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璐 (江蘇連云港市龍河中心小學)
英語文化觀念的形成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感受異國語言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評價方面,通過多元化途徑,可以在文本閱讀、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多個方面,進行英語文化潛移默化的滲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觀念,促進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
在英語學習中閱讀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幾乎所有的英語知識都來自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文本閱讀,通過文本閱讀中對背景的延伸,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背景和形成原理,可以讓學生感受英語知識中的文化因子,促進學生文化觀念的形成。
如在“How many?”這一節(jié)中,學生要學習如何詢問對方有多少物品的文本,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延伸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為何在回答中一般使用的是some,而any 不常出現(xiàn),為學生了解any、some 等形容數(shù)量多少詞匯的使用背景,讓學生在這種背景的指導下進行文化觀念的培養(yǎng)。教師首先詢問學生:“What do you have,Mary?”此時學生就會找到課本中的相關語句,回答教師:“I have some stickers.”此時學生只了解在這類句子中應當使用some 表達一些的概念,但卻不了解具體的知識背景,教師就可以從最初的知識講起:“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形容一些物品的時候有some 和any 兩個詞,那么為什么在這個句子中使用了some?它可以換為any嗎?”在學生意識到這個困惑后,教師給予解釋:“some和any 這兩個都表示“一些”的詞匯,它們有不同的使用場景,肯定句和陳述句一般使用some,而否定句和疑問句一般使用any.”這樣通過延伸,學生就了解了其中的相關背景以及這類句子的形成原因。
通過這種延伸,可以有效使學生在背景的了解下深刻理解某些詞匯的用法和特性,從而讓學生形成自覺的使用觀念和技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知識學習中形成英語語言習慣,實現(xiàn)文化觀念的積累。
在英語文本閱讀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許多詞匯擁有一些象征意義,此時教師就可以對這些詞匯的不同意義進行橫向比較,讓學生對其象征意義和歷史來源進行深刻感受和了解,促進學生英語文化觀念的形成。
如在“I like dogs”這一節(jié)中,在中西方文化中,由于文化的差異,動物所象征、代表的含義往往是不同的,此時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些動物象征意義進行比較,讓學生深入浸潤文化觀念。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學習文本中的動物詞匯“What animals do you like?”學生就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I like dogs.”“I like elephants.”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大家知道,在中國文化中,各種動物往往是具有某種特點的象征意義,在英語文化中也會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但含義并不相同,例如表達吹牛這個概念,在中國歷史中,牛是勞作、生活的主要畜力,因此人們常常用吹牛來比喻說大話,而在西方,馬是主要勞動畜力,因此人們一般用talk horse 表示說大話,對應中文中的吹牛。在東方歷史中,蛇serpent 往往是惡毒的象征,而在西方歷史中,由于《圣經(jīng)》中是serpent 是引誘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動物,因此認為serpent 很聰明,而serpent這一詞匯又成了智慧的象征?!蓖ㄟ^這樣的講述,學生理解了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詞匯的象征意義。
通過這種比較挖掘其中的象征意義和形成歷史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有效體味西方文化中對某些詞匯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感受英語文化,形成良好的英語文化觀念,助力學生的英語學習,同時對這種象征意義的闡釋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英語的口語交際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了解英語口語中的差異,進行英語文化由口語內(nèi)容向?qū)W生大腦的正向遷移。教師首先要為學生講解的是口語中的表達差異,讓學生能夠利用這種差異實現(xiàn)精準交流。
如在“My e-friend”這一節(jié)中,學生要學習到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兩種詢問別人信息的表達方法,混用或亂用一般、特殊疑問句往往是學生常犯的錯誤,這是由于學生在使用時對它們的表達差異不清楚導致。教師首先詢問學生:“我們在口語表達中,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可以知道一般有哪幾種表達方法?”學生此時就會回答:“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Do you like xx subject?”教師繼續(xù)講述:“我們在口語中使用的這兩種問句,雖然都含有do you like 等多個相同詞匯,但它們的表達含義其實是十分不同的,以do、can 等疑問詞開頭的口語問句,表達的意思是‘是否……’而含有What 這一詞匯的疑問句,表達的意思為‘什么……’對于這兩種語句,我們要清楚地了解其表達差異。”接著教師讓學生進行兩種問句的口語表達練習,強化學生的交流習慣。
通過讓學生了解一般、特殊疑問句的差異,能夠讓學生對這兩大問句句型有深刻理解,從而指導學生的口語交際應用,促進學生在口語表達上進行英語文化觀念培養(yǎng)。
在英語中,存在著許多與中文不同的風俗習慣,教師要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風俗并進行口語表達,讓學生在交流中避免產(chǎn)生誤會,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英語文化,實現(xiàn)英語文化觀念的積累和培養(yǎng)。
如在“At Christmas”這一節(jié)中,學生要學習與西方圣誕節(jié)有關的英語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其中的風俗差異。教師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口語練習,此時學生開始交流:“At Christmas,we first buy presents for our family and friends and buy a Christmas tree...”教師講解:“在圣誕節(jié)文化中,圣誕樹的作用并不是像我們中國這樣用于種植、培養(yǎng),而是主要在圣誕節(jié)期間起裝飾作用,人們會在這種樹上裝飾各種圣誕節(jié)飾品,這在我們中國是不會發(fā)生的?!痹趯W生說到“We put a stocking on our beds”時,教師就要繼續(xù)講解:“這個襪子并不是腳上穿的小襪子,而是那種類似帽子的具有較大體積的寬口襪子,主要作用是盛放禮物。”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能夠了解圣誕節(jié)習俗中的各個細節(jié)的特色,從而理解圣誕節(jié)文化,避免在口語交流中產(chǎn)生誤會。
在英語實踐中,教師要結合英語教學語境,讓實踐任務契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從而讓學生在自己思維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英語實踐,促進對英語文化的吸收。
如在“Hobbies”這一節(jié)中,學生要進行英語寫作實踐,此時如果按照課本中某人的語境進行寫作,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思維不夠深入,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喜好,進行自我認知語境下的英語寫作實踐。學生此時就會在文中按照自己的愛好進行寫作:“I like dancing and I can dance well,I also like table tennis,but I can‘t play it well.At weekends,I usually draw in the park.”在結合自我認知和興趣愛好等經(jīng)歷的語境下,學生的寫作實踐契合了自己的思維習慣,從而讓學生能夠?qū)⒆约旱纳詈陀⒄Z文化有效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文化觀念吸收。
結合語境,關鍵是發(fā)揮了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較為生動的想象力的作用,讓學生在使用英語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的意見表達。
通過采取多元化的英語文化觀念講解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未來期待有更多人針對這一領域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在理解英語文化觀念方面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