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鋼琴伴奏,顧名思義,伴奏與獨奏是有著顯著區(qū)別的,鋼琴演奏者在伴奏的過程中,與歌唱家、小提琴家等角色是同等重要的,對于一場音樂演出的效果也有著顯著的影響力。鋼琴伴奏相當于將鋼琴和聲樂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并沒有所謂的主次之分,在伴奏過程中,考驗了演奏者的多方面素養(yǎng)和多向思維。如果鋼琴演奏者我行我素,無法與他人協(xié)調(diào)配合,那么即使有著再高超的演奏技巧,也會使得整場音樂表演顯得不倫不類,失去了原有的流暢和諧之美。所以,為了提升自身的鋼琴演奏水準,應當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多元化思維和綜合素養(yǎng),扎實提高鋼琴演奏水平。
在鋼琴伴奏時,演奏者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需要與演唱家、其他樂器演奏家分工配合,使得音樂作品演出更加完善、流暢、和諧、動人,鋼琴伴奏雖然看似是配合、輔助的位置,但其實與聲樂表現(xiàn)是同等地位的,沒有主要、次要的區(qū)別,不可忽視鋼琴伴奏在一場多重奏音樂會中的重要作用,有時候甚至更加關鍵。故此,在進行鋼琴伴奏的時候,應當有目的地培育多向思維,要學會與演唱家和其他樂器演奏者打好配合,如果將鋼琴伴奏制定為后續(xù)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那么多向思維的重要價值就更加凸顯出來了。特別是在合唱、合奏、多重奏之中,就需要伴奏者充分發(fā)揮多向思維,使之能夠與他人默契配合、融為一體。
音樂是人類對于自然、生活和世界的情感表達,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種外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音樂藝術作品中具有豐富的情感價值和美妙意境,而這些也正是其為人類社會孜孜不倦追求的魅力所在。作為鋼琴伴奏者,需要在演奏過程中去感知其中細膩動人的情感和情緒,需要對音樂藝術本身有著深刻的了解和一定的審美品位,這樣才在鋼琴伴奏的過程中展現(xiàn)更加豐富、濃厚、獨到的情感變化,將觀賞者的思緒和情感都引入到樂曲之中,這種審美感受思維是需要長時間的熏陶和訓練的,鋼琴伴奏不是單純的炫技,單憑著過硬高超的演奏技巧是無法真正展現(xiàn)出音樂作品的靈魂和生命力。
鋼琴伴奏與獨奏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其需要與獨唱、獨奏者進行深度配合,一般而言,演唱家、獨奏者負責音樂作品中的主要旋律線,而鋼琴伴奏能夠與其和聲,使得整個音樂作品更加立體、渾厚、豐滿,這就需要伴奏者具有一定的和聲控制思維,在演奏的時候要把控好和聲色彩、節(jié)奏、結構之間的變化和發(fā)展,在表演時專注在音樂本身,而不是自己。想要提升鋼琴演奏水平,應當有意識地將和聲把控思維融入到日常訓練之中,去研究、欣賞和觀看達爾頓·巴德溫、馬丁·卡茲等鋼琴家的音樂表演視頻和音頻,去切實感受和體會、思考、學習大師們極其成熟的和聲把控思維和控場能力,調(diào)整好自我在鋼琴伴奏時的思維模式與心態(tài)。
鋼琴伴奏十分考驗鋼琴演奏技巧、鍵盤和聲水平和伴奏把控能力,在實際的音樂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應變性,使伴奏為音樂作品的藝術效果錦上添花。對于以后想要踏上職業(yè)鋼琴演奏生涯的人們來說,這種創(chuàng)造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往往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有著一定鋼琴演奏水平的演奏者可能就在即興伴奏上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故此,需要在自我訓練過程中采用漸進式的方法,讓自身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學習和練習,將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與實際鋼琴演奏練習相結合,可以從鋼琴演奏技法、和聲基礎、樂曲賞析、伴奏音型等多個角度入手,理論先行、精準實習、扎實提高,有效提升本身的鋼琴演奏即興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不少人可能具備了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卻缺乏靈活應變的技能能力,在伴奏時“即興編曲”能力正是對演奏者的最大考驗。因為,鋼琴伴奏就猶如演唱家聲樂表現(xiàn)的依托和保護者,在實際音樂演唱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與之前排練時不同,而良好的即興發(fā)揮能夠使學生們靈活應對這種問題,恰到好處的即興創(chuàng)作即可以解決那些演唱過程中的意外,也可能使得音樂演唱因為鋼琴伴奏者優(yōu)雅靈活的應變而成為一種驚喜,達到錦上添花的演出效果。
在一場音樂會中,鋼琴伴奏需要與演唱家聲樂緊密結合到一起,伴奏與獨奏的差異性就在于伴奏是需要與聲樂進行天衣無縫的配合,達到渾然天成的效果,首先聲樂演唱具有變化性,每一場的聲樂演唱不可能全然一樣,那是機器而不是演唱家,其次,聲樂演唱有歌詞、有靈活性,即使是同一位演唱家也可能因為表演時的身體情況、情緒、環(huán)境而有所不同,具有更加細膩微小的情感變化,而這些對于鋼琴伴奏來說就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配合協(xié)調(diào)素養(yǎng)。在為聲樂演唱進行伴奏的同時,演奏者不僅僅需要關注自己的演奏技巧、指法、力度、控制力,還需要時時留意演唱家對于歌曲的細膩處理和情感變化,以及如何配合聲樂演唱將樂曲的情感呈現(xiàn)地更加淋漓盡致。
