fā)必要和緊迫,應該盡早盡快開展,從基礎課程抓起。醫(yī)古文課程是中醫(yī)學“5+3”一體化班學生進入大學后首先接觸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教學目標是增強閱讀古代醫(yī)書的能力,批判地繼承中醫(yī)藥文化遺產,發(fā)掘中醫(yī)古籍精華,領會古人的醫(yī)學智慧,提高醫(yī)療水準,造福人類健康。因此課程開展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不可缺失,刻不容緩。在新生入學之初,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引導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就能盡早地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和臨床學習打下良好的科學研究思維基礎,就能早日激發(fā)學生的行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

      1.2 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可行性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教與學雙向互動行為,缺一不可。學生而言,其底子好,可塑性強。中醫(yī)學“5+3”一體化班學生,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后備軍,是高端人才、精英人才的培養(yǎng)對象。他們入學分數高,基礎較為扎實,頭腦靈活,思維活躍,精力旺盛;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動力充足,求知欲望強烈,學習熱情高漲,自我評價高,敢于表現(xiàn)。同時,他們也正值批判性思維、中醫(yī)思維、臨床思維等科學思維和專業(yè)思維形成和訓練的重要階段。因此學習思維、學習方法上正確的引導和訓練,甚是重要,將影響著他們將來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發(fā)展,決定著職業(yè)生涯的軌跡。就教師而言,其教學改革意識強,積極性高。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重心轉變,到一流課程、金課的建設;從教學方法和思路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到科研反哺教學的嘗試,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探索實施,教學效果明顯,教師從中受益提升,積累了經驗。這些都為課堂開展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2 醫(yī)古文課程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式

      醫(yī)古文課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落實在思考和反思、必知所以然、必求甚解、質疑觀點的求知行為上。

      2.1 思考和反思 針對教材中某些詞語的注釋不全,或不甚恰當,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例如《素問?寶命全形論》有“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3]252句,“虎”的詞義,教材上無解釋。老師介紹學界兩種觀點,一作“虎符”解,一作“老虎”解,二者均有謹慎嚴謹之意,都可以講得通。但哪一種解釋更符合原意?請學生思考討論和選擇,并說明理由。老師啟發(fā):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意,二要參考《素問》論述針刺的相關篇目《針解》的論述來考慮,三要參看歷代注家王冰、張介賓之注釋,以及清代張志聰、高世宗等醫(yī)家之注。又如《華佗傳》“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3]186句,“痛癢”教材解釋是“義偏于痛”,即這是一個偏義復詞,偏在“痛”。對這個解釋,老師啟發(fā)思考:“痛癢”是并列關系還是偏義關系?這個病只是引發(fā)疼痛?跟癢有無關系?癢比痛更能忍受嗎?教材的解釋是否合理?請學生再次通讀原文,再選擇,并給出合理解釋。

      2.2 必知所以然 《扁鵲傳》云:“病應見于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3]177張介賓《類經·序》言:“第以人心積習既久,訛以傳訛,即決長波猶虞難滌。”[3]238兩個“決”字,詞義有別。前者是判斷、決斷之意,用其引申義;后者是“引水下流”,用其本義。“決”今作“決”。若老師講授僅止于此,學生只是了解詞義,僅僅知其然,但仍模糊不解。此時老師需要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其所以然:第一,兩者詞義為何不同?第二,“決”字當今是否使用?第三,“決”“決”字形為什么發(fā)生變化?第四,部首的改變,由三點水“氵”變成了兩點水“冫”,詞義是否隨之變化?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啟發(fā)和鼓勵學生不斷深入探尋字形、詞義的變化原因。不僅掌握了“決”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漢字部首表意性,同時也弄清了異體字與正體字的關系。這樣的批判思維的訓練,使學生明白:不應僅僅止于對知識的學習和記背,不應滿足于知其然,更應追求知其所以然,并享受解決問題和消除疑惑帶來的快樂和成就。

      2.3 必求甚解 透過字面,求其甚解,領會作者深意?!度A佗傳》“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3]187句,從字面上看,是說華佗作為兼通數經的優(yōu)等生,本可走仕宦之途,實現(xiàn)理想抱負,而如今卻以醫(yī)為業(yè)而心生悔意。讀到這個句子,提示學生閱讀感受:是否覺得突兀?是否與前文某些句子矛盾?問題一提出,學生就積極思考。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一是醫(yī)生這個職業(yè)不是很偉大嗎?社會地位不是很高的嗎?二是華佗為何以業(yè)醫(yī)為恥?三是華佗心理反復多變,這與前文敘述他拒絕沛相陳珪推薦、太尉黃琬征召進官場宦海不是相矛盾嗎?如何理解這些問題?如何看待華佗反復的心態(tài)?請學生討論。最后教師簡要點評,并引導學生從如下幾個方面思考:一是古代醫(yī)生的社會地位,二是東漢社會主流思想,以及士人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途徑,三是華佗個性。需要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歷史背景和個人性格等幾個方面因素來分析方能理解,這個句子也為下文交代華佗的不幸結局作了鋪墊,也是作者深意。課后布置學生閱讀《后漢書·方術列傳》有關華佗的內容,二者再進行比較。這樣閱讀才深得其意,而不停于字面。

      2.4 質疑觀點 清代汪廷診《溫病條辨序》“下士聞道若張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3]242句,作者汪氏把張景岳歸入“下士”,完全打破了學生心目中杰出醫(yī)家張景岳的形象。因為這與中國醫(yī)學史上對張景岳的評價不符,也與《類經序》描述的為整理《內經》殫精竭慮、要為醫(yī)學事業(yè)添磚加瓦的張景岳不吻合。兩種不同的社會評價,學生甚是詫異不解,對汪氏觀點產生質疑。對此,教師引導思考:一、這句話是褒是貶?二、你是否認同汪氏的觀點?三、汪氏觀點是否正確?其依據是什么?四、何謂“下士”?五、此言“下士”的比喻意是什么?六、汪氏說這句話的目的何在?有了疑惑,就要尋找解決方法:首先,要弄清“下士聞道”出處及原意,褒貶之意自然明了。其次,要明白張景岳和劉河間的學術主張和觀點。再次,弄懂“下士聞道”在句中的比喻意義,以及汪氏與《溫病條辨》作者的關系。通過這幾個方面的綜合分析,學生明白了作者汪氏的傾向,以及對張景岳批評是針對其偏執(zhí)溫補而言,同時了解到中醫(yī)學史上寒溫之辯等中醫(yī)學術爭鳴,指引學生課后閱讀《景岳全書》中“辯河間”“辯丹溪”等專論,可更詳細了解。如此,學生在質疑中增進學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并拓寬了視界。

      3 結 語

      醫(yī)古文課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訓練,在中醫(yī)學“5+3”一體化班開展以來,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和能力得以增進,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激發(fā)和調動,思維更為活躍,閱讀面延伸擴大,自信心倍增,專業(yè)知識敏銳度和學習效果都明顯提升,深切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和成就感。教學效果良好。但也有少數學生還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課下查閱資料、閱讀延伸等脫節(jié),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這些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摸索。

      猜你喜歡
      張景岳汪氏華佗
      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欣賞·張景岳
      陽光(2023年9期)2023-09-09 11:05:49
      張景岳“邪正”理論在不寐中的運用與局限
      《新方八陣·熱陣》中干姜應用特色探析
      華佗學醫(yī)
      華佗治病
      華佗學醫(yī)
      幼兒畫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元代珍稀家譜《汪氏淵源錄》簡論
      汪氏蜂蜜產品包裝設計
      商情(2017年11期)2017-05-08 12:54:15
      張景岳 奧妙六味回陽飲
      飲食保健(2017年6期)2017-03-29 02:45:48
      小華佗拜師
      保亭| 蒲江县| 滦平县| 盘锦市| 灵川县| 浏阳市| 南平市| 许昌县| 靖安县| 望谟县| 石家庄市| 梓潼县| 丹凤县| 鹤峰县| 麻城市| 瓦房店市| 罗平县| 霍山县| 淅川县| 普定县| 太仆寺旗| 建水县| 崇明县| 桓仁| 沛县| 凭祥市| 温宿县| 安达市| 永丰县| 北辰区| 叶城县| 四子王旗| 龙岩市| 南投市| 酉阳| 无锡市| 嘉黎县| 竹山县| 张家口市| 荣成市|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