所以在自學鋼琴伴奏過程中,應當吸收和借鑒那些優(yōu)秀鋼琴大師的經(jīng)驗和實踐,可以將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兩者合二為一,系統(tǒng)化、科學化地鍛煉自我的配合協(xié)調(diào)能力,因為光靠字面上的理論知識很難去強化這一重要素養(yǎng),那么可以用此類實習、實訓的方式,在鋼琴伴奏過程中去幫助演唱者,加強對于音準、節(jié)奏、情緒和歌曲內(nèi)涵的把控力,還恰好訓練了創(chuàng)造性和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不間斷地臨場聯(lián)系使伴奏者和演唱者兩者之間產(chǎn)生平衡和共鳴,使鋼琴與聲樂完美融合,真正渲染出樂曲的意境之美,提高配合能力,讓鋼琴伴奏完美烘托出歌曲作品的氛圍感,使之煥發(fā)出生命力。
情感色彩與情緒起伏是音樂作品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特點,在練習鋼琴伴奏的同時,需要去加強自身對于樂曲本身的感受能力,在日常訓練之余去鑒賞音樂作品,深挖創(chuàng)造者所賦予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內(nèi)涵,只有把握住了曲子的內(nèi)涵與情感,那么才能在鋼琴伴奏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控作品。從前奏、演唱間隙到結束,鋼琴伴奏能夠依托起聲樂演唱,使之音色和情感表現(xiàn)更加細膩、柔滑、順暢,具有凸顯音樂作品主體、塑造氛圍、烘托情境、引發(fā)聽眾情感共鳴的重要作用。
如何去提高自身對樂曲的感受能力和情感表現(xiàn)呢?在鋼琴演奏中,“聽”是十分關鍵的一環(huán),無論是對鋼琴的音色控制、音樂內(nèi)涵還是情感變化,都需要演奏者靠自身敏銳的聽覺來進行把控,這就意味著在平時就要讓學生欣賞、分析音樂作品,去仔細“扒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聽藝術歌曲、演奏會去訓練聽音能力,開展對于和弦的聽覺訓練,了解和熟悉不同樂曲風格的和弦、和聲走向,以及其音樂代表風格,懂得根據(jù)演奏樂曲和聲樂演唱的情感起伏而變化,同時也要強化鑒賞能力、音樂審美水平、理論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譬如說抒情型曲子和歡快舞蹈型的樂曲,在與聲樂、樂器合作的過程中,其表現(xiàn)形式、伴奏織體、運用技巧肯定是不同的,假設音樂作品的旋律歡快活潑,那么鋼琴伴奏時的和聲就應當是濃烈的、明快的、流暢的,演奏者要嚴格把控節(jié)奏和樂曲的整體風格,觸鍵方式也應當趨向于輕快、靈巧,才能更加完美演繹出曲子的歡快活潑的風格,將音樂作品的主體、情感和氛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加清晰明了,特別是在二重奏、多重奏演出中,鋼琴伴奏與其他樂器演奏之間需要開展合作,圍繞音樂作品本身的情感變化去配合。
想要增強鋼琴伴奏水平和即興演奏能力,就需要過硬、嫻熟的演奏技巧,對于左右手的速度、力度、協(xié)調(diào)、高速和弦分解琵音,音階的功底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要有著足夠的對和弦的把控能力和選擇能力,和弦負責整個樂曲的情感呈現(xiàn)和情感色彩,單純地復制原版伴奏有時候并不能與聲樂演唱配合,而且需要演奏者進行一定的還原、加工,賦予曲子更加豐富細膩的情感色彩。需要構思科學、合理、具有可行性的訓練計劃,最大程度上提升自我,提高鋼琴即興伴奏水平,有意識地培育自身對于旋律和和聲的即興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如果拿掉了曲譜就茫然四顧、手忙腳亂,那么這樣無法提高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真正的鋼琴伴奏技巧不僅僅要依靠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水平、悟性和專研能力,聽、品、仿、練,缺一不可,當成為鋼琴伴奏者之后,有時候可能就在完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進行表演,即使經(jīng)過排練,演唱者的聲樂表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考驗了鋼琴伴奏者的靈活多變素養(yǎng),是否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nèi)配出有織體的和聲,應當在日常就去多聽、多模仿、多練習,提高織體、和弦、調(diào)式、調(diào)性四個方面的綜合技巧,才能進一步提升鋼琴演奏時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與聲樂配合的情況下彈奏出更加和諧豐富的音色變化。
鋼琴伴奏是現(xiàn)代音樂藝術表演中關鍵的一環(huán),對于演奏者有著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和多元化思維要求,在進行鋼琴伴奏訓練中,應當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把控能力、情感表現(xiàn)、感受能力等方面,同時發(fā)展多向思維和多元化的思維意識,以及一定基礎的鋼琴彈奏基本功、過硬的和弦轉(zhuǎn)換能力、節(jié)奏控制能力,還需要能夠?qū)ρ葑鄻非兄欢ǔ潭壬钊肓私?,逐步加強對音樂作品的?nèi)涵和情感的;理解,強化音樂綜合素養(yǎng)和藝術情趣,從而實現(xiàn)即興伴奏能力的提高